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慧咏专利>正文

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156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漏斗形壳体、固定贴和环形套体,漏斗形壳体包括上口部和下口部,环形套体套设于漏斗形壳体上口部,漏斗形壳体上口部设置有外螺纹,环形套体内侧设置有内螺纹,固定贴设置于漏斗形壳体上口部;固定贴上开设有通孔,固定贴包括固定贴本体、缓冲层和粘贴部,缓冲层和粘贴部均设置于固定贴本体上且远离漏斗形壳体的一面,缓冲层环通孔设置且位于通孔外围,粘贴部环缓冲层设置且位于缓冲层外围。通过本固定装置能够将胸腔引流管固定于患者皮肤上,与患者皮肤贴合的粘贴部环缓冲层,能够在保证粘贴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减少患者不适感,适用于身材体型有差别的患者且易于操作。

A fixation device for thoracic drainage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胸腔引流管是胸腔疾病治疗过程中排气、排液的主要手段,在使用胸腔引流管进行引流的过程中,如果不对胸引管进行固定,患者极易产生气胸并发症等症状,而且由于患者体位的改变带来胸引管摆动,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目前常用的固定胸引管的方法中,胶布固定和长线环腰固定最为常见。但是,医用胶布固定无法保障胸引管的稳定性,且胶布多层缠绕,与患者皮肤大面积接触,而长线环腰固定操作较为复杂,而且环绕病患腰间缠绕造成空气不流通,给患者带来不适。设计一种简单易操作的胸引管固定装置,是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的有效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该装置能够将胸腔引流管固定于患者皮肤上,能够在保证粘贴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减少患者不适感,适用于身材体型有差别的患者且易于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形壳体、固定贴和环形套体,所述漏斗形壳体包括相互贯通的上口部和下口部,所述环形套体套设于漏斗形壳体上口部,所述漏斗形壳体上口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套体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固定贴设置于漏斗形壳体上口部;所述固定贴上开设有用于穿出胸腔引流管的通孔,所述固定贴包括固定贴本体、缓冲层和用于与患者皮肤贴合的粘贴部,所述缓冲层和粘贴部均设置于固定贴本体上且远离漏斗形壳体的一面,所述缓冲层环通孔设置且位于通孔外围,所述粘贴部环缓冲层设置且位于缓冲层外围。上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海绵缓冲层。上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形壳体上口部的外径为下口部外径的1.5倍~3倍。上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部为环状粘贴部,所述环状粘贴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漏斗形壳体的上口部的外径。上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贴通过环形套体压紧于漏斗形壳体上口部。上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形壳体上开设有气孔。上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形壳体包括卡合连接的左半体和右半体,所述左半体下部设置有左卡合部,所述右半体下部设置有与左卡合部对应的右卡合部。上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卡合部和右卡合部形状相同,所述左卡合部和右卡合部均包括凸部和凹部,所述左卡合部的凸部与右卡合部的凹部对应,所述右卡合部的凸部与左卡合部的凹部对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漏斗形壳体、固定贴和环形套体,固定贴包括缓冲层和设置于缓冲层外侧且环缓冲层的粘贴部,通过本固定装置能够将胸腔引流管固定于患者皮肤上,与患者皮肤贴合的粘贴部环缓冲层,能够在保证粘贴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减少患者不适感,适用于身材体型有差别的患者且易于操作。2、本技术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的漏斗形壳体由卡合连接的左半体和右半体组成,能够与胸腔引流管分离,进行循环利用。3、本技术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原理可靠,设计成本低,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半体的左卡合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右半体的右卡合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贴;1-1—粘贴部;1-2—缓冲层;1-3—通孔;2—环形套体;3-1—左半体;3-2—右半体;3-3—气孔;4—胸腔引流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到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漏斗形壳体、固定贴1和环形套体2,所述漏斗形壳体包括相互贯通的上口部和下口部,所述环形套体2套设于漏斗形壳体上口部,所述漏斗形壳体上口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套体2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固定贴1设置于漏斗形壳体上口部;所述固定贴1上开设有用于穿出胸腔引流管4的通孔1-3,所述固定贴1包括固定贴本体、缓冲层1-2和用于与患者皮肤贴合的粘贴部1-1,所述缓冲层1-2和粘贴部1-1均设置于固定贴本体上且远离漏斗形壳体的一面,所述缓冲层1-2环通孔1-3设置且位于通孔1-3外围,所述粘贴部1-1环缓冲层1-2设置且位于缓冲层1-2外围。本技术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漏斗形壳体、固定贴和环形套体,固定贴包括缓冲层和设置于缓冲层外围且环缓冲层的粘贴部,通过本固定装置能够将胸腔引流管4固定于患者皮肤上,能够减少患者不适感,适用于身材体型有差别的患者且易于操作;与患者皮肤贴合的粘贴部环缓冲层,能够在保证粘贴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1-2为海绵缓冲层。海绵缓冲层能够避免将固定装置固定于患者身上时造成皮肤压伤。本实施例中,所述漏斗形壳体上口部的外径为下口部外径的1.5倍~3倍。作为优选的,漏斗形壳体上口部的外径为下口部外径的2倍,也可以为1.5倍或者3倍,能够提高胸腔引流管的稳定性,避免因上口外径过大,粘贴部贴合力不足造成固定装置在患者皮肤上滑动,使固定装置稳定性下降。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粘贴部1-1为环状粘贴部,所述环状粘贴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漏斗形壳体的上口部的外径。环状粘贴部与患者皮肤接触,能够在保证粘贴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贴1通过环形套体2压紧于漏斗形壳体上口部。环形套体2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漏斗形壳体外侧设置有外螺纹,环形套体2通过螺纹将固定贴稳定固定于漏斗形壳体上,此外,通过螺纹连接使更换固定贴更容易进行,避免粘贴部粘性不足,固定装置失去贴合力给患者造成不适。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漏斗形壳体上开设有气孔3-3。气孔3-3使固定装置内部和外部连通,避免因内外压差影响固定装置内引流管内液体的流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漏斗形壳体包括卡合连接的左半体3-1和右半体3-2,所述左半体下部设置有左卡合部,所述右半体下部设置有与左卡合部对应的右卡合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左卡合部和右卡合部形状相同,所述左卡合部和右卡合部均包括凸部和凹部,所述左卡合部的凸部与右卡合部的凹部对应,所述右卡合部的凸部与左卡合部的凹部对应。通过左卡合部和右卡合部的卡合连接,配合环形套体将左半体3-1和右半体3-2组装成漏斗形壳体,本技术的固定装置能够与胸腔引流管分离,能够循环利用。本技术的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的安装及使用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形壳体、固定贴(1)和环形套体(2),所述漏斗形壳体包括相互贯通的上口部和下口部,所述环形套体(2)套设于漏斗形壳体上口部,所述漏斗形壳体上口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套体(2)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固定贴(1)设置于漏斗形壳体上口部;所述固定贴(1)上开设有用于穿出胸腔引流管(4)的通孔(1-3),所述固定贴(1)包括固定贴本体、缓冲层(1-2)和用于与患者皮肤贴合的粘贴部(1-1),所述缓冲层(1-2)和粘贴部(1-1)均设置于固定贴本体上且远离漏斗形壳体的一面,所述缓冲层(1-2)环通孔(1-3)设置且位于通孔(1-3)外围,所述粘贴部(1-1)环缓冲层(1-2)设置且位于缓冲层(1-2)外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形壳体、固定贴(1)和环形套体(2),所述漏斗形壳体包括相互贯通的上口部和下口部,所述环形套体(2)套设于漏斗形壳体上口部,所述漏斗形壳体上口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环形套体(2)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固定贴(1)设置于漏斗形壳体上口部;所述固定贴(1)上开设有用于穿出胸腔引流管(4)的通孔(1-3),所述固定贴(1)包括固定贴本体、缓冲层(1-2)和用于与患者皮肤贴合的粘贴部(1-1),所述缓冲层(1-2)和粘贴部(1-1)均设置于固定贴本体上且远离漏斗形壳体的一面,所述缓冲层(1-2)环通孔(1-3)设置且位于通孔(1-3)外围,所述粘贴部(1-1)环缓冲层(1-2)设置且位于缓冲层(1-2)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1-2)为海绵缓冲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形壳体上口部的外径为下口部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咏王华包妮杨芳谢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张慧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