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陶瓷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34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体式陶瓷茶壶,包括壶体和座体,壶体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网板,壶体的底部设置有半球形凸部和第一环形凸部,第一环形凸部环绕于半球形凸部的上端且在二者之间形成环形凹槽,半球形凸部的中心设置有位于过滤网板下方的出水口,出水口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环形凸部;座体的顶部中心设置有与半球形凸部密封接触配合的半球形凹部和与第一环形凸部相配合的第一环形凹部,第一环形凹部环绕于半球形凹部的上端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与环形凹槽相配合的环形突起,半球形凹部的中心设置有与第二环形凸部相配合的圆形凹槽。只需拿起壶体,即可流出茶水,使用方便;过滤网板防止茶叶流出,茶水口感更好;壶体和座体之间通过球面接触,密封效果好。

A kind of split Ceramic Tea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陶瓷茶壶
本技术属于茶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陶瓷茶壶。
技术介绍
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现有的茶壶一般是由壶盖和壶身组成,壶身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壶嘴和把手,使用时手持把手,抬起壶身,向下倾斜壶嘴,以倒出茶水,使用稍显麻烦,且茶水带有碎茶叶,饮用口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新颖、使用效果好的分体式陶瓷茶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陶瓷茶壶,包括壶体和座体,所述壶体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壶体的底部设置有半球形凸部和第一环形凸部,所述第一环形凸部环绕于半球形凸部的上端且在二者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半球形凸部的中心设置有位于过滤网板下方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环形凸部;所述座体的顶部中心设置有与半球形凸部密封接触配合的半球形凹部和与第一环形凸部相配合的第一环形凹部,所述第一环形凹部环绕于半球形凹部的上端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与环形凹槽相配合的环形突起,所述半球形凹部的中心设置有与第二环形凸部相配合的圆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壶体包括上部的壶盖和下部的壶身,所述壶盖可拆地安装在壶身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壶盖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提钮。进一步地,所述壶盖上开设有与壶身顶部开口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壶盖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三环形凸部,所述壶身的顶部开口周围设置有与第三环形凸部密封接触配合的第二环形凹部。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竖直开设在提钮上且贯通壶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凸部与第一环形凹部密封接触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突起与环形凹槽密封接触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形凸部与圆形凹槽密封接触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呈锥台形。进一步地,所述座体的底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座体的周侧设置有多个呈上下阶梯分布的环状凸部。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壶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壶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S形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出水口设置在壶体的底部,只需拿起壶体以离开座体,即可流出茶水,无需倾倒,使用方便;在出水口上方设置的过滤网板可以防止茶叶流出,茶水饮用口感更好;壶体和座体之间通过半球形凸部和半球形凹部的球面接触,密封效果好,茶水不会泄露;壶体和座体之间通过第一环形凸部与第一环形凹部的配合、环形凹槽与环形突起的配合、第二环形凸部和圆形凹槽的配合,定位可靠,坐立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壶体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座体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壶身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壶盖剖视图。附图标记:100、壶体;101、过滤网板;110、壶身;111、半球形凸部;112、第一环形凸部;113、环形凹槽;114、出水口;115、第二环形凸部;116、第二环形凹部;117、S形把手;120、壶盖;121、提钮;122、通气孔;123、第三环形凸部;200、座体;201、半球形凹部;202、第一环形凹部;203、环形突起;204、圆形凹槽;205、环状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体式陶瓷茶壶,包括壶体100和座体200,所述壶体100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网板101,所述壶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半球形凸部111和第一环形凸部112,所述第一环形凸部112环绕于半球形凸部111的上端且在二者之间形成环形凹槽113,所述半球形凸部111的中心设置有位于过滤网板101下方的出水口114,所述出水口114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环形凸部115;所述座体200的顶部中心设置有与半球形凸部111密封接触配合的半球形凹部201和与第一环形凸部112相配合的第一环形凹部202,所述第一环形凹部202环绕于半球形凹部201的上端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与环形凹槽113相配合的环形突起203,所述半球形凹部201的中心设置有与第二环形凸部115相配合的圆形凹槽20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壶体100包括上部的壶盖120和下部的壶身110,所述壶盖120可拆地安装在壶身110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壶盖120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提钮121。所述壶盖120上开设有与壶身110顶部开口相连通的通气孔122,所述壶盖120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三环形凸部123,所述壶身110的顶部开口周围设置有与第三环形凸部123密封接触配合的第二环形凹部116。其中,所述通气孔122可以竖直开设在提钮121上且贯通壶盖12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壶体100与座体200的接触密封性,所述第一环形凸部112与第一环形凹部202密封接触配合。当然,所述环形突起203也可以与环形凹槽113密封接触配合,所述第二环形凸部115也可以与圆形凹槽204密封接触配合,更进一步地保证壶体100与座体200的接触密封可靠,所述。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凸部112与第一环形凹部202的配合、所述环形突起203与环形凹槽113的配合、所述第二环形凸部115与圆形凹槽204的配合均起到了在座体200上定位壶体100的作用,使壶体100不会倾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体200呈锥台形,所述座体200的底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座体200的周侧设置有多个呈上下阶梯分布的环状凸部205,具有结构稳定、外形新颖、重量轻的优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壶体100、座体200和过滤网板101的材质均为陶瓷(例如紫砂、白瓷等),所述过滤网板101一体制作于壶体100内,所述过滤网板101可以是中心均匀分布有网孔的曲面板或平面板。当然,所述过滤网板101也可以通过卡扣等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壶体100内,以方便取出过滤网板101进行清洗或更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使用者握持壶体100,所述壶体100的两端对称设置有S形把手117,所述S形把手117的材质为陶瓷,所述S形把手117与壶身110制作成一体。使用时,使用者可以用一只手握住两个S形把手117的外侧凹部,握持稳定,不易掉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但凡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简单的修改、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陶瓷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和座体,所述壶体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壶体的底部设置有半球形凸部和第一环形凸部,所述第一环形凸部环绕于半球形凸部的上端且在二者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半球形凸部的中心设置有位于过滤网板下方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环形凸部;所述座体的顶部中心设置有与半球形凸部密封接触配合的半球形凹部和与第一环形凸部相配合的第一环形凹部,所述第一环形凹部环绕于半球形凹部的上端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与环形凹槽相配合的环形突起,所述半球形凹部的中心设置有与第二环形凸部相配合的圆形凹槽;所述壶体包括上部的壶盖和下部的壶身,所述壶盖可拆地安装在壶身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壶盖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提钮;所述壶盖上开设有与壶身顶部开口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壶盖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三环形凸部,所述壶身的顶部开口周围设置有与第三环形凸部密封接触配合的第二环形凹部;所述通气孔竖直开设在提钮上且贯通壶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陶瓷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和座体,所述壶体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壶体的底部设置有半球形凸部和第一环形凸部,所述第一环形凸部环绕于半球形凸部的上端且在二者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半球形凸部的中心设置有位于过滤网板下方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环形凸部;所述座体的顶部中心设置有与半球形凸部密封接触配合的半球形凹部和与第一环形凸部相配合的第一环形凹部,所述第一环形凹部环绕于半球形凹部的上端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与环形凹槽相配合的环形突起,所述半球形凹部的中心设置有与第二环形凸部相配合的圆形凹槽;所述壶体包括上部的壶盖和下部的壶身,所述壶盖可拆地安装在壶身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壶盖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提钮;所述壶盖上开设有与壶身顶部开口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壶盖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三环形凸部,所述壶身的顶部开口周围设置有与第三环形凸部密封接触配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美琼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德化琦轩陶瓷工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