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315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其包括脚踏圈主体,脚踏圈主体设置在支撑脚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环,固定环可拆式设置在支撑脚上,固定环上设置有供脚踏圈主体与其卡接的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坐在椅子上的人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需要将脚踏圈拆下、使坐在椅子上的人能够感觉更加舒适的效果。

A kind of foot ring installed on the anti-static dust-free chair and easy to disassem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
本技术涉及脚踏圈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
技术介绍
脚踏圈是一种安装在椅子的下方、用于为坐在椅子上的人提供一个踏脚位置的装置。现有的一些椅子为了不使得坐在椅子上的人因椅面太低而产生缩脚的感觉,一般会将椅面做的离地高一点,使得人们坐在椅子上可以把脚完全舒展开,但是因各人的身高不一样,不同的人坐在同一张椅子上就会出现有些人的脚可以踩到地面,而有些人的脚就踩不到地面的情况,那些脚踩不到地面的人坐在这种椅子上脚就是悬空的,在脚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腿与椅面接触的位置就会被椅面边缘搁的难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就在椅子下方的支撑脚上焊接一个脚踏圈,那些脚悬空的人就可以将脚踩在脚踏圈上,避免出现脚悬空的情况。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脚踏圈焊接在支撑脚上,使得脚踏圈不能被随意的取下,在那些坐在椅子上脚能够踩在地面上的人坐在椅子上时,他们的脚不需要踩在脚踏圈上,此时脚踏圈的存在就容易对坐在椅子上的人将脚放置在椅子下方产生阻碍,使得他们的脚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蜷缩到自己想放的位置,进而使得坐在椅子上的人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其具有便于坐在椅子上的人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需要将脚踏圈拆下、使坐在椅子上的人能够感觉更加舒适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包括脚踏圈主体,脚踏圈主体设置在支撑脚上,还包括固定环,固定环可拆式设置在支撑脚上,固定环上设置有供脚踏圈主体与其卡接的卡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脚踏圈主体需要进行安装时,首先将脚踏圈主体对准固定环上的卡口,之后再将脚踏圈主体从卡口中按进固定环的内部,使得脚踏圈主体卡在固定环中,达到固定安装脚踏圈主体的目的,在需要将脚踏圈主体取下时,直接将其从固定环卡口位置拉出即可,与现有的脚踏圈主体焊接在支撑脚上的方式相比,此种方式使得脚踏圈主体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其安装上去,在不需要时可以将其从固定环上取下即可,脚踏圈主体不易对坐在椅子上的人放置脚在椅子下方产生影响,便于人们将脚蜷缩放置在椅子下方,使得坐在椅子上的人能够坐着更加的舒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卡口的宽度与所述脚踏圈主体的圈厚比值为1.0:1.4,圈厚为脚踏圈外径与内径差值的二分之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卡口的宽度小于脚踏圈主体的圈厚且固定环为弹性材料制成,使得脚踏圈主体在从卡口卡进固定环中时,固定环在卡口位置可以发生形变,便于脚踏圈主体卡进固定环中,同时在脚踏圈主体卡进固定环中后,卡口位置可以起到限制脚踏圈主体从卡口位置出来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下方设置有一个固定座,固定座下表面与支撑脚上表面紧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的设置,提升了固定环与与支撑脚的接触面积,使得固定环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在支撑脚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口开口向上设置,所述固定环的轴线与脚踏圈主体的轴线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口向上设置,使得脚踏圈主体安装在固定环上时,不易从卡口处掉出固定环,同时因脚踏圈主体多受到向下的力作用,更加使得脚踏圈主体不易从固定环中脱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至少设置有两个,并且各个固定环均沿所述脚踏圈主体周向均匀设置,相邻两个固定环之间等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设置有多个,使得脚踏圈主体可以从多个方向上被固定住,提升了固定的效果,固定环沿脚踏圈主体周向均匀设置,使得脚踏圈在受到作用力时不易发生错位现象,提升了脚踏圈主体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下方设置有一根固定杆,固定杆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固定杆穿过支撑脚后从支撑脚的下方伸出,固定杆从支撑脚下方伸出的部分上套设有一个螺母,螺母与固定杆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固定座时,首先将固定杆穿过固定座与支撑脚,使得固定座被放置在支撑脚的上表面,之后再使用螺母对固定杆穿过支撑脚的一端进行限制,使得固定杆固定在支撑脚上,进而达到将固定座固定在支撑脚上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母外侧壁上滑动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外圈截面呈多边形,限位环内圈截面与螺母外圈截面形状相同且限位环内侧壁与螺母外侧壁紧贴,所述支撑脚上竖直设置有穿孔供固定杆穿过,穿孔下端端口边缘设置有凹槽,凹槽与穿孔连通,凹槽截面呈与限位环外圈截面相同的形状,凹槽远离穿孔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卡槽,限位环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凸条,在螺母旋在固定杆上时,螺母的上端表面抵接住凹槽槽底,此时限位环卡进凹槽中且限位环的外侧壁抵接凹槽的侧壁,凸块卡进卡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在卡进凹槽中后,因限位环外侧壁与凹槽的侧壁抵接,又因限位环的外圈截面呈多边形,使得限位环卡在凹槽中不易随便转动,又因为限位环内圈截面与螺母外圈截面的形状相同,并且限位环与螺母滑动连接,使得螺母也不会随意的进行滑动,提升了螺母的固定效果,卡槽与凸条的设置,提升了限位环与凹槽的接触面积,使得限位环不易从凹槽中掉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环远离凹槽一端延伸出凹槽,限位环外侧壁处于凹槽外的那一部分的表面上设置有抠起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抠起槽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将限位环从凹槽中抠出,达到快速解除限位环限制作用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脚踏圈主体需要进行安装时,首先将脚踏圈主体对准固定环上的卡口,之后再将脚踏圈主体从卡口中按进固定环的内部,使得脚踏圈主体卡在固定环中,达到固定安装脚踏圈主体的目的,在需要将脚踏圈主体取下时,直接将其从固定环卡口位置拉出即可,与现有的脚踏圈主体焊接在支撑脚上的方式相比,此种方式使得脚踏圈主体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其安装上去,在不需要时可以将其从固定环上取下即可,脚踏圈主体不易对坐在椅子上的人放置脚在椅子下方产生影响,便于人们将脚蜷缩放置在椅子下方,使得坐在椅子上的人能够坐着更加的舒服;2.因卡口的宽度小于脚踏圈主体的圈厚且固定环为弹性材料制成,使得脚踏圈主体在从卡口卡进固定环中时,固定环在卡口位置可以发生形变,便于脚踏圈主体卡进固定环中,同时在脚踏圈主体卡进固定环中后,卡口位置可以起到限制脚踏圈主体从卡口位置出来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爆炸放大示意图。图中,1、脚踏圈主体;2、固定环;21、卡口;3、支撑脚;31、穿孔;32、凹槽;321、卡槽;4、金属棒;5、固定座;6、固定杆;7、螺母;71、限位环;711、凸条;712、抠起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与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包括脚踏圈主体(1),脚踏圈主体(1)设置在支撑脚(3)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环(2),固定环(2)可拆式设置在支撑脚(3)上,固定环(2)上设置有供脚踏圈主体(1)与其卡接的卡口(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包括脚踏圈主体(1),脚踏圈主体(1)设置在支撑脚(3)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环(2),固定环(2)可拆式设置在支撑脚(3)上,固定环(2)上设置有供脚踏圈主体(1)与其卡接的卡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卡口(21)的宽度与所述脚踏圈主体(1)的圈厚比值为1.0:1.4,圈厚为脚踏圈外径与内径差值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下方设置有一个固定座(5),固定座(5)下表面与支撑脚(3)上表面紧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21)开口向上设置,所述固定环(2)的轴线与脚踏圈主体(1)的轴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至少设置有两个,并且各个固定环(2)均沿所述脚踏圈主体(1)周向均匀设置,相邻两个固定环(2)之间等距。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装在防静电无尘椅上且易拆装的脚踏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5)下方设置有一根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力强工业用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