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时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时钟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时钟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网络信息在采集、传输、处理各环节以及各应用间进行数据交互时需要有统一的时间标准。电子政务内网目前大多是利用NTP(网络时间协议)完成时间同步,应用场景局限在信息记录与交互方面,但前端应用缺少一个形象化的时钟展示功能。同时,当前互联网环境中的网络时钟基本都是利用HTML5技术实现,支持的浏览器多为IE10、IE11、firefox、chrome等最新的浏览器;在电子政务内网环境中还存在很多老旧的浏览器(如:IE8等),针对这部分浏览器外网的网络时钟不能做到很好的兼容;同时互联网环境的网络连通性基本没有限制,网络时钟的应用在网络层面基本没有阻碍,但在电子政务内网中存在了大量的防火墙、网关等安全设备,导致互联网的网络时钟应用模式无法适用于电子政务内网,进而产生了电子政务内网环境下的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等的可信时间同步不准确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时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信时钟,所述多个可信时钟分别部署于电子政务内网多个不同层级的本地服务器中,其中所述多个可信时钟中的至少一个部署于最高层级,且相邻两个层级的可信时钟中处于上一层级的所述可信时钟至少与一个处于下一层级的所述可信时钟连接;/n部署于最高层级的所述可信时钟通过与可信时间服务器同步获取可信时间,部署于相邻两个层级之间的可信时钟中处于下一层级的所述可信时钟通过同步上一层级的所述可信时钟获取可信时间;/n每个层级的终端应用通过同步所述终端应用所在层级的所述可信时钟获取可信时间并进行展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时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信时钟,所述多个可信时钟分别部署于电子政务内网多个不同层级的本地服务器中,其中所述多个可信时钟中的至少一个部署于最高层级,且相邻两个层级的可信时钟中处于上一层级的所述可信时钟至少与一个处于下一层级的所述可信时钟连接;
部署于最高层级的所述可信时钟通过与可信时间服务器同步获取可信时间,部署于相邻两个层级之间的可信时钟中处于下一层级的所述可信时钟通过同步上一层级的所述可信时钟获取可信时间;
每个层级的终端应用通过同步所述终端应用所在层级的所述可信时钟获取可信时间并进行展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时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信时钟包括服务端模块和应用端模块,所述服务端模块包括可信时间同步模块和可信时间处理模块,所述应用端模块包括可信时钟展现模块;
所述可信时间同步模块用于可信时间同步以及可信时间查询;
所述可信时间处理模块用于网络延时误差处理、可信时间刷新、异常时间处理、时间样本数据采集以及偏离系数计算;
所述可信时钟展现模块用于获取可信时间并在所述终端应用中进行可信时间展现以及可信时钟展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时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延时误差处理包括:
通过本地处理的请求开始时间和响应结束时间计算网络延时误差;
对从所述可信时间服务器或从上一层级的可信时钟获取单元获取的可信时间进行网络延时误差校正:
Ti=Td+0.5×(Ta-Tr);
其中,Ti为校正的可信时间,Td为从可信时间服务器或从上一层级的可信时钟获取单元获取的可信时间,Ta为响应结束时间,Tr为请求开始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时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信时间处理模块将所述校正的可信时间写入所在层级的本地服务器,并根据刷新周期刷新写入所述本地服务器中的所述校正的可信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时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信时间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偏离系数修正所述刷新周期:
Sf=S0×Pk,
其中,Sf为修正后的刷新周期,S0为系统预设的固定刷新周期,Pk为偏离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峰,范红霞,王秀梅,施锐,
申请(专利权)人:华迪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