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端输入可充电式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具备双端充电输入功能(即MicroUSB充电接口作为第一充电输入端,金属盖帽作为第二充电输入端同时兼作为唯一输出端),集成了恒定电压输出、充电管理和充电保护、电池保护(包含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等多种功能,同时兼具高容量的双端输入可充电式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可循环使用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已经成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便携式移动电源的主要供电电池,并且在许多一次电池的传统应用领域例如遥控器、手电筒、玩具等,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也逐步在将一次电池替代。但是,二次电池与一次电池相比,二次电池使用过程需要满足更多的管理要求,否则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或功能失效。一次电池不需要充电,二次电池需要用专用的充电器进行充电,并且严格禁止过充电;同时为了保持正常的性能,二次电池需要对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进行管理和保护,防止过放电或过流情况发生。一次电池的额定电压与二次电池也不同,例如钴酸锂-石墨型锂离子二次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端输入可充电式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充电电芯、钢壳、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MicroUSB接口、保护IC、集成IC、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电感、LED灯、塑胶件、硬性FR-4基板、金属盖帽和弹簧顶针,实现自带MicroUSB接口、双端输入式可充电、恒定电压输出、充电管理及保护、过充过放过流保护多位一体功能;其中保护IC、电感、LED灯、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弹簧顶针贴片锡焊在硬性FR-4基板的A面,MicroUSB接口、集成IC、第一电容、第三电阻锡焊在硬性FR-4基板的B面上;所述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端输入可充电式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充电电芯、钢壳、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MicroUSB接口、保护IC、集成IC、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电感、LED灯、塑胶件、硬性FR-4基板、金属盖帽和弹簧顶针,实现自带MicroUSB接口、双端输入式可充电、恒定电压输出、充电管理及保护、过充过放过流保护多位一体功能;其中保护IC、电感、LED灯、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弹簧顶针贴片锡焊在硬性FR-4基板的A面,MicroUSB接口、集成IC、第一电容、第三电阻锡焊在硬性FR-4基板的B面上;所述硬性FR-4基板以长度方向沿塑胶件轴向平行的方式安装在塑胶件内部空腔且贴片锡焊在硬性FR-4基板上端的MicroUSB接口与塑胶件顶部设置的MicroUSB开口部相配合,贴片锡焊在硬性FR-4基板上端的弹簧顶针与塑胶件顶部设置的弹簧顶针开口部相配合;所述塑胶件的顶部位于MicroUSB开口部的一侧设置有横截面呈圆形的底部封闭、尺寸相同的第二磁铁孔和第三磁铁孔且第二磁铁孔、第三磁铁孔对称布置在弹簧顶针开口部的两端,所述塑胶件的顶部位于MicroUSB开口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横截面呈圆形的底部封闭的第四磁铁孔,所述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配套安装在相对应的第二磁铁孔、第三磁铁孔、第四磁铁孔内;所述塑胶件的下端配套套装在钢壳开口端;所述可充电电芯置于钢壳内,所述可充电电芯的正极端、负极端分别通过正极引出导线、负极引出导线与硬性FR-4基板B面的第一端口焊盘、第二端口焊盘相对应焊接在一起;塑胶件具有三个同轴线的圆筒拉伸体,塑胶件作为硬性FR-4基板的收纳体兼支撑体、MicroUSB接口开口端的输出导引体、弹簧顶针针头的输出导引体、LED灯光的透射体、收纳于塑胶件内部空腔的硬性FR-4基板A面和B面贴片锡焊元器件的绝缘防护体、与钢壳连接固定用的结构体、与金属盖帽装配配合用的结构体、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的收纳体;所述金属盖帽整体结构形式是一端开口的抽壳拉伸体,其结构形体组成包括第一圆筒体和第二圆筒体,第一圆筒体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第一圆筒体的下端设置有朝外的裙边,第二圆筒体的顶端边缘与第一圆筒体的裙边边缘相连接为一体且第一圆筒拉伸体与第二圆筒拉伸体同轴线,第二圆筒体的下端开口,第一圆筒体的顶部是二次电池与外部负载或充电电源接触的结构部位,第一圆筒体的内部空腔作为第一磁铁的收纳处,塑胶件第一圆筒拉伸体配套套装在金属盖帽的第二圆筒体内部空腔后,第一圆筒体的裙边受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吸力下压,与凸出塑胶件顶部平面的弹簧顶针的针头接触并压缩弹簧顶针的弹簧,使得金属盖帽与弹簧顶针形成紧密的导电连接;
所述塑胶件第一圆筒拉伸体顶部分布的第二磁铁孔、第三磁铁孔、第四磁铁孔以及MicroUSB接口开口部和弹簧顶针开口部的特征尺寸满足:0.3mm≤DW1≤1mm,0.3mm≤DW2≤1mm,SD1-2.0mm≤DU≤SD1-0.6mm,0.3mm≤DR-C2/2-C4/2≤1mm,0.5mm≤CH<SJ4mm,其中DR为第二磁铁孔或第三磁铁孔与弹簧顶针开口部的孔中心距离,DW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兵,钟发平,陈晓峰,陈鹏飞,龚颖林,胡顺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