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开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704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7:35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微动开关机构,包括:底座;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静触点;能相对运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动触点;所述动触点在使该微动开关机构在打开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过程中与所述静触点产生相对移动,从而使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发生摩擦。所述动触点在使该微动开关机构在打开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过程中与所述静触点产生相对转动。借由上述结构,动触点在动作时会和静触点不仅仅发生直接脱离,还会在静触点的表面发生摩擦即,动触点会在静触点的接触表面产生一个相对的移动。在相对摩擦的过程中,动触点和静触点可以将用于接触的表面上的氧化层或者杂质擦拭除去,从而保证该微动开关机构的接触性能。

Microswitch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动开关机构
本申请属于电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动开关机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微动开关常常被用于在对电路的控制。例如,当机车(诸如汽车或摩托车或电瓶车)的刹车被踩下时,带动按柄动作,从而带动动触点动作。一般而言,目前现有市场上的微动开关结构一般是机械触点式,即提供至少一对通过弹片配合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但是,该种微动开关存在着接触性能不稳定的缺点。此小电流、点动式微动开关存在接触性能不稳定、零件繁多、工艺复杂、成本高和使用寿命短等缺陷,不能满足产品性能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经过本专利技术人创造性的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微动开关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在反复接合后具有较大的可能在其表面氧化形成氧化物。而这种氧化物导电性能差,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此外,由于动静点和静触点带有一定电荷,因此,也有较大可能会吸附周围的杂质,从而降低该微动开关的接触性能。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开关机构,包括:底座;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静触点;能相对运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动触点;所述动触点在使该微动开关机构在打开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过程中与所述静触点产生相对移动,从而使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发生摩擦。优选地,所述动触点在使该微动开关机构在打开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过程中与所述静触点产生相对转动。优选地,所述微动开关机构还包括第一端子、设置在第一端子上的联动机构以及设置在联动机构和第一端子之间的复位机构,所述动触点设置在联动机构上。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能相对所述底座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按柄和具有一定弹性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按柄抵触,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卡接。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按柄突出的圆弧部,所述圆弧部与所述按柄抵触。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接触片,所述接触片卡接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接触片和所述第一端子之间。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一本体和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形成不为0°的夹角,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端子卡接,所述第一本体大体呈线性,所述接触片卡接在所述第一本体上,并能相对所述第一本体转动。优选地,所述静触点位于所述动触点的下方,该微动开关机构为常闭开关,所述按柄能向下运动从而使动触点移动并向上转动脱离所述静触点。借由上述结构,动触点在动作时会和静触点不仅仅发生直接脱离,还会在静触点的表面发生摩擦即,动触点会在静触点的接触表面产生一个相对的移动。在相对摩擦的过程中,动触点和静触点可以将用于接触的表面上的氧化层或者杂质擦拭除去,从而保证该微动开关机构的接触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微动开关机构处于接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微动开关机构处于切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微动开关机构处于断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号为:1、底座;11、顶壁;12、底壁;13、左侧壁;14、右侧壁;2、静触点;3、动触点;4、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复位机构;7、联动机构;71、支撑件;721、第一本体;722、第二本体;723、圆弧部;72、接触片、73、按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动开关机构,包括:底座1;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的静触点2;能相对运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动触点3;所述动触点3在使该微动开关机构在打开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过程中与所述静触点2产生相对移动,从而使所述动触点3与所述静触点2发生摩擦。借由上述结构,动触点3在动作时会和静触点2不仅仅发生直接脱离,还会在静触点2的表面发生摩擦即,动触点3会在静触点2的接触表面产生一个相对的移动。在相对摩擦的过程中,动触点3和静触点2可以将用于接触的表面上的氧化层或者杂质擦拭除去,从而保证该微动开关机构的接触性能。具体的,底座1呈框形,该底座1具有顶壁11、底壁12、左侧壁13以及右侧壁1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1的右侧壁1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端子4(如COM端子)和第二端子5(如NC端子)。其中,第一端子4位于第二端子5的上方。静触点2位于所述底座1内部,并且靠近于底座1的左侧壁13。静触点2通过具有导电性的连接部与第二端子5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贴近于底座1的底壁12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微动开关机构还包括联动机构7和复位机构6。其中,联动机构7包括按柄73、支撑件721和接触片72。按柄73设置在底座1的顶壁11上,并且能相对所述顶壁11移动。该按柄73伸出底座1的一端可以通过诸如传力线或其他力传递机构接收到作用力。在接收到向下的作用力会后,该按柄73可以在作用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联动机构7的其他部件(如支撑件721和接触片72等)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721的一端与所述按柄73抵触,所述支撑件7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4卡接。所述支撑件721用于与按柄73接触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按柄73突出的圆弧部723,所述圆弧部723与所述按柄73抵触,从而使得按柄73能够持续且稳定的作用在支撑件721上,以确保该微动开关机构的稳定。动触点3设置在接触片72的左端。接触片72的右端能转动的卡设在支撑件721的中部。在支撑件721发生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该接触片72不仅能够相对转动,还可以发生相对的移动,从而使得设置在其上的动触点3发生移动和转动。特别的,所述支撑件721具有第一本体721和与所述第一本体721连接的第二本体722,所述第一本体721与所述第二本体722之间形成不为0°的夹角,所述第二本体722与所述第一端子4卡接,所述第一本体721大体呈线性,所述接触片72卡接在所述第一本体721上,并能相对所述第一本体721转动,从而动触点3也能够相对静触点2转动,进而使动触点3更安全和快速地脱离静触点2。该种结构,可以使得具有弹性的支撑件721的能够发生相应的形变,还可以保证该形变控制在预设的范围内,保证该微动开关机构的强度。当按柄73被按下后,支撑件721随之发生运动。设置在接触片72和第一端子4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静触点;/n能相对运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动触点;/n所述动触点在使该微动开关机构在打开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过程中与所述静触点产生相对移动,从而使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发生摩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静触点;
能相对运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动触点;
所述动触点在使该微动开关机构在打开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过程中与所述静触点产生相对移动,从而使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发生摩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在使该微动开关机构在打开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过程中与所述静触点产生相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机构还包括第一端子、设置在第一端子上的联动机构以及设置在联动机构和第一端子之间的复位机构,所述动触点设置在联动机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能相对所述底座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按柄和具有一定弹性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按柄抵触,所述支撑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新铭高志宏谢冰兵周月清
申请(专利权)人:崧腾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