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研究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研究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主动配电网多源协同交互作用的目的是统筹协调主动配电网的“源-网-荷-储”,因此需要对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果好的研究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研究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最小化主动配电网运行成本为目标函数之一,以最小化负荷曲线方差作为第2个目标函数,通过对储能装置和需求侧响应进行合理调度来实现负荷曲线的削峰填谷;第一个目标函数为主动配电网总运行成本最小。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成本包括向上级电网购电的成本、储能装置运行成本、需求侧响应补偿成本和网络损耗成本;目标函数1的表达式如式(3-56)所示: >式中,C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究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n以最小化主动配电网运行成本为目标函数之一,以最小化负荷曲线方差作为第2个目标函数,通过对储能装置和需求侧响应进行合理调度来实现负荷曲线的削峰填谷;/n第一个目标函数为主动配电网总运行成本最小。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成本包括向上级电网购电的成本、储能装置运行成本、需求侧响应补偿成本和网络损耗成本;目标函数1的表达式如式(3-56)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究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以最小化主动配电网运行成本为目标函数之一,以最小化负荷曲线方差作为第2个目标函数,通过对储能装置和需求侧响应进行合理调度来实现负荷曲线的削峰填谷;
第一个目标函数为主动配电网总运行成本最小。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成本包括向上级电网购电的成本、储能装置运行成本、需求侧响应补偿成本和网络损耗成本;目标函数1的表达式如式(3-56)所示:
式中,CIL,i(t)为第t个调度时刻在节点i处并网的可中断负荷的需求侧响应补偿成本;CESS,j(t)为第t个调度时刻在节点j处并网的储能装置的运行成本;Cgrid(t)为第t个调度时刻向上级电网购电/售电的成本;规定购电时Cgrid(t)为正;Closs(t)为第t个调度时刻主动配电网的网络损耗成本;NIL为可中断负荷的并网节点数量;NESS为并网的储能装置数量;T为调度时刻数量;
第二个目标函数为主动配电网总负荷曲线方差最小;负荷曲线方差能够反映负荷曲线的波动程度,目标函数2如式(3-57)所示:
式中,PL(t)为第t个调度时刻主动配电网的总负荷功率;
优化调度模型约束条件如下:
(1)可中断负荷的切负荷功率约束,如式(3-58)所示:
PILmin,i≤PIL,i(t)≤PILmax,i(3-58)
PILmin,i和PILmax,i分别为在节点i处并网的可中断负荷的切负荷功率最小值和最大值;
(2)储能装置充/放电功率约束,如式(3-59)所示:
PESSmin,j≤PESS,j(t)≤PESSmax,j(3-59)
式中,PESSmin,j和PESSmax,j分别为在节点j处并网的储能装置所能提供的有功功率上、下限;
(3)储能装置VSOC约束,如式(3-60)、式(3-61)所示:
VSOCmin,j≤VSOC,j(t)≤VSOCmax,j(3-60)
VSOC,j(ti)=VSOC,j(tf)(3-61)
式中,VSOCmin,j和VSOCmax,j分别为在节点j处并网的储能装置剩余容量下限和上限;VSOC,j(t)为第t个调度时刻在节点j处并网的储能装置剩余容量;ti和tf分别为调度周期开始时刻和调度周期结束时刻;
(4)节点电压约束,如式(3-62)所示:
Umin,k<Uk(t)<Umax,k(3-62)
式中,Uk(t)为第t个调度时刻节点k处的电压值;Umin,k和Umax,k分别为节点k处允许的电压最小值与最大值;
(5)功率平衡约束,如式(3-63)所示:
(6)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向华,李秋实,江洪成,江辉,徐晓轶,王生强,王栋,胡新雨,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