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及吹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019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包括设置在风冷散热器长度方向两侧的导轨,在导轨上设有龙门式风道装置框架,包括两立柱和中间的横梁,在风道装置框架上设置离心风机和控制箱,所述风道装置框架的两立柱下方与导轨配合实现在导轨上移动,两立柱上设置变速驱动装置,所述风道装置框架的横梁下方设置风道,所述风道通过风管连接至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所述风道的截面为倒锥形,下方形成直线形风槽,所述离心风机给风道输送高压空气,高压空气从直线形风槽吹出形成风刀,对风冷散热器进行吹干。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自动吹干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快速有效去除核电风冷散热器芯中的试压后的滞留水分,达到干燥的目的。

Automatic drying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nuclear power air-cooled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及吹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电力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及吹干方法。
技术介绍
在制造超大型风冷散热器的时候,风冷散热器的制造工艺过程中需要进行浸水气压试验来测试其散热器的密封性功能。由于散热器的翅片形状,如百叶窗型或凹坑形状等因素,使得其散热器在试压后其散热器翅片上的水分不易流走,在其散热器翅片内部含水时间越长,影响散热器翅片的耐腐蚀能力。由于散热器本身的散热器性能非常好,在短时间内很难快速而有效的去除散热器芯体中的水分。不能使其核电风冷散热器设备达到干燥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及吹干方法,通过生成直线高压风来吹透整个散热器芯体,从而吹除散热器芯体中的水分,实现快速有效去除核电风冷散热器芯中的试压后的滞留水分,达到干燥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风冷散热器长度方向两侧的导轨,在导轨上设有龙门式风道装置框架,包括两立柱和中间的横梁,在风道装置框架上设置离心风机和控制箱,所述风道装置框架的两立柱下方与导轨配合实现在导轨上移动,两立柱上设置变速驱动装置,所述风道装置框架的横梁下方设置风道,所述风道的长度大于风冷散热器的宽度,风道位于风冷散热器的上方,所述风道通过风管连接至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所述风道的截面为倒锥形,下方形成直线形风槽,所述离心风机给风道输送高压空气,高压空气从直线形风槽吹出形成风刀,对风冷散热器进行吹干。进一步,在所述导轨的两端设置缓冲装置,在所述风道装置框架的两立柱两侧设置防撞部件,所述防撞部件与缓冲装置对应。进一步,所述导轨的两端设置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缓冲装置的内侧,所述定位装置与风道装置框架上的定位块对应。进一步,所述风冷散热器设置在散热器支架上,使所述风冷散热器位于直线形风槽下方50至100CM。进一步,所述风道装置框架的两侧立柱为双柱形,下方设置滚轮,与导轨配合移动。进一步,所述横梁设置在两侧双柱形立柱之间,横梁的宽度为双柱之间的间距,所述风道通过螺纹丝杆设置在横梁的下方。进一步,在风道装置框架一侧或两侧立柱顶上,设置警报器,所述警报器连接至控制箱,控制箱根据自动吹干设备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警报器。一种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控制箱设置运行参数,包括风道装置框架来回运行的次数;(2)启动变速驱动装置和离心风机;(3)离心风机将高压空气通过风道形成直线高压风,同时变速驱动装置驱动风道装置框架在风冷散热器的两端来回移动;(4)直线高压风在风道装置框架的来回移动过程中吹除风冷散热器的水分;(5)当风道装置框架的来回移动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时,控制风道装置框架停止运动,定位于定位装置位置,同时关闭离心风机。进一步,所述运行参数还包括离心风机的转速和风道装置框架的移动速率。进一步,所述步骤(5)后,还包括步骤:(6)控制警报器开始鸣响,示意运行结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高压风形成的直线高压风,能直接吹透整个散热器芯体;(2)通过直线高压风从一端向另一端的缓慢移动,实现吹除超长散热器芯体中的水分;(3)自动化控制对风冷散热器循环吹送高压风,实现无人看守的作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工生产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风道的截面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风冷散热器;2.导轨;3.散热器支架;4.风道装置框架;5.立柱;6.横梁;7.滚轮;8.变速驱动装置;9.缓冲装置;10.定位装置;11.离心风机;12.控制箱;13.风道;14.螺纹丝杆;15.警报器;16.风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及吹干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2,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包括设置在风冷散热器1长度方向两侧的导轨2,导轨2固定在地面或车间。导轨2的长度略大于风冷散热器1的长度,风冷散热器1设置在散热器支架3上,使风冷散热器1形成空气流动空间。在导轨2上设有龙门式风道装置框架4,包括两立柱5和中间的横梁6,风道装置框架4的两侧立柱5为双柱形,下方设置滚轮7,与导轨2配合移动。两立柱5上设置变速驱动装置8,驱动滚轮7滚动,使风道装置框架4在导轨2上移动。在导轨2的两端设置缓冲装置9,在风道装置框架4的两立柱5两侧设置防撞部件,防撞部件与缓冲装置9对应。导轨2的两端设置定位装置10,定位装置10设置在缓冲装置9的内侧,定位装置10与风道装置框架4上的定位块对应。定位装置10安装在导轨2两端内侧约20-50厘米处位置,缓冲装置9安装在导轨2的两端端部。在风道装置框架4上设置离心风机11和控制箱12,风道装置框架4的横梁6下方设置风道13,风道13的长度大于风冷散热器1的宽度,风道13位于风冷散热器1的上方,风道13通过风管连接至离心风机11的出风口,风道装置框架4的横梁6高度,使风道13位于风冷散热器1的正上方50-100CM位置,保证吹入风冷散热器1的风量。横梁6设置在两侧双柱形立柱5之间,横梁6的宽度为双柱之间的间距,风道13通过螺纹丝杆14设置在横梁6的下方。在风道装置框架4一侧或两侧立柱5顶上,设置警报器15,警报器15连接至控制箱12,控制箱12根据自动吹干设备的工作状态控制警报器15。参见附图3,风道13的截面为倒锥形,下方形成直线形风槽16,离心风机11给风道13输送高压空气,高压空气从直线形风槽16吹出形成风刀,对风冷散热器1进行吹干。工作过程步骤如下:(1)通过控制箱12设置运行参数,包括风道装置框架4来回运行的次数、离心风机11的转速和风道装置框架4的移动速率等;(2)启动变速驱动装置8和离心风机11;(3)离心风机11将高压空气通过风道13形成直线高压风,同时变速驱动装置8驱动风道装置框架4在风冷散热器1的两端来回移动;(4)直线高压风在风道装置框架4的来回移动过程中吹除风冷散热器1的水分;(5)当风道装置框架4的来回移动的次数达到预设的次数时,控制风道装置框架4停止运动,定位于定位装置10位置,同时关闭离心风机11。(6)控制警报器15开始鸣响,示意运行结束。具体操作时,设备接通电源后,通过自动控制箱12设置好运行参数,如设置运行的次数20次,调整定位装置10的位置在处于核电风冷散热器1的两端长出约20-50厘米,启动自控控制箱12上的开始按钮,则该设备的变速装置和高压离心风机11同时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风冷散热器长度方向两侧的导轨,在导轨上设有龙门式风道装置框架,包括两立柱和中间的横梁,在风道装置框架上设置离心风机和控制箱,所述风道装置框架的两立柱下方与导轨配合实现在导轨上移动,两立柱上设置变速驱动装置,所述风道装置框架的横梁下方设置风道,所述风道的长度大于风冷散热器的宽度,风道位于风冷散热器的上方,所述风道通过风管连接至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所述风道的截面为倒锥形,下方形成直线形风槽,所述离心风机给风道输送高压空气,高压空气从直线形风槽吹出形成风刀,对风冷散热器进行吹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风冷散热器长度方向两侧的导轨,在导轨上设有龙门式风道装置框架,包括两立柱和中间的横梁,在风道装置框架上设置离心风机和控制箱,所述风道装置框架的两立柱下方与导轨配合实现在导轨上移动,两立柱上设置变速驱动装置,所述风道装置框架的横梁下方设置风道,所述风道的长度大于风冷散热器的宽度,风道位于风冷散热器的上方,所述风道通过风管连接至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所述风道的截面为倒锥形,下方形成直线形风槽,所述离心风机给风道输送高压空气,高压空气从直线形风槽吹出形成风刀,对风冷散热器进行吹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轨的两端设置缓冲装置,在所述风道装置框架的两立柱两侧设置防撞部件,所述防撞部件与缓冲装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两端设置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缓冲装置的内侧,所述定位装置与风道装置框架上的定位块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器设置在散热器支架上,使所述风冷散热器位于直线形风槽下方50至100C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电风冷散热器的自动吹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装置框架的两侧立柱为双柱形,下方设置滚轮,与导轨配合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超谈玉琴张荣张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