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0077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状照明装置,即使设置能够配置多个部件且美观性优异的非发光区域,也能够减轻亮度的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具有光源、导光板以及遮光片。导光板形成有在与来自光源的光的入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离并且在板厚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使从光源入射至一侧端面即入射面的光从一个主面即射出面射出。遮光片配置为覆盖射出面中相邻的贯通孔彼此之间的部位。

Surface ligh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状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状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例如将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等多个光源沿着导光板的侧端面以一定间隔排列的所谓边光式的面状照明装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5110号公报。然而,在近来的面状照明装置中,为了配置传感器、照相机等多个部件而有在导光板设置孔的要求。另外,从美观性的观点出发,也有将通过设置有孔而形成的非发光区域形成为横长形状的要求。因此,若在导光板形成沿与来自光源的光的入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长孔,则该长孔会遮挡来自光源的光,因此会产生在长孔的背面侧亮度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所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设置能够配置多个部件且美观性优异的非发光区域,也能够减轻亮度降低的面状照明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具有光源、导光板以及遮光片。导光板形成有在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入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离并且在板厚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使从所述光源入射至一侧端面即入射面的光从一个主面即射出面射出。遮光片配置为覆盖所述射出面中相邻的所述贯通孔彼此之间的部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即使设置能够配置多个部件且美观性优异的非发光区域,也能够减轻亮度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线立体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1的面状照明装置的放大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2的面状照明装置的放大俯视图。图5是参考例的面状照明装置的放大俯视图。图6是示出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参考例中的平均亮度以及孔背面亮度的评价结果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面状照明装置;10…框架;11…导光板;11a…入射面;11b…侧端面;11c…射出面;11d…底面;12…光源;21…贯通孔;22…遮光片;23…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进行说明。另外,面状照明装置的用途不被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需要注意的是各要素的尺寸关系、各要素的比率等存在与现实不同的情况。此外,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存在包含互相的尺寸的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一边参照图1以及图2、一边对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1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线立体剖视图。另外,在包含图1在内的附图中,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而图示出将面状照明装置1的光的射出方向设为Z轴正方向的三维的正交坐标系。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1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灯来使用。该液晶显示装置例如用于智能手机。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1具备框架10、导光板11、多个光源12、反射片13、扩散片14、棱镜片15以及遮光片16。此外,在导光板11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1,在该多个贯通孔21的周围设置有遮光片22、多个环23以及固定部件24。框架10例如是由金属、树脂等使光不透过的材料构成的框部件。框架10收容导光板11、多个光源12、反射片13、扩散片14、棱镜片15、遮光片22、多个环23以及固定部件24。导光板11例如是由聚碳酸酯树脂等透明材料构成的平板状的部件。导光板11例如是通过将树脂材料注入模具进行成形的注塑成形来制造的。导光板11具有侧端面11a、11b和主面11c、11d。图1所示的侧端面11a是与两个主面11c、11d交叉且供光源12的光入射的侧端面(以下也称为入射面11a)。另外,侧端面11b是与入射面11a相反侧的侧端面。图2所示的主面11c是供从入射面11a入射的光射出的主面(以下,也称为射出面11c)。另外,主面11d是与射出面11c相反侧的主面(以下,也称为底面11d)。在底面11d以及射出面11c中至少一个面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点,通过该多个点适当地改变从入射面11a入射的光的行进路径。在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多个点以侧端面11b侧的密度比入射面11a侧的密度高的方式分布,由此能够使光从射出面11c的整个面大致均等地射出。图1所示的光源12例如是LED,未图示的发光面与导光板11的入射面11a对置。光源12从上述的发光面朝向Y轴正方向侧即入射面11a侧发出光L。另外,如图1所示,多个光源12在沿着导光板11的入射面11a的方向即X轴方向以规定的间隔排列配置。图2所示的反射片13设置为与导光板11的底面11d相对,对从导光板11的底面11d漏出的光进行反射而使其再次返回至导光板11。扩散片14设置为与导光板11的射出面11c相对,使从导光板11的射出面11c射出的光扩散。棱镜片15层叠在扩散片14上,进行由扩散片14扩散的光的配光控制,并使进行了配光控制的光射出。遮光片16设置成覆盖框架10中的光的射出方向侧的面。在导光板11的板厚方向(在实施方式中Z轴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21在与来自光源12的光L的入射方向交叉的方向(在实施方式中为X轴方向)上分离地设置。例如,多个贯通孔21与导光板11的侧端面11b相邻设置,并以沿着该侧端面11b排列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多个贯通孔21中插通有作为智能手机的构成部件的各种传感器(例如,红外线传感器等)、照相机等。例如,通过将多个贯通孔21分离地配置,使红外线传感器的射出部以及入射部分别插通于上述多个贯通孔21,由此能够使上述红外线传感器良好地发挥功能。在此,在实施方式的面状照明装置1中,与只有形成了上述多个贯通孔21的部位不发光相比,使多个贯通孔21一体化而成的一个长孔状的部位不发光的情况下更能提高面状照明装置1(或者具备将面状照明装置1作为背光灯的显示装置)的美观性。然而,在将使多个贯通孔21一体化而成的一个长孔形成于导光板11的情况下,上述长孔会遮挡来自光源12的光,因此在长孔的背面侧(即,长孔与侧端面11b之间的区域)导光板11的亮度会降低。因此,在实施方式中,不是在导光板11形成使多个贯通孔21一体化而成的一个长孔,而是通过以覆盖导光板11的方式设置遮光片22,由此使得上述一个长孔状的部位看起来不发光。具体而言,遮光片22配置为覆盖导光板11的射出面11c中相邻的贯通孔21彼此之间的部位。由此,实际上没有形成一个长孔,因此在导光板11中能够使来自光源12的光L在多个贯通孔21彼此之间通过。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包括长孔状的部位的背面侧在内的导光板11整体的亮度。此外,通过设置遮光片22,由此能够使多个贯通孔21一体化而成的一个长孔状的部位看起来不发光,因此能够提高面状照明装置1的美观性。即,根据实施方式,能够良好地维持面状照明装置1的亮度,并且能够在配置多个部件的同时提高美观性。另外,遮光片22的形状无需如实施方式那样两端部是半圆状的长方形,例如端部也可以由直线构成,或者也可以在长边部分包含曲线。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多个贯通孔21与导光板11的侧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光源;/n导光板,其形成有在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入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离并且在板厚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使从所述光源入射至一侧端面即入射面的光从一个主面即射出面射出;以及/n遮光片,其配置为覆盖所述射出面中相邻的所述贯通孔彼此之间的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9 JP 2018-1745111.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导光板,其形成有在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入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离并且在板厚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使从所述光源入射至一侧端面即入射面的光从一个主面即射出面射出;以及
遮光片,其配置为覆盖所述射出面中相邻的所述贯通孔彼此之间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以与和所述入射面相反侧的侧端面相邻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垣畅彦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