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电连接器及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93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气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及终端设备。该插头用于与车辆电池相关的终端设备连接,所述插头的一端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输出端口配适,所述插头的另一端可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连接,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可对所述车辆电池进行检测或进行充放电操作。该插头包括绝缘壳体;第一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以及至少一对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且每对第二端子以所述第一端子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极性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头无论是正向插接还是反向插接均能够与插座实现正常电气联通。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电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气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通过插头与插座的配合来实现电气的连接,例如,在检测车辆电池或者为车辆电池充电时,往往会通过借助电连接器来完成应急启动电源等终端设备与车辆电池的电气连接,具体的,上述电连接器的一端设有插头,上述终端设备上设有与所述插头相适配的输出端口。但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在接合插头与终端设备的输出端口的过程中,用户要先识别插头上端子极性的正负,然后对应地插入上述输出端口,以避免插头接反时发生短路等事故,这使用户的操作极不方便,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插头、具有上述插头的电连接器以及能够与上述插头配适的终端设备,以解决目前的插头不能实现正向插接和反向插接均能与终端设备电气联通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包括:所述插头用于与车辆电池相关的终端设备连接,所述插头的一端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输出端口配适,所述插头的另一端可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连接,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可对所述车辆电池进行检测或进行充放电操作;所述插头包括:绝缘壳体;第一端子,容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以及至少一对第二端子,容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且每对第二端子以所述第一端子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端子可通过一条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至少一对第二端子可通过另一条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至少一对第二端子相同极性的另一端进行连接;当所述插头与所述输出端口配适时,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终端设备中的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和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极性的一个连接,所述至少一对第二端子与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的和所述第二端子相同极性的一个连接,以使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可通过所述插头及所述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连接;其中,所述插头可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与所述输出端口进行配适,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为以所述第一端子为旋转中心间隔180度的两个方向。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至少一对第三端子,所述至少一对第三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其中,每对第三端子以所述第一端子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三端子可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进行连接;当所述插头与所述输出端口配适时,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与所述第一端子极性相同的一个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各所述第三端子排成一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端子、各所述第二端子与各所述第三端子排成一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至少一对第一信号端子,每对第一信号端子以所述第一端子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可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连接,当所述插头与所述输出端口配适时,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与所述第一端子极性相同的一个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或者,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可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二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连接,当所述插头与所述输出端口配适时,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与所述第二端子极性相同的一个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一端子与各所述第二端子均收容于所述插接槽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绝缘壳体远离所述插接槽的一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于所述绝缘壳体与所述柔性连接部的连接处,所述绝缘壳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柔性连接部的截面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柔性连接部的材料为聚氯乙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绝缘壳体的材料包括尼龙6与玻璃纤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绝缘壳体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持部,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卡持部之间具有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同一所述第一端子上的各所述第一卡持部排列呈圆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固定部与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绝缘壳体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卡持部,相邻的两所述第二卡持部之间具有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同一所述第二端子上的各所述第二卡持部排列呈圆形。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上述的插头,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线可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连接,所述至少一对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可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二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导线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用于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导线电气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二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固定连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终端设备,用于对车辆电池进行检测或者进行充放电,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内部电池,所述终端设备设有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包括:基座,第四端子,设置于所述基座;以及至少一对第五端子,设置于所述基座,且每对第五端子以所述第四端子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四端子与所述第五端子的极性相反;其中,所述第四端子与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的一个连接,所述至少一对第五端子与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连接;当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车辆电池进行检测或充放电时,所述第四端子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四端子极性相同的一端连接,所述至少一对第五端子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至少一对第五端子极性相同的一端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至少一对第六端子,所述至少一对第六端子设置于所述基座,其中,每对第六端子以所述第四端子为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第四端子的极性相同,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内部电池上的和所述第四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连接;当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车辆电池进行检测或充放电时,所述第六端子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四端子极性相同的一端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各所述第六端子排成一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四端子、各所述第五端子与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用于与车辆电池相关的终端设备连接,所述插头的一端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输出端口配适,所述插头的另一端可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连接,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可对所述车辆电池进行检测或进行充放电操作;/n所述插头包括:/n绝缘壳体;/n第一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以及/n至少一对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且每对第二端子以所述第一端子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n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极性相反;/n所述第一端子可通过一条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进行连接;/n所述至少一对第二端子可通过另一条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至少一对第二端子相同极性的另一端进行连接;/n当所述插头与所述输出端口配适时,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终端设备中的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和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极性的一个连接,所述至少一对第二端子与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的和所述第二端子相同极性的一个连接,以使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可通过所述插头及所述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连接;/n其中,所述插头可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与所述输出端口进行配适,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为以所述第一端子为旋转中心间隔180度的两个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用于与车辆电池相关的终端设备连接,所述插头的一端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输出端口配适,所述插头的另一端可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连接,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可对所述车辆电池进行检测或进行充放电操作;
所述插头包括:
绝缘壳体;
第一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以及
至少一对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且每对第二端子以所述第一端子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极性相反;
所述第一端子可通过一条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进行连接;
所述至少一对第二端子可通过另一条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至少一对第二端子相同极性的另一端进行连接;
当所述插头与所述输出端口配适时,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终端设备中的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和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极性的一个连接,所述至少一对第二端子与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的和所述第二端子相同极性的一个连接,以使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可通过所述插头及所述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连接;
其中,所述插头可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与所述输出端口进行配适,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为以所述第一端子为旋转中心间隔180度的两个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对第三端子,所述至少一对第三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其中,每对第三端子以所述第一端子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三端子可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进行连接;
当所述插头与所述输出端口配适时,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与所述第一端子极性相同的一个与所述第三端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三端子排成一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各所述第二端子与各所述第三端子排成一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对第一信号端子,每对第一信号端子以所述第一端子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可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一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连接,当所述插头与所述输出端口配适时,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与所述第一端子极性相同的一个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或者,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可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电池上的和所述第二端子相同极性的一端连接,当所述插头与所述输出端口配适时,所述内部电池的正负极中与所述第二端子极性相同的一个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一端子与各所述第二端子均收容于所述插接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绝缘壳体远离所述插接槽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绝缘壳体与所述柔性连接部的连接处,所述绝缘壳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柔性连接部的截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的材料为聚氯乙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的材料包括尼龙6与玻璃纤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绝缘壳体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登国刘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