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879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既有建筑外部加装电梯的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包括钢结构井道,所述钢结构井道包括底层模块、多节标准模块以及顶层模块,所述底层模块、标准模块以及顶层模块之间固定连接,各单元模块包括六根矩形排列的立柱和分别固设在相邻立柱之间于立柱上下两端的横梁,相邻所述立柱中部之间至少设置一组加强梁,其中四根相邻立柱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电梯且呈矩形的第一井道,所述第一井道与另外两根立柱之间形成用于设置候梯厅的第二井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自带候梯厅,独立于原建筑之外、稳定性好、装配率高以及施工效率高的优点。

An integrated steel structure shaft with waiting hall and i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及其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既有建筑改造领域的模块化加装电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与便利的交通。尤其是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对住在高层的高龄居民来说,加装电梯是改善他们生活条件的重要体现之一。传统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主要是采用现场施工的砖混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作为电梯井道,土建施工完毕后再安装电梯设备,传统的电梯安装方法施工周期长(一般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且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破坏小区环境,甚至还会给居民带来安全隐患。现有的,可供参考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110142052.9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包括矩形钢结构井道,所述矩形钢结构井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底层框架、至少一层中间层框架、顶层框架和顶盖,所述基座、底层框架、中间层框架与顶层框架之间经螺栓组件配合连接,所述基座由槽钢焊接而成,各框架包括4根立柱,各立柱顶部之间焊接有槽钢以形成各框架的顶部横杆,各立柱底部之间焊接有槽钢以形成各框架的底部横杆,各立柱中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一组中间横杆。该设备是为老旧楼房多层楼房提供了安全可靠、结构紧凑、美观新颖、安装方便的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上述钢结构井道为4根立柱构成,因此,其自稳性差,需要与原建筑进行拉接保证自身的稳定性,目前,一般采用连廊将钢结构井道进行拉接,同时连廊又能够作为电梯与原建筑之间的候梯厅使用,但是,在连廊的安装时,需要搭设脚手架,施工繁琐,施工周期长,对居民影响大,并且新建钢结构井道自身的沉降能够对原建筑稳定性产生影响。2、此种结构形式的钢结构电梯,候梯厅一般设置在钢结构井道与原建筑之间,长度为1.5-3m之间,从而增加了加装电梯对原建筑道路的占用空间,相对于老旧楼房来说,严重的影响其道路的有效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具有独立于原建筑之外、稳定性好、装配率高以及施工效率高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包括钢结构井道,所述钢结构井道包括底层模块、多节标准模块以及顶层模块,所述底层模块、标准模块以及顶层模块之间固定连接,各单元模块包括六根矩形排列的立柱和分别固设在相邻立柱之间于立柱上下两端的横梁,相邻所述立柱中部之间至少设置一组加强梁,其中四根相邻立柱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电梯且呈矩形的第一井道,所述第一井道与另外两根立柱之间形成用于设置候梯厅的第二井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六根立柱将设置电梯的第一井道和设置候梯厅的第二井道装配至一起,使井道和侯梯厅一同装配成型,提高模块化电梯的装配率,同时增加钢结构井道的自稳性,使其能够独立于原建筑之外也能够保证自身的稳定性,相对于现有的四柱电梯井道,不必搭设脚手架用来施工连廊,对居民影响小,避免了与原建筑拉接,减少新建钢结构井道自身的沉降对原建筑的影响,具有候梯厅与井道为一体,装配率高,稳定性好,施工效率高、周期短以及对居民影响小的优点;并且由于钢结构井道不需要跟原建筑进行拉接,独立于原建筑之外,还可以将第一井道和第二井道分别贴紧原建筑安装,从而减少了加装电梯对原建筑道路的占用空间,相对于老旧楼房来说,尽可能的减少增设电梯对原建筑内的道路的影响,保证其有效通行空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结构井道还包括固设在底层模块下端的基础框架,所述基础框架包括六根方柱和固设在相邻方柱之间于方柱上端的方梁,所述方柱底部固设有用于与底坑基础连接的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将底部模块与底坑基础连接,安装方便,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和方柱、立柱和立柱拼接处分别固设有耳板,所述耳板分别设置在立柱、方柱相对的两侧,所述耳板的两侧设有将上下两个耳板夹持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对相邻两模块进行临时定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下相邻立柱焊接之前,利用耳板和连接板对其临时定位,安装精度更高,焊接固定更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的顶端固设有插接套管,所述插接套管插入上层模块立柱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插接套管起到模块拼装时的引导定位作用,另一方面增加上下立柱连接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层模块、标准模块以及顶层模块对应每层楼梯间休息平台的位置于第二井道内固设有平台板,所述平台板分别与立柱和横梁连接固定,相邻所述平台板之间形成候梯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各个模块上工厂安装平台板形成候梯厅,减少现场的施工工序,安全性高,施工效率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候梯厅顶部设置有装饰吊顶,底部设置有装饰地板,所述吊顶上设有吸顶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吊顶、装饰地板和吸顶灯一体工厂化施工,避免现场安装,施工效率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层模块、标准模块以及顶层模块外覆盖有围护结构,所述顶板模块上端设置有屋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将外部的围护结构工厂预制在各个模块上,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提高井道的安装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设计图纸提前工厂预制形成基础框架、底层模块、标准模块、顶层模块和屋顶,并在底层模块、标准模块、顶层模块上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平台板、吊顶、吸顶灯以及围护结构;S2、开挖井道底坑,进行筏板基础施工,并在筏板基础上定位预埋地脚螺栓;S3、吊装基础框架,地脚螺栓穿过钢板上对应的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将基础框架固定在筏板基础上;S4、进行底层模块吊装,将底层模块竖直下放,使立柱与方柱对接,插接套管插入立柱中,利用耳板和连接板通过螺栓将底层模块和基础框架临时固定,重复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标准模块和顶层模块的吊装固定,整体吊装完成之后,进行各个相邻模块拼接处焊接固定,最后将耳板和连接板拆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六根立柱将设置电梯的第一井道和设置候梯厅的第二井道装配至一起,提高模块化电梯的装配率,同时增加钢结构井道的自稳性,使其能够独立于原建筑之外也能够保证自身的稳定性,并且将外部围护结构以及内部装饰结构一体在工厂与各模块装配一起,具有工艺简单,自带候梯厅,独立于原建筑之外、稳定性好、装配率高以及施工效率高的优点。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六根立柱将设置电梯的第一井道和设置候梯厅的第二井道装配至一起,提高模块化电梯的装配率,同时增加钢结构井道的自稳性,使其能够独立于原建筑之外也能够保证自身的稳定性,相对于现有的四柱电梯井道,不必搭设脚手架用来施工连廊,避免了与原建筑拉接,减少对原建筑的影响,具有候梯厅与井道为一体,装配率高,稳定性好,施工效率高以及占用空间小的优点;2.通过将外部围护结构与内部装饰结构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包括钢结构井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井道(1)包括底层模块(3)、多节标准模块(4)以及顶层模块(5),所述底层模块(3)、标准模块(4)以及顶层模块(5)之间固定连接,各单元模块包括六根矩形排列的立柱(31)和分别固设在相邻立柱(31)之间于立柱(31)上下两端的横梁(32),相邻所述立柱(31)中部之间至少设置一组加强梁(33),其中四根相邻立柱(3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电梯且呈矩形的第一井道(11),所述第一井道(11)与另外两根立柱(31)之间形成用于设置候梯厅的第二井道(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包括钢结构井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井道(1)包括底层模块(3)、多节标准模块(4)以及顶层模块(5),所述底层模块(3)、标准模块(4)以及顶层模块(5)之间固定连接,各单元模块包括六根矩形排列的立柱(31)和分别固设在相邻立柱(31)之间于立柱(31)上下两端的横梁(32),相邻所述立柱(31)中部之间至少设置一组加强梁(33),其中四根相邻立柱(3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电梯且呈矩形的第一井道(11),所述第一井道(11)与另外两根立柱(31)之间形成用于设置候梯厅的第二井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井道(1)还包括固设在底层模块(3)下端的基础框架(2),所述基础框架(2)包括六根方柱(21)和固设在相邻方柱(21)之间于方柱(21)上端的方梁(22),所述方柱(21)底部固设有用于与底坑基础连接的钢板(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1)和方柱(21)、立柱(31)和立柱(31)拼接处分别固设有耳板(6),所述耳板(6)分别设置在立柱(31)、方柱(21)相对的两侧,所述耳板(6)的两侧设有将上下两个耳板(6)夹持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对相邻两模块进行临时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1)的顶端固设有插接套管(7),所述插接套管(7)插入上层模块立柱(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候梯厅一体化钢结构井道,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彬史学磊陈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亟光电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