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本技术涉及电磁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技术介绍
线圈盘是电磁加热装置中的重要组件之一,线圈盘包括线圈盘座、及绕制在线圈盘座上盘面的电磁线圈、安装在线圈盘座下盘面的磁条,线圈盘所产生的高频交变电磁场在被加热体中产生涡流,以实现电磁加热。而电磁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流,电磁线圈周围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磁条一般呈辐射状分布在电磁线圈下方,磁条可以加强电磁线圈在工作时的磁场,使得磁力线聚集。常用的线圈盘为单层密绕或双层疏绕,均匀分布在线盘表面,且底面的磁条也是均匀分布的,电磁感应形成的交变磁场分布会形成一个规则的环形,进而在锅具上形成一个环形的涡流加热区域,中间的不发热区域面积较大,当环形发热区域变热时会膨胀,而中间不发热区域受到压缩会形成变形,在交变磁场有规律加热作用下,锅具底部会有规律的振动进而形成噪音,严重的会出现锅具跳动。为解决电磁灶加热时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需要对常用的线圈盘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灶用线盘,包括有线圈盘座(1),所述线圈盘座(1)上表面沿径向自内向外设置有至少两个供电磁线圈(5)设置的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包括沿径向自内向外间隔设置的第一线槽组(11)、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所述线圈盘座(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容置磁条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包括有同时对应第一线槽组(11)和第二线槽组(12)的第一容置槽(14)以及同时对应所述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的第二容置槽(15),所述第一容置槽(14)和第二容置槽(15)沿所述线圈盘座(1)的下表面沿周向间隔分布,并且二者整体呈径向内外交错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灶用线盘,包括有线圈盘座(1),所述线圈盘座(1)上表面沿径向自内向外设置有至少两个供电磁线圈(5)设置的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包括沿径向自内向外间隔设置的第一线槽组(11)、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所述线圈盘座(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容置磁条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包括有同时对应第一线槽组(11)和第二线槽组(12)的第一容置槽(14)以及同时对应所述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的第二容置槽(15),所述第一容置槽(14)和第二容置槽(15)沿所述线圈盘座(1)的下表面沿周向间隔分布,并且二者整体呈径向内外交错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灶用线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4)内、呈U型的第一磁条(2),所述第一磁条(2)包括有第一磁条主体(23)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磁条主体(23)内、外端的第一内折弯部(21)和第一外折弯部(22),所述第一内折弯部(21)和第一外折弯部(22)的上端均凸出于所述第一磁条主体(23)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灶用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条主体(23)的截面呈自内向外逐渐扩散的扇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灶用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座(1)还包括有供所述第一磁条(2)的第一内折弯部(21)、自下而上向上穿出的第一限位口(16)以及供所述第一磁条(2)的第二折弯部、自下而上向上穿出的第二限位口(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胜清,褚武建,周华,史井雄,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