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灶用线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20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灶用线盘,包括有线圈盘座,线圈盘座上表面沿径向自内向外设置有至少两个线槽,其特征在于:线槽包括沿径向自内向外间隔设置的第一、二、三线槽组,线圈盘座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容置磁条的容置槽,容置槽包括有同时对应第一、二线槽组的第一容置槽以及同时对应第二、三线槽组的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沿线圈盘座的下表面沿周向间隔分布,并且二者整体呈径向内外交错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当线圈中通过高频交变电流时,会在电磁感应的原理的作用下形成交变的磁场,由于磁条的交错分布,交变磁场也形成交错分布,能有效解决电磁加热锅具振动和噪音问题,且加热面积大,加热均匀性好。

A wire disc for electromagnetic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本技术涉及电磁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技术介绍
线圈盘是电磁加热装置中的重要组件之一,线圈盘包括线圈盘座、及绕制在线圈盘座上盘面的电磁线圈、安装在线圈盘座下盘面的磁条,线圈盘所产生的高频交变电磁场在被加热体中产生涡流,以实现电磁加热。而电磁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流,电磁线圈周围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磁条一般呈辐射状分布在电磁线圈下方,磁条可以加强电磁线圈在工作时的磁场,使得磁力线聚集。常用的线圈盘为单层密绕或双层疏绕,均匀分布在线盘表面,且底面的磁条也是均匀分布的,电磁感应形成的交变磁场分布会形成一个规则的环形,进而在锅具上形成一个环形的涡流加热区域,中间的不发热区域面积较大,当环形发热区域变热时会膨胀,而中间不发热区域受到压缩会形成变形,在交变磁场有规律加热作用下,锅具底部会有规律的振动进而形成噪音,严重的会出现锅具跳动。为解决电磁灶加热时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需要对常用的线圈盘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不易产生噪音的电磁灶用线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电磁灶用线盘,包括有线圈盘座,所述线圈盘座上表面沿径向自内向外设置有至少两个供电磁线圈设置的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包括沿径向自内向外间隔设置的第一线槽组、第二线槽组和第三线槽组,所述线圈盘座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容置磁条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包括有同时对应第一线槽组和第二线槽组的第一容置槽以及同时对应所述第二线槽组和第三线槽组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沿所述线圈盘座的下表面沿周向间隔分布,并且二者整体呈径向内外交错布置。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呈U型的第一磁条,所述第一磁条包括有第一磁条主体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磁条主体内、外端的第一内折弯部和第一外折弯部,所述第一内折弯部和第一外折弯部的上端均凸出于所述第一磁条主体的上表面。为了实现容置于第一容置槽的第一磁条具有更好的聚磁性,该第一磁条的第一内折弯部和第一外折弯部起到了较好的聚磁效果。更好地,所述第一磁条主体的截面呈自内向外逐渐扩散的扇形。为了方便定位安装第一磁条,所述线圈盘座还包括有供所述第一磁条的第一内折弯部、自下而上向上穿出的第一限位口以及供所述第一磁条的第二折弯部、自下而上向上穿出的第二限位口。为了使得电磁灶用线盘加热面积大,加热均匀性好,且更接近锅具的锅底中心,所述第一限位口邻近所述线圈盘座的中心部位。同样地,为方便定位安装第二磁条,还包括有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呈U型的第二磁条,所述第二磁条包括有第二磁条主体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磁条主体内、外端的第二内折弯部和第二外折弯部,所述第二内折弯部和第二外折弯部的上端均凸出于所述第二磁条主体的上表面。为了实现本电磁灶用线盘形成交变磁场交错分布,所述线圈盘座还包括有供所述第二磁条的第二内折弯部、自下而上向上穿出的第三限位口以及供所述第二磁条的第二外折弯部、自下而上向上穿出的第四限位口,所述第三限位口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口和第二限位口之间,所述第四限位口位于所述线圈盘座的外周沿部。用于限位第二磁条的第三限位口和第四限位口与用于限位第一磁条的第一限位口和第二限位口均分别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槽组、第二线槽组和第三线槽组均为呈半封闭的C形槽组,所述第一线槽组、第二线槽组和第三线槽组各自对应的端部均通过绕线通道相连接,所述绕线通道沿所述线圈盘座的径向方向、自内向外延伸。其中第一线槽组、第二线槽组、第三线槽组分别设置有上下两层电磁线圈,上层电磁线圈与下层电磁线圈的圈数相同,电磁线圈绕制顺序为:以第一线槽组为例展开,该第一线槽组具有三个线槽,即自内向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槽一、第一线槽二和第一线槽三,先绕第一线槽组中第一线槽一的下层,再绕上层,再经绕线通道进入第一线槽二绕下层,以此类推。进一步地,所述绕线通道邻近所述第一线槽组的部分具有供电磁线圈的进线端进入的进线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电磁灶用线盘具有同时对应于第一线槽组和第二线槽组的第一容置槽以及同时对应第二线槽组和第三线槽组的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二者整体呈径向内外交错布置,当线圈中通过高频交变电流时,会在电磁感应的原理的作用下形成交变的磁场,由于磁条的磁场作用,电磁感应的交变磁场会趋向于集中在磁条的上方,由于磁条的交错分布,交变磁场也形成交错分布,为此本电磁灶用线盘形成的交变磁场交错分布,锅底发热区域也为交错分布,能有效解决电磁加热锅具振动和噪音问题,且加热面积大,加热均匀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磁灶用线盘上设有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磁灶用线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线圈盘座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磁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磁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最佳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电磁灶用线盘包括有线圈盘座1,线圈盘座1上表面沿径向自内向外设置有至少两个供电磁线圈5设置的线槽,线槽包括沿径向自内向外间隔设置的第一线槽组11、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即为内、中、外三环,每环线槽数相同,第一线槽组11、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均为呈半封闭的C形槽组,第一线槽组11、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各自对应的端部均通过绕线通道4相连接,绕线通道4沿线圈盘座1的径向方向、自内向外延伸,绕线通道4邻近第一线槽组11的部分具有供电磁线圈5的进线端进入的进线孔41。以第一线槽组为例展开,该第一线槽组11具有三个线槽,即自内向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线槽一111、第一线槽二112和第一线槽三113,每个线槽组内分别缠绕两圈电磁线圈,从纵向为上下两层,上层与下层圈数相同,绕线时,电磁线圈5的进线端自下而上经进线孔41进入第一线槽组11中第一线槽一111的下层先绕,再绕上层,形成两层电磁线圈后再经绕线通道4进入第一线槽二112绕下层,再绕上层,再经绕线通道4进入第一线槽三113绕下层后再绕上层,对应地,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的绕线方式也同第一线槽组11。而线圈盘座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容置磁条的容置槽,容置槽包括有同时对应第一线槽组11和第二线槽组12的第一容置槽14以及同时对应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的第二容置槽15,第一容置槽14和第二容置槽15沿线圈盘座1的下表面沿周向间隔分布,并且二者整体呈径向内外交错布置。具体地,还包括有容置于第一容置槽14内、呈U型的第一磁条2,第一磁条2包括有第一磁条主体23以及分别设于第一磁条主体23内、外端的第一内折弯部21和第一外折弯部22,第一内折弯部21和第一外折弯部22的上端均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灶用线盘,包括有线圈盘座(1),所述线圈盘座(1)上表面沿径向自内向外设置有至少两个供电磁线圈(5)设置的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包括沿径向自内向外间隔设置的第一线槽组(11)、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所述线圈盘座(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容置磁条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包括有同时对应第一线槽组(11)和第二线槽组(12)的第一容置槽(14)以及同时对应所述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的第二容置槽(15),所述第一容置槽(14)和第二容置槽(15)沿所述线圈盘座(1)的下表面沿周向间隔分布,并且二者整体呈径向内外交错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灶用线盘,包括有线圈盘座(1),所述线圈盘座(1)上表面沿径向自内向外设置有至少两个供电磁线圈(5)设置的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包括沿径向自内向外间隔设置的第一线槽组(11)、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所述线圈盘座(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容置磁条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包括有同时对应第一线槽组(11)和第二线槽组(12)的第一容置槽(14)以及同时对应所述第二线槽组(12)和第三线槽组(13)的第二容置槽(15),所述第一容置槽(14)和第二容置槽(15)沿所述线圈盘座(1)的下表面沿周向间隔分布,并且二者整体呈径向内外交错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灶用线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4)内、呈U型的第一磁条(2),所述第一磁条(2)包括有第一磁条主体(23)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磁条主体(23)内、外端的第一内折弯部(21)和第一外折弯部(22),所述第一内折弯部(21)和第一外折弯部(22)的上端均凸出于所述第一磁条主体(23)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灶用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条主体(23)的截面呈自内向外逐渐扩散的扇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灶用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座(1)还包括有供所述第一磁条(2)的第一内折弯部(21)、自下而上向上穿出的第一限位口(16)以及供所述第一磁条(2)的第二折弯部、自下而上向上穿出的第二限位口(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胜清褚武建周华史井雄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