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感应式安全警示系统的感应警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885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感应式安全警示系统的感应警示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安全门两侧的感应壳体,感应壳体的底端中央设置有半圆横腔,且感应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外斜槽,半圆横腔内设置有中央监测组件,外斜槽内均设置有侧端监测组件;中央监测组件包括固定在半圆横腔一端的第一马达,且第一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横向旋转轴,横向旋转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半圆横腔的内壁连接,且横向旋转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感应安装座,该装置的监测角度更大、更广,能够避免孩童或从侧方经过的人躲过监测,避免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此外,该装置的监测角度可人为进行调整,使得装置的通用性更强,能够适用不同大小、环境的安全门。

An inductive warning device for inductive safety war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感应式安全警示系统的感应警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全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感应式安全警示系统的感应警示装置。
技术介绍
安全门,又名速通门(翼闸)、摆闸、旋转门、三辊闸,随着时代的进步安全门不再局限在机场、地铁等地方做检票使用,而是更多地营运在高档写字楼、图书馆、影剧院、工厂企业、会展中心、体育场馆、旅游景点等,独特的设计使它能够适用于各种通道监控环境,可进行单通道及多通道的安装,实现与大多数门禁控制系统搭配使用功能。安全门通常安装在安全过道中,可以内推和外推,其上没有透明的窗口,是整体式的非透明门体,也就是说,站在门外侧的人看不见门内侧的情况,同样的,站在门内侧的人看不到门外侧的情况。但是,这样的安全门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例如当门内侧有人,而门外侧的人向内推门体进门时,门体会撞上站在门内侧的人,同样的,当门外侧有人,而门内侧的人向外推门体出门时,门体也会撞上站在门外侧的人,轻者只是触碰感觉疼痛,重者可以将人推倒在地上,造成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式安全警示系统的感应警示装置,该装置能够在门体两侧均有人时,发出警报,提醒开门的人,避免开门时撞倒他人或被撞倒,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同时,该装置的监测角度更大、更广,能够避免孩童或从侧方经过的人躲过监测,避免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此外,该装置的监测角度可人为进行调整,使得装置的通用性更强,能够适用不同大小、环境的安全门,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感应式安全警示系统的感应警示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安全门两侧的感应壳体,所述感应壳体的底端中央设置有半圆横腔,且感应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外斜槽,所述半圆横腔内设置有中央监测组件,所述外斜槽内均设置有侧端监测组件;所述中央监测组件包括固定在半圆横腔一端的第一马达,且第一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横向旋转轴,所述横向旋转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半圆横腔的内壁连接,且横向旋转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感应安装座。进一步地,所述侧端监测组件包括设置在外斜槽内的斜置旋转轴,所述外斜槽的上、下端设置有相对的弧形壁,且弧形壁的表面均设置有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内均设置有弧形滑块,且一个弧形滑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端与斜置旋转轴连接,且斜置旋转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另一个弧形滑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斜置旋转轴的表面固定安装第二感应安装座,所述弧形滑块均通过第一螺栓组件与弧形滑槽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安装座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与横向旋转轴固定连接的角度限位块,所述半圆横腔的底端设置有与角度限位块对应的下限位槽。进一步地,所述角度限位块的侧方设置有与角度限位块对应的上限位块,所述半圆横腔的内侧设置有竖直弧形槽,所述竖直弧形槽内安装有调节滑块,且上限位块固定在调节滑块内侧,所述调节滑块通过第二螺栓组件与竖直弧形槽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半圆横腔和外斜槽的外侧均安装有对应的玻璃罩。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能够在门体两侧均有人时,发出警报,提醒开门的人,避免开门时撞倒他人或被撞倒,避免出现安全事故;(2)本技术的监测角度更大、更广,能够避免孩童或从侧方经过的人躲过监测,避免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3)本技术的监测角度可人为进行调整,使得装置的通用性更强,能够适用不同大小、环境的安全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感应壳体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半圆横腔竖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感应壳体;2-半圆横腔;3-外斜槽;4-中央监测组件;5-侧端监测组件;6-玻璃罩;401-第一马达;402-横向旋转轴;403-第一轴承;404-第一感应安装座;405-角度限位块;406-下限位槽;407-上限位块;408-竖直弧形槽;409-调节滑块;410-第二螺栓组件;501-斜置旋转轴;502-弧形壁;503-弧形滑槽;504-弧形滑块;505-第二马达;506-第二轴承;507-第二感应安装座;508-第一螺栓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感应式安全警示系统的感应警示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安全门两侧的感应壳体1,两个感应壳体1内均设置有感应式安全警示系统,使得门体两侧均有人开门时,系统能够发出警报,提醒开门的人,避免开门时撞倒他人或被撞倒,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感应壳体1的底端中央设置有半圆横腔2,且感应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外斜槽3,半圆横腔2内设置有中央监测组件4,外斜槽3内均设置有侧端监测组件5,中央监测组件4用于从安全门的正面纵向监测,侧端监测组件5用于分别从安全门的两侧进行旋转监测,确保监测角度更大、监测更全面,避免孩童或从侧方经过的人躲过监测,避免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半圆横腔2和外斜槽3的外侧均安装有对应的玻璃罩6,玻璃罩6用于保护半圆横腔2和外斜槽3内监测装置,避免灰尘等进入,且不会影响监测装置的监测,当需要对监测装置进行调节时,可以将玻璃罩6打开。中央监测组件4包括固定在半圆横腔2一端的第一马达401,且第一马达401的输出端连接有横向旋转轴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感应式安全警示系统的感应警示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安全门两侧的感应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壳体(1)的底端中央设置有半圆横腔(2),且感应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外斜槽(3),所述半圆横腔(2)内设置有中央监测组件(4),所述外斜槽(3)内均设置有侧端监测组件(5);/n所述中央监测组件(4)包括固定在半圆横腔(2)一端的第一马达(401),且第一马达(401)的输出端连接有横向旋转轴(402),所述横向旋转轴(40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403)与半圆横腔(2)的内壁连接,且横向旋转轴(40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感应安装座(4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感应式安全警示系统的感应警示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安全门两侧的感应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壳体(1)的底端中央设置有半圆横腔(2),且感应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外斜槽(3),所述半圆横腔(2)内设置有中央监测组件(4),所述外斜槽(3)内均设置有侧端监测组件(5);
所述中央监测组件(4)包括固定在半圆横腔(2)一端的第一马达(401),且第一马达(401)的输出端连接有横向旋转轴(402),所述横向旋转轴(40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403)与半圆横腔(2)的内壁连接,且横向旋转轴(40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感应安装座(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感应式安全警示系统的感应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监测组件(5)包括设置在外斜槽(3)内的斜置旋转轴(501),所述外斜槽(3)的上、下端设置有相对的弧形壁(502),且弧形壁(502)的表面均设置有弧形滑槽(503),所述弧形滑槽(503)内均设置有弧形滑块(504),且一个弧形滑块(504)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马达(505),所述第二马达(505)的输出端与斜置旋转轴(501)连接,且斜置旋转轴(50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506)与另一个弧形滑块(504)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宁何志强吴裕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