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门套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83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门套线结构,包括设于墙上的底框,所述底框上套设有防水套,其包括侧板和中板,所述侧板一端插接于中板上;所述侧板外设有防水线,所述防水线内壁设有竖向布置的水流道;所述防水线上设有竖向布置的引水槽,所述引水槽设于水流道侧壁上;所述引水槽上设有若干孔洞;所述防水线底端设有流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引导水流通,减少附着在门框上水量的效果。

A kind of waterproof door st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门套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门框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门套线结构。
技术介绍
门是室内中隔离房间的主要结构之一,安装门之间,先要在墙上打上门框,以便于门的安装。其中对于卫生间而言,经常会有水溅在卫生间的门框上,使得门框常附着有水。由于门框是木质的,长时间会引起霉变,影响室内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提供一种防水门套线结构,其具有可引导水流通,减少附着在门框上水量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水门套线结构,包括设于墙上的底框,所述底框上套设有防水套,其包括侧板和中板,所述侧板一端插接于中板上;所述侧板外设有防水线,所述防水线内壁设有竖向布置的水流道;所述防水线上设有竖向布置的引水槽,所述引水槽设于水流道侧壁上;所述引水槽上设有若干孔洞;所述防水线底端设有流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线上附着的水一部分会直接通过水流道向下流;一部分会通过孔洞流入引水槽中,并沿引水槽内壁流至流水口,从其流出;从而防水线能及时将水引流出,水不会大量附着在门框上。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线上拐角处设有引流阶,所述引流阶横截面呈台阶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防水线拐角的水可通过引流阶往下流。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线底部设有引流面,所述引流面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面可进一步引导水的流动,以免水聚集在防水线与地面之间。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和中板连接处设有胶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条可封闭侧板和中板的连接处,避免水从其中进入。进一步的,所述侧板远离中板的一端设有条槽,所述条槽内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在条槽内轴向转动,所述转动板一侧和条槽一侧之间设有弹簧;所述侧板靠近防水线的一侧设有卡头,所述卡头横截面呈“L”形;所述防水线一侧上设有供卡头装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尺径大于卡头尺径;所述防水线一侧设有卡位槽,所述转动板的一端设于卡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线安装过程为:转动转动板,将卡槽装配于卡头上,再松开转动板,通过弹簧的作用可使转动板一端抵接在卡位槽内,便于安装;反之,也便于防水线的拆卸。进一步的,所述卡位槽与转动板相互接触的侧面上均设有锯齿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锯齿面可加强转动板和卡位槽之间装配的牢固程度。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线由铝合金制成,所述防水线表面设有MAO膜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合金表面可微弧氧化形成MAO膜层,其具有强效的耐蚀性,可避免防水线锈蚀;并且MAO膜层还具有很高的光洁度,有利于水的流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防水线上附着的水一部分会直接通过水流道向下流,还有一部分会流入引水槽中,并沿引水槽内壁流至流水口,从其流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鸟瞰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放大图;图4是图1中C处放大图;图5是图1中D处放大图。图中,1、底框;2、防水套;21、侧板;211、条槽;212、转动板;213、弹簧;214、卡头;22、中板;23、胶条;3、墙;4、防水线;41、水流道;42、引水槽;421、孔洞;43、流水口;44、引流阶;45、引流面;46、卡槽;47、卡位槽;5、锯齿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门套线结构,包括底框1、防水套2,底框1粘接于墙3上,防水套2粘接在底框1上;防水套2是由两处侧板21和一处中板22组成的“U”形结构,其侧板21一端插接在中板22上。侧板21和中板22连接处粘接有如图5所示的胶条23。胶条23可封闭侧板21和中板22的连接处,避免水从其中进入。侧板21外设有防水线4,防水线4内壁一体成型竖向布置的水流道41;防水线4上一体成型有竖向布置的、向内凹的“V”字形引水槽42(图3标识),引水槽42设于水流道41侧壁上;引水槽42上钻有若干图4所示的孔洞421;防水线4底端剪切有图4所示的流水口43。结合图5,防水线4上拐角处一体成型有引流阶44,引流阶44横截面呈台阶形。位于防水线4拐角的水可通过引流阶44往下流。防水线4底部设有引流面45,引流面45倾斜设置,流水口43设于引流面45顶部。引流面45可进一步引导水的流动,以免水聚集在防水线4与地面之间。结合图2和图3,侧板21远离中板22的一端设有条槽211,条槽211内设有转动板212,转动板212在条槽211内轴向转动,转动板212一侧和条槽211一侧之间设有弹簧213;侧板21靠近防水线4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卡头214,卡头214横截面呈“L”形;防水线4一侧上设有供卡头214装配的卡槽46,卡槽46尺径大于卡头214尺径;防水线4一侧设有卡位槽47,转动板212的一端设于卡位槽47内。防水线4安装过程为:转动转动板212,将卡槽46装配于卡头214上,再松开转动板212,通过弹簧213的作用可使转动板212一端抵接在卡位槽47内,便于安装;反之,也便于防水线4的拆卸。其中,卡位槽47与转动板212相互接触的侧面上均一体成型有锯齿面5。锯齿面5可加强转动板212和卡位槽47之间装配的牢固程度。为使防水线4具有较强的耐水性,其由铝合金制成,并且防水线4表面由微弧氧化形成MAO膜层,其具有强效的耐蚀性,可避免防水线4锈蚀;并且MAO膜层还具有很高的光洁度,有利于水的流动。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防水线4上附着的水一部分会直接通过水流道41向下流;一部分会通过孔洞421流入引水槽42中,并沿引水槽42内壁流至流水口43,从其流出;从而防水线4能及时将水引流出,水不会大量附着在门框上。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门套线结构,包括设于墙(3)上的底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上套设有防水套(2),其包括侧板(21)和中板(22),所述侧板(21)一端插接于中板(22)上;/n所述侧板(21)外设有防水线(4),所述防水线(4)内壁设有竖向布置的水流道(41);所述防水线(4)上设有竖向布置的引水槽(42),所述引水槽(42)设于水流道(41)侧壁上;所述引水槽(42)上设有若干孔洞(421);所述防水线(4)底端设有流水口(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门套线结构,包括设于墙(3)上的底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上套设有防水套(2),其包括侧板(21)和中板(22),所述侧板(21)一端插接于中板(22)上;
所述侧板(21)外设有防水线(4),所述防水线(4)内壁设有竖向布置的水流道(41);所述防水线(4)上设有竖向布置的引水槽(42),所述引水槽(42)设于水流道(41)侧壁上;所述引水槽(42)上设有若干孔洞(421);所述防水线(4)底端设有流水口(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门套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线(4)上拐角处设有引流阶(44),所述引流阶(44)横截面呈台阶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门套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线(4)底部设有引流面(45),所述引流面(45)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门套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1)和中板(22)连接处设有胶条(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君芳孙群峰刘雷雷梁译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标谱室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