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867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属于高层供水管网技术领域;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包括支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所述支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储水罐、第一层分水罐、第二层分水罐、第三层分水罐,所述储水罐、第一层分水罐、第二层分水罐、第三层分水罐分别通过管道密封相连,所述支架上连接有积水桶,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与积水桶相连,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与储水罐相连,所述第三层分水罐通过溢流管与积水桶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与储水罐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储水件采用阶梯型的布局,从而节省空间,同时防止储水件底部积水。

A layout system of water supply network in high-rise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高层供水管网
,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的城市化比例越来越高,各城市的工业产值不断提高,从而使城市供水日趋紧张,不但对水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用水率已进入“S”增长的加速上升期,水已成为制约许多城市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城市供水部门已认识到供水的重要性,都已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引水工程,如引黄工程等,目前开始实施国家“十五”计划,各城市的引水工程大多已进入水厂建设阶段,从而使管网配套工程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城市高层建筑有很多供水方式,其中高位水箱供水方式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供水方式之一,而高位水箱供水方式存在以下不足:水箱底部容易积水,均为并排式排列在房屋的顶部因而从水源对水箱供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水泵进行工作,对每个水箱进行供水,从而导致水泵数量多,设备费用增加,分区水箱占用建筑面积,影响经济效益,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包括支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所述支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储水罐、第一层分水罐、第二层分水罐、第三层分水罐,所述储水罐、第一层分水罐、第二层分水罐、第三层分水罐分别通过管道密封相连,所述支架上连接有积水桶,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与积水桶相连,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与储水罐相连,所述第三层分水罐通过溢流管与积水桶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与储水罐相连;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板通过支撑杆连接在第二支撑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层分水罐、第二层分水罐、第三层分水罐分别安装在第三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层分水罐、第二层分水罐、第三层分水罐的高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层分水罐、第二层分水罐、第三层分水罐分别为三个水桶组成,且所述第三层分水罐上连接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板顶部连接有弧形固定架,所述储水罐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上。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上对称连接有水泵安装座,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安装水泵安装座上。优选的,所述储水罐、第一层分水罐、第二层分水罐、第三层分水罐、积水桶均为空心圆柱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架上位于第一层分水罐、第二层分水罐、第三层分水罐均连接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内壁通过伸缩杆连接有用于对第一层分水罐、第二层分水罐、第三层分水罐进行固定弧形夹板。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限位圈和弧形夹板相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通过第二水泵的输入端连接在水源处,进而对储水罐内进行加水,同时储水罐通过所在的位置为最高位,从而通过储水罐底部的管道向第一层分水罐内输送,同时第一层分水罐由于在第二层分水罐的顶部,从而通过第一层分水罐底部的管道向第二层分水罐内输送,进而第三层分水罐原理同上,当第三层分水罐积满时,通过溢流管可将多余的水输送到积水桶内,可在储水罐的底部安装重力传感器,从而便于对出水量的统计,通过对储水件采用阶梯型的布局,从而节省空间,同时防止储水件底部积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限位圈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图7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限位圈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第一支撑板;101、第二支撑板;102、第三支撑板;2、储水罐;201、固定架;202、水泵安装座;3、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5、溢流管;6、第一层分水罐;601、限位圈;602、弹簧;603、伸缩杆;604、弧形夹板;7、第二层分水罐;8、第三层分水罐;801、出水管;9、积水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6,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包括支架、第一水泵3、第二水泵4,支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储水罐2、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储水罐2、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分别通过管道密封相连,支架上连接有积水桶9,第一水泵3的输入端与积水桶9相连,第一水泵3的输出端与储水罐2相连,第三层分水罐8通过溢流管5与积水桶9相连,第二水泵4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水管,第二水泵4的输出端与储水罐2相连;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101、第三支撑板102,第二支撑板101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第三支撑板102通过支撑杆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01的顶部,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分别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02、第二支撑板101、第一支撑板1上;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101、第三支撑板10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的高度,使用者使用时,通过第二水泵4的输入端连接在水源处,进而对储水罐2内进行加水,同时储水罐2通过所在的位置为最高位,从而通过储水罐2底部的管道向第一层分水罐6内输送,同时第一层分水罐6由于在第二层分水罐7的顶部,从而通过第一层分水罐6底部的管道向第二层分水罐7内输送,进而第三层分水罐8原理同上,当第三层分水罐8积满时,通过溢流管5可将多余的水输送到积水桶9内,可在储水罐2的底部安装重力传感器,从而便于对出水量的统计,通过对储水件采用阶梯型的布局,从而节省空间,同时防止储水件底部积水。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包括支架、第一水泵(3)、第二水泵(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储水罐(2)、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所述储水罐(2)、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分别通过管道密封相连,所述支架上连接有积水桶(9),所述第一水泵(3)的输入端与积水桶(9)相连,所述第一水泵(3)的输出端与储水罐(2)相连,所述第三层分水罐(8)通过溢流管(5)与积水桶(9)相连,所述第二水泵(4)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二水泵(4)的输出端与储水罐(2)相连;/n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101)、第三支撑板(102),所述第二支撑板(101)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板(102)通过支撑杆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01)的顶部,所述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分别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02)、第二支撑板(101)、第一支撑板(1)上;/n所述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101)、第三支撑板(10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包括支架、第一水泵(3)、第二水泵(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储水罐(2)、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所述储水罐(2)、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分别通过管道密封相连,所述支架上连接有积水桶(9),所述第一水泵(3)的输入端与积水桶(9)相连,所述第一水泵(3)的输出端与储水罐(2)相连,所述第三层分水罐(8)通过溢流管(5)与积水桶(9)相连,所述第二水泵(4)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二水泵(4)的输出端与储水罐(2)相连;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101)、第三支撑板(102),所述第二支撑板(101)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所述第三支撑板(102)通过支撑杆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01)的顶部,所述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分别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02)、第二支撑板(101)、第一支撑板(1)上;
所述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101)、第三支撑板(10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给水管网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分水罐(6)、第二层分水罐(7)、第三层分水罐(8)分别为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