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亭专利>正文

一种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的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8667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的试验系统,包括模型槽装置、温控循环装置和量测装置,模型槽装置包括模型箱、加载部和传力部,模型箱用于装载待测量的试验桩,传力部设置于模型箱上,传力部用于对待测量的试验桩施加测试力,加载部用于将测试力加载至试验桩的桩顶;温控循环装置用于与模型槽装置连接,温控循环装置用于将模型槽装置内部的温度控制在测试温度的范围内;量测装置用于获取试验过程中模型槽装置的试验数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的试验系统模拟了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实际工作时的场景,从而对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试验研究关键因素进行检测,且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 test system for the model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with buried pipe in pile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的试验系统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的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又称热交换桩,是一种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它利用地下浅层温度较为恒定的特点,将建筑桩基与地源热泵中的换热管相结合,既能发挥其承载上部建筑结构的功能,又能对浅层地热能源加以利用,同时还能大幅度降低地源热泵的投资成本,具有一举多得的优点。截至目前,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应用。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技术评估和设计规范指导,因此还未广泛用于工程实践当中。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主要依据建筑物能源需求、建筑物材料的热物性;然而目前对于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工程设计尚未有系统性的计算方法。因此,热交换过程对桩体造成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对于认清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技术原理及其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岩土工作者最早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模型试验在桩基力学特性的研究上已经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通过控制边界条件,模型试验能够重现现场条件并准确获取岩土结构的力学特性;另外,通过实验过程中对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系统包括模型槽装置、温控循环装置和量测装置,其中:/n所述模型槽装置包括模型箱、加载部和传力部,所述模型箱用于装载待测量的试验桩,所述传力部设置于所述模型箱上,所述传力部用于对所述待测量的试验桩施加测试力,所述加载部设置于所述传力部与所述模型箱之间,所述加载部用于将所述测试力加载至所述试验桩的桩顶;/n所述温控循环装置用于与所述模型槽装置连接,所述温控循环装置用于将所述模型槽装置内部的温度控制在测试温度的范围内;/n所述量测装置与所述模型槽装置连接,所述量测装置用于获取试验过程中所述模型槽装置的试验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系统包括模型槽装置、温控循环装置和量测装置,其中:
所述模型槽装置包括模型箱、加载部和传力部,所述模型箱用于装载待测量的试验桩,所述传力部设置于所述模型箱上,所述传力部用于对所述待测量的试验桩施加测试力,所述加载部设置于所述传力部与所述模型箱之间,所述加载部用于将所述测试力加载至所述试验桩的桩顶;
所述温控循环装置用于与所述模型槽装置连接,所述温控循环装置用于将所述模型槽装置内部的温度控制在测试温度的范围内;
所述量测装置与所述模型槽装置连接,所述量测装置用于获取试验过程中所述模型槽装置的试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箱包括模型箱本体、承载框架,所述模型箱本体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装载待测量的试验桩,所述容置槽的内壁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所述承载框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开口上,所述承载框架上依次设置加载部和传力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架包括三个框架本体,所述三个框架本体沿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方向依次设置,相邻的所述框架本体之间通过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框架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横梁,以及连接两个第一横梁的同一端部的第二横梁,所述框架本体还包括连接两个第一横梁的中部的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的中部设置有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方向依次为第一框架本体、第二框架本体和第三框架本体;
所述传力部包括穿过所述第三框架本体的轴承和所述第二框架本体的轴承的传力光轴,以及穿设于所述传力光轴且设置于所述第三框架本体与所述第二框架本体之间的砝码托盘;所述传力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力光轴的靠近所述容置槽的端部的传力端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本体与第一框架本体之间,所述加载部包括具有通孔的加载部本体,所述加载部本体的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端设置有传力槽,所述传力槽与所述传力端头抵接;所述加载部本体的靠近所述容置槽的一端设置有套筒(123),所述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亭
申请(专利权)人:任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