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50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豆发酵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主体,培养皿主体的顶端套接有顶盖,顶盖由环形套以及顶圈组成,培养皿主体与顶盖之间设置有隔离布,套接有顶盖的培养皿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卡座,卡座包括底垫、卡凸以及连接板。该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通过使用顶盖将隔离布套接在培养皿主体的顶端,使隔离布将外界的灰尘进行隔离,防止灰尘中的细菌将培养皿污染,通过设置的卡座将培养皿主体与顶盖固定在一起,防止出现因拿取培养皿时培养皿主体直接从顶盖上脱落而造成培养皿主体被打碎的情况发生。

A kind of culture dish for improving soybean microbial ferme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
本技术涉及大豆发酵培养
,具体为一种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
技术介绍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在豆瓣酱的生产研发中,需要对大豆在培养皿中进行微生的发酵实验,由于大豆的发酵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得装有大豆的培养皿会被放置起来。由于大豆发酵的微生物需要在有氧环境下进行,使得培养皿通常是处于打开的状态,从而使空气中灰尘携带的细菌会直接落在培养皿内,使得培养皿被污染,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大豆发酵的微生物需要在有氧环境下进行,使得培养皿通常是处于打开的状态,从而使空气中灰尘携带的细菌会直接落在培养皿内,使得培养皿被污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主体,所述培养皿主体的顶端套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由套接在所述培养皿主体顶端外侧的环形套以及搭在所述培养皿主体顶端的顶圈组成,所述培养皿主体与所述顶盖之间设置有隔离布;套接有所述顶盖的所述培养皿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卡座,所述卡座包括位于所述培养皿主体下方的底垫、位于所述顶盖上方的卡凸以及将所述底垫与所述卡凸的末端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板。优选的,所述培养皿主体的顶端开设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底壁的边缘处设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将所述培养腔的侧壁和底壁顺滑连接。优选的,所述环形套的内径大于所述培养皿主体的外径。<br>优选的,所述顶圈的内径小于所述培养皿主体的内径,所述环形套的顶端与所述顶圈的底端互相错开并形成台阶状。优选的,所述培养皿主体搭接在所述底垫上,所述底垫、所述卡凸以及所述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所述卡凸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顶圈口部边缘的尺寸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凸首端之间的所述卡凸底面呈斜面状。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侧端熔接有圆环状的指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通过设置的顶盖和无纺布制成的能够透气的隔离布,使得顶盖将隔离布套接在培养皿主体的顶端,在隔离布的作用下,能够将外界的灰尘进行隔离,防止灰尘中的细菌将培养皿污染,解决了由于大豆发酵的微生物需要在有氧环境下进行,使得培养皿通常是处于打开的状态,从而使空气中灰尘携带的细菌会直接落在培养皿内,使得培养皿被污染的问题;2.该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通过设置的卡座将培养皿主体与顶盖固定在一起,使得培养皿整体能够进行一体移动,防止出现因拿取培养皿时培养皿主体直接从顶盖上脱落而造成培养皿主体被打碎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中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培养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顶盖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隔离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培养皿主体;11、培养腔;12、圆弧面;2、顶盖;21、环形套;22、顶圈;3、隔离布;4、卡座;41、底垫;42、卡凸;421、卡槽;43、连接板;431、指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如图1-4所示,包括培养皿主体1,培养皿主体1的顶端套接有顶盖2,顶盖2由套接在培养皿主体1顶端外侧的环形套21以及搭在培养皿主体1顶端的顶圈22组成,培养皿主体1与顶盖2之间设置有隔离布3。本实施例中,培养皿主体1和顶盖2均使用玻璃材料制成,培养皿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培养腔11,培养腔11底壁的边缘处设有圆弧面12,圆弧面12将培养腔11的侧壁和底壁顺滑连接,使得培养皿主体1能够被轻易的清理,防止出现在清理培养皿主体1时培养腔11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难以被清理的情况。具体的,环形套21的内径大于培养皿主体1的外径,当隔离布3遮盖到培养皿主体1的顶端时,通过环形套21从隔离布3的顶面套接到培养皿主体1的外侧,使隔离布3被夹在环形套21与培养皿主体1之间。进一步的,顶圈22的内径小于培养皿主体1的内径,环形套21的顶端与顶圈22的底端互相错开并形成台阶状,当隔离布3被夹在环形套21与培养皿主体1之间时,通过顶圈22的底端搭接在位于培养皿主体1口部边缘上的隔离布3上,使顶盖2搭接在培养皿主体1上并将隔离布3压紧在培养皿主体1的顶端。值得说明的是,隔离布3使用轻薄透气且抗菌的无纺布制成,在顶盖2的作用下,隔离布3被套接在培养皿主体1的顶端,使隔离布3将外界灰尘阻挡在外,房子灰尘中的细菌对培养皿主体1内的大豆造成污染,同时透气的顶盖2不会影响微生物所需的有氧环境,增加大豆发酵的速度。实施例2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套接了顶盖2的培养皿主体1在进行拿取时,培养皿主体1有时会直接从顶盖2上脱落而造成培养皿主体1被打碎,因此,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套接有顶盖2的培养皿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卡座4,卡座4包括位于培养皿主体1下方的底垫41、位于顶盖2上方的卡凸42以及将底垫41与卡凸42的末端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板43。本实施例中,底垫41、卡凸42以及连接板43为PP塑料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使卡座4整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具体的,卡凸42的底端开设有与顶圈22口部边缘的尺寸相匹配的卡槽421,卡槽421与卡凸42首端之间的卡凸42底面呈斜面状,通过套接有顶盖2的培养皿主体1搭接在底垫41上后通过向卡凸42方向对培养皿主体1进行推动时,顶盖2的顶端在卡凸42倾斜的底面下对卡凸42逐渐进行挤压使卡凸42产生弹性形变,当顶圈22的边缘处与卡槽421对齐后,在卡凸42的弹性回复下,卡槽421插在顶圈22上并将顶圈22进行固定,从而使培养皿主体1与顶盖2被固定在卡座4上。进一步的,连接板43的侧端熔接有圆环状的指套431,通过使用手指从指套431中穿过后,可轻易地将培养皿主体1、顶盖2以及卡座4进行整体的移动,防止出现因拿取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主体(1)的顶端套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由套接在所述培养皿主体(1)顶端外侧的环形套(21)以及搭在所述培养皿主体(1)顶端的顶圈(22)组成,所述培养皿主体(1)与所述顶盖(2)之间设置有隔离布(3);套接有所述顶盖(2)的所述培养皿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卡座(4),所述卡座(4)包括位于所述培养皿主体(1)下方的底垫(41)、位于所述顶盖(2)上方的卡凸(42)以及将所述底垫(41)与所述卡凸(42)的末端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板(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主体(1)的顶端套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由套接在所述培养皿主体(1)顶端外侧的环形套(21)以及搭在所述培养皿主体(1)顶端的顶圈(22)组成,所述培养皿主体(1)与所述顶盖(2)之间设置有隔离布(3);套接有所述顶盖(2)的所述培养皿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卡座(4),所述卡座(4)包括位于所述培养皿主体(1)下方的底垫(41)、位于所述顶盖(2)上方的卡凸(42)以及将所述底垫(41)与所述卡凸(42)的末端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板(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主体(1)的顶端开设有培养腔(11),所述培养腔(11)底壁的边缘处设有圆弧面(12),所述圆弧面(12)将所述培养腔(11)的侧壁和底壁顺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微生物发酵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炜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牟定明荣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