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沉淀池
本公开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通过沉淀作用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获得净化后的水质,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为了缩短沉淀时间,可以在普通沉淀池的沉淀区内设置一组平行板,或设置一组方形管道,以制得斜板沉淀池。但是,一般的斜板沉淀池颗粒沉淀效果不佳,处理效果差。公开内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沉淀池。该高效沉淀池包括用于容纳水的第一容纳腔壁;设在第一容纳腔壁的底壁上的用于收集沉淀物的第一沉泥斗和用于将第一沉泥斗上沉淀的沉淀物排出外部的排泥系统;以及设在第一容纳腔壁上的用于促使待处理的污水中的沉淀物沉淀的辅助沉淀单元、与总入水口连通的导流单元和用于将高效沉淀池处理后的水排出外部的排水单元;其中,辅助沉淀单元设在第一沉泥斗的上方,第一沉泥斗、辅助沉淀单元和第一容纳腔壁之间合围成第一沉淀池;导流单元设在第一沉泥斗的上方,且设置成能够将第一沉淀池与总入水口连通,导流单元的出水口设在辅助沉淀单元的顶面的下方;排水单元设在辅助沉淀单元的上方, ...
【技术保护点】
1.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容纳水的第一容纳腔壁(20);/n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壁(20)的底壁(202)上的用于收集沉淀物的第一沉泥斗(30)和用于将所述第一沉泥斗(30)上沉淀的沉淀物排出外部的排泥系统(70);/n以及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壁(20)上的用于促使待处理的污水中的沉淀物沉淀的辅助沉淀单元(40)、与总入水口(100)连通的导流单元(50)和用于将所述高效沉淀池处理后的水排出外部的排水单元(60),/n其中,所述辅助沉淀单元(40)设在所述第一沉泥斗(30)的上方,所述第一沉泥斗(30)、辅助沉淀单元(40)和第一容纳腔壁(20)之间合围成第一沉 ...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容纳水的第一容纳腔壁(20);
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壁(20)的底壁(202)上的用于收集沉淀物的第一沉泥斗(30)和用于将所述第一沉泥斗(30)上沉淀的沉淀物排出外部的排泥系统(70);
以及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壁(20)上的用于促使待处理的污水中的沉淀物沉淀的辅助沉淀单元(40)、与总入水口(100)连通的导流单元(50)和用于将所述高效沉淀池处理后的水排出外部的排水单元(60),
其中,所述辅助沉淀单元(40)设在所述第一沉泥斗(30)的上方,所述第一沉泥斗(30)、辅助沉淀单元(40)和第一容纳腔壁(20)之间合围成第一沉淀池(204);
所述导流单元(50)设在所述第一沉泥斗(30)的上方,且设置成能够将所述第一沉淀池(204)与总入水口(100)连通,所述导流单元(50)的出水口(521)设在所述辅助沉淀单元(40)的顶面的下方;
所述排水单元(60)设在所述辅助沉淀单元(40)的上方,所述排水单元(60)通过所述辅助沉淀单元(40)与所述第一沉淀池(20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单元(50)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壁(20)上,且与总入水口(100)连通的导流管(51),以及设在所述导流管(51)上的,通过所述导流管(51)将所述总入水口(100)与所述第一沉淀池(204)连通的导流桶(52);
所述导流桶(52)设在所述第一沉泥斗(30)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桶(52)设有多个,所述导流桶(52)在同一平面内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总入水口(100)排入的待处理的污水进行预沉淀后排入所述导流单元(50)的预沉淀池(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龙运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