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42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轴心处注塑形成有一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左端封闭,右端延伸至外壳的外部后形成一个出水口,在所述外壳的左端装配有一进水壳盖,在所述中心管的左侧螺纹连接有一压盖,所述压盖压制所述进水壳盖,使得所述进水壳盖与所述外壳之间贴合形成密封,在所述进水壳盖的内部注塑形成有一内圈;本产品的产品结构较为简单,易于进行组装和拆卸,便于对内部的反渗透膜进行单独的拆卸更换,减少净水器的使用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塑料垃圾的产生,适合推广使用。

A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元件。
技术介绍
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反渗透膜是实现反渗透的核心元件,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一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如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肼膜、芳香族聚酰胺膜。表面微孔的直径一般在0.5~10nm之间,透过性的大小与膜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有的高分子材料对盐的排斥性好,而水的透过速度并不好。有的高分子材料化学结构具有较多亲水基团,因而水的透过速度相对较快。因此一种满意的反渗透膜应具有适当的渗透量或脱盐率。反渗透膜单元是一种用反渗透膜作为载体实现水质过滤的设备,多用于净水器,现有技术中反渗透膜单元组装较为麻烦,后期内部脏污后,清洁较为困难,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数反渗透膜单元均是一次性用品,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组装简单,易于进行内部清洁的反渗透膜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装简单,易于进行内部清洁的反渗透膜元件。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轴心处注塑形成有一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左端封闭,右端延伸至外壳的外部后形成一个出水口,在所述外壳的左端装配有一进水壳盖,在所述中心管的左侧螺纹连接有一压盖,所述压盖压制所述进水壳盖,使得所述进水壳盖与所述外壳之间贴合形成密封,在所述进水壳盖的内部注塑形成有一内圈,所述压盖接触所述内圈,所述内圈的外侧形成布水腔,所述进水壳盖的端面处环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布水腔相通的进水孔,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所述中心管的外部装配有反渗透膜,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均布有进水孔,在所述外壳的右端面处环形设置有多个排污孔,在所述中心管的右端装配有出水壳盖,所述出水壳盖旋入后接触所述外壳的右端面,并且与之贴合后形成密封,所述出水壳盖的右端面处注塑形成有排污管,在所述中心管和所述反渗透膜之间夹设有一层进水隔网。优选地,在所述外壳的右端面处嵌入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被夹持在所述外壳和所述进水壳盖之间。优选地,在所述中心管上套设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被夹持在所述出水壳盖与所述外壳的右端面之间。优选地,在所述进水壳盖的外壁注塑形成有一环形槽,在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防水垫圈。优选地,所述外壳和进水壳盖均采用PET材质。PET塑料分子结构高度对称,具有一定的结晶取向能力,故而具有较高的成膜性和成性。PET塑料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和耐候性,非晶态的PET塑料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另外PET塑料具有优良的耐磨耗摩擦性和尺寸稳定性及电绝缘性。PET做成的瓶具有强度大、透明性好、无毒、防渗透、质量轻、生产效率高等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应用。PBT与PET分子链结构相似,大部分性质也是一样的,只是分子主链由两个亚甲基变成了四个,所以分子更加柔顺,加工性能更加优良。本产品的组装方式如下:1)将进水隔网套设在中心管的外部,再将卷绕完成的反渗透膜装配在外壳内,并且位于进水隔网的外部;2)再将进水壳盖套设在中心管上,并且通过旋转压盖的方式将进水壳盖向右侧顶入,顶入后进水壳盖贴合外壳的左端面,并且与之形成密封;3)最后再将出水壳盖与中心管之间螺纹连接,即完成所有的安装步骤。本产品中设置有出水壳盖,可以将通过排污孔处排出的污水进行统一排放,并且出水壳盖是可拆卸的,拆卸后易于维修,在实际安装中,进水壳盖的排污管对接废水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的产品结构较为简单,易于进行组装和拆卸,便于对内部的反渗透膜进行单独的拆卸更换,减少净水器的使用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塑料垃圾的产生,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进水壳盖的左视图;图3为外壳的右视图;图4为出水壳盖的右视图图5为外壳的剖视图;图6为外壳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轴心处注塑形成有一中心管2,所述中心管2的左端封闭,右端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后形成一个出水口201,在所述外壳1的左端装配有一进水壳盖3,在所述中心管2的左侧螺纹连接有一压盖4,所述压盖4压制所述进水壳盖3,使得所述进水壳盖4与所述外壳1之间贴合形成密封,在所述进水壳盖3的内部注塑形成有一内圈301,所述压盖4接触所述内圈301,所述内圈301的外侧形成布水腔311,所述进水壳盖3的端面处环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布水腔311相通的进水孔312,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位于所述中心管2的外部装配有反渗透膜5,所述中心管2的管壁上均布有进水孔221,在所述外壳1的右端面处环形设置有多个排污孔111,在所述中心管2的右端装配有出水壳盖6,所述出水壳盖6旋入后接触所述外壳1的右端面,并且与之贴合后形成密封,所述出水壳盖6的右端面处注塑形成有排污管601,在所述中心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轴心处注塑形成有一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左端封闭,右端延伸至外壳的外部后形成一个出水口,在所述外壳的左端装配有一进水壳盖,在所述中心管的左侧螺纹连接有一压盖,所述压盖压制所述进水壳盖,使得所述进水壳盖与所述外壳之间贴合形成密封,在所述进水壳盖的内部注塑形成有一内圈,所述压盖接触所述内圈,所述内圈的外侧形成布水腔,所述进水壳盖的端面处环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布水腔相通的进水孔,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所述中心管的外部装配有反渗透膜,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均布有进水孔,在所述外壳的右端面处环形设置有多个排污孔,在所述中心管的右端装配有出水壳盖,所述出水壳盖旋入后接触所述外壳的右端面,并且与之贴合后形成密封,所述出水壳盖的右端面处注塑形成有排污管,在所述中心管和所述反渗透膜之间夹设有一层进水隔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轴心处注塑形成有一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左端封闭,右端延伸至外壳的外部后形成一个出水口,在所述外壳的左端装配有一进水壳盖,在所述中心管的左侧螺纹连接有一压盖,所述压盖压制所述进水壳盖,使得所述进水壳盖与所述外壳之间贴合形成密封,在所述进水壳盖的内部注塑形成有一内圈,所述压盖接触所述内圈,所述内圈的外侧形成布水腔,所述进水壳盖的端面处环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布水腔相通的进水孔,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所述中心管的外部装配有反渗透膜,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均布有进水孔,在所述外壳的右端面处环形设置有多个排污孔,在所述中心管的右端装配有出水壳盖,所述出水壳盖旋入后接触所述外壳的右端面,并且与之贴合后形成密封,所述出水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伟刘颖惠肖恩佑
申请(专利权)人:以马内利深圳健康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