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322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包括:后支撑;两个颈侧连接体,分别固定设置在后支撑的两侧;第一连接体,与其中一个颈侧连接体连接;第二连接体,与另一个颈侧连接体连接;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便携式颈椎固定器,结构简单,方便携带,当颈椎损伤后可以及时进行固定。

A portable cervical spine fix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颈椎固定器
,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
技术介绍
目前,颈椎,指颈椎骨,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位于脊柱颈段,共7块,围绕在颈髓及其脊膜的四周。由椎间盘和韧带相连,形成向前凸的生理弯曲。颈椎的特点是椎体较小,呈椭圆形,横突上有横突孔,椎动脉和椎静脉由此孔通过;棘突短而分杈;上下关节突的关节近似水平位,使颈部能灵活运动。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颈椎作为头部重要支撑,其地位极其重要。颈椎损伤后,如果不及时固定保护或固定无效,会加重颈椎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方便携带,当颈椎损伤后可以及时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包括:后支撑;两个颈侧连接体,分别固定设置在后支撑的两侧;第一连接体,与其中一个颈侧连接体连接;第二连接体,与另一个颈侧连接体连接;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可拆卸连接。优选的,在颈侧连接体上部设置有颈侧托。优选的,在第一连接体的上部设置有颈前托。优选的,在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带;在第一连接体上设置多个可供连接带通过的通孔;在与通孔对应的水平位置设置有多个滑扣;连接带、通孔和滑扣三者一一对应。优选的,在后支撑、颈侧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与人体颈部接触的面设置有棉纺透气层。优选的,在后支撑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囊和第一气体发生装置;第一气囊与第一气体发生装置之间通过第一连通孔连通;在连通孔内设置有第一隔膜。优选的,在颈侧托内设置有第二气囊和第二气体发生装置;第二气囊与第二气体发生装置通过第二连通孔连通;在第二连通孔内设置有第二隔膜。优选的,在颈前托内设置有第三气囊和第三气体发生装置;第三气囊与第三气体发生装置通过第三连通孔连通;在第三连通孔内设置有第三隔膜。优选的,第一气体发生装置、第二气体发生装置和第三气体发生装置都包括:壳体、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四隔膜、触发体和触发线;壳体为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四隔膜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相邻设置,第四隔膜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用于分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触发体设置在壳体外对应于第四隔膜的位置;触发线的一端与触发体固定连接。优选的,在第一气体发生装置、第二气体发生装置和第三气体发生装置外侧都罩有保护壳。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第一气体发生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再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的示意图。图中:1、后支撑;2、颈侧连接体;3、第一连接体;4、第二连接体;2-1、颈侧托;4-1、颈前托;3-1、连接带;4-2、通孔;4-3、滑扣;1-1、第一气囊;1-2、第一气体发生装置;2-11、第二气囊;2-12、第二气体发生装置;4-11、第三气囊;4-12、第三气体发生装置;1-20、壳体;1-21、第一容纳腔;1-22、第二容纳腔;1-23、触发体;1-24、触发线;1-25、第四隔膜;1-11、第一隔膜;1-12、第一连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如图1所示,包括:后支撑1;两个颈侧连接体2,分别固定设置在后支撑1的两侧;第一连接体3,与其中一个颈侧连接体2连接;第二连接体4,与另一个颈侧连接体2连接;第一连接体3与第二连接体4可拆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时,将后支撑1置于人体颈后;两个颈侧连接体2置于人体颈侧;第一连接体3和第二连接体4在人体颈前连接;实现对人体颈椎的固定。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颈椎固定器,结构简单,方便携带,当颈椎损伤后可以及时进行固定。为提高颈椎固定器对颈椎的固定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颈侧连接体2上部设置有颈侧托2-1。在第一连接体3的上部设置有颈前托4-1。采用颈侧托2-1托住人体颈侧;颈前托4-1托住人体下巴部位;实现以颈后、颈侧和下巴为支点固定颈椎;达到较好的对人体颈椎的固定效果。为实现第一连接体3和第二连接体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体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带3-1;在第一连接体3上设置多个可供连接带3-1通过的通孔4-2;在与通孔4-2对应的水平位置设置有多个滑扣4-3;连接带3-1、通孔4-2和滑扣4-3三者一一对应。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佩戴时,连接带3-1穿过通孔4-2后再经过滑扣4-3,由滑扣4-3将固定带扣住即可;例如:在第二连接体4上部和下部各设置一条连接带3-1,共计两条连接带3-1。相对应的在第一连接体3上设置两个通孔4-2和两个滑扣4-3;采用两条连接带3-1使第一连接体3和第二连接体4的连接更加稳固。通孔4-2的边缘设置有金属包边。为保证颈椎固定器佩戴的舒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后支撑1、颈侧连接体2、第一连接体3和第二连接体4与人体颈部接触的面设置有棉纺透气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后支撑1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囊1-1和第一气体发生装置1-2;第一气囊1-1与第一气体发生装置1-2之间通过第一连通孔1-12连通;在连第一通孔1-12内设置有第一隔膜1-11。在颈侧托2-1内设置有第二气囊2-11和第二气体发生装置2-12;第二气囊2-11与第二气体发生装置2-12通过第二连通孔连通;在第二连通孔内设置有第二隔膜。在颈前托4-1内设置有第三气囊4-11和第三气体发生装置4-12;第三气囊4-11与第三气体发生装置4-12通过第三连通孔连通;在第三连通孔内设置有第三隔膜。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将颈椎固定器佩戴好后,触发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第一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将第一隔膜1-11冲破对第一气囊1-1进行充气,实现后支撑1内部充气;第二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将第二隔膜冲破对第二气囊2-11进行充气,实现颈侧托2-1内部充气;第三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将第三隔膜冲破对第三气囊4-11进行充气,实现颈前托4-1内部充气。通过充气,使后支撑1、颈侧托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后支撑(1);/n两个颈侧连接体(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支撑(1)的两侧;/n第一连接体(3),与其中一个所述颈侧连接体(2)连接;/n第二连接体(4),与另一个所述颈侧连接体(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3)与所述第二连接体(4)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支撑(1);
两个颈侧连接体(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支撑(1)的两侧;
第一连接体(3),与其中一个所述颈侧连接体(2)连接;
第二连接体(4),与另一个所述颈侧连接体(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3)与所述第二连接体(4)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颈侧连接体(2)上部设置有颈侧托(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体(3)的上部设置有颈前托(4-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体(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带(3-1);
在所述第一连接体(3)上设置多个可供所述连接带(3-1)通过的通孔(4-2);在与所述通孔(4-2)对应的水平位置设置有多个滑扣(4-3);所述连接带(3-1)、所述通孔(4-2)和所述滑扣(4-3)三者一一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支撑(1)、所述颈侧连接体(2)、所述第一连接体(3)和所述第二连接体(4)与人体颈部接触的面设置有棉纺透气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支撑(1)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囊(1-1)和第一气体发生装置(1-2);所述第一气囊(1-1)与所述第一气体发生装置(1-2)之间通过第一连通孔(1-12)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孔(1-12)内设置有第一隔膜(1-11)。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泰平仇猛王莉曹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护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