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及包含其的内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8303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及包含其的内固定系统,所述解剖型接骨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肩峰上,第二固定部固定于肩胛冈顶部及肩胛冈顶部与肩峰的连接处,克服现有克氏针固定不牢固和重建骨板在手术中克氏针不易折弯的问题;接骨板本体与肩胛骨紧密的贴合,术中无需折弯步骤,避免了重建板折弯后形态与骨质不符引起的手术失败风险,以及折弯操作对重建钛板强度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感染风险。

Anatomic plate and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for acromion fr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及包含其的内固定系统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医用接骨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及包含其的内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肩峰为肩胛冈向前延伸的一部分悬梁臂,肩峰只有肩胛冈和周围的肌肉组织进行保护,又由于肩峰上方的组织薄弱,在受到冲击时更易骨折,对肩峰的固定尤为重要。针对肩峰骨折固定手术,目前普遍使用的内固定物为克氏针或重建钢板。上述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克氏针固定强度不足,术后容易出现骨折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2.肩部上方软组织薄弱,重建钢板厚度较大,刺激局部皮肤,增加患者痛苦,且不利于患者术后修养。3.肩峰长度较小,重建钢板因钉距过大,置钉数量有限,影响固定强度。4.克氏针及重建钛板螺钉无明确导向,存在穿入肩关节囊内风险,破坏关节结构,增加医源性损伤。5.手动折弯的重建板不能完全符合肩胛骨的解剖形态,造成周围组织激惹,增加患者痛苦。专利技术创造内容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及包含其的内固定系统,以克服重建骨板在手术中不易折弯,骨板与肩胛骨的解剖服贴度不好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接骨板本体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的宽度大于第二固定部的宽度;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表面和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肩峰接触;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三表面和与其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与肩胛冈顶部和/或肩胛冈顶部与肩峰的连接处接触;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连接,第二表面与第四表面连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夹角为大于90°且小于180°。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过过渡段连接,过渡段的长度为接骨板本体长度的1/4-1/6。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细长状。所述第一固定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孔,第二孔沿第二固定部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孔为5个,每个第一孔与接骨板本体法线的夹角不相同,且第一孔中心线与接骨板本体法线的夹角为60°-120°。所述第一孔为5个,其中4个第一孔的中线点连线为四边形,另1个第一孔位于前4个第一孔与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二孔为2至4个,第二孔中心线与接骨板本体法线的夹角为15°-60°,且2至4个第二孔中心线与接骨板本体法线的夹角不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孔为螺纹孔,第二孔为锁定加压孔。所述接骨板本体的厚度为1.3mm-2.5mm。一种内固定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和用于将解剖型接骨板锁紧至骨中的锁紧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及包含其的内固定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固定部能够固定在肩峰上,第二固定部能够固定肩胛冈和/或肩胛冈与肩峰的连接处,克服现有克氏针固定不牢固,和重建骨板在手术中克氏针不易折弯的问题;通过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的形状分别与肩峰和肩胛冈顶部的解剖形状相同,使得接骨板本体与肩胛骨紧密的贴合,术中无需折弯步骤,避免了重建板折弯后形态与骨质不符引起的手术失败风险,以及折弯操作对重建钛板强度的损伤,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感染风险。(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及包含其的内固定系统在使用时接骨板本体的第一固定部与肩峰贴合,第二固定部与肩胛冈顶部和/或肩胛冈与肩峰的连接处贴合,便于医生开展复位内固定手术,减少手术难度,植钉方便,节省手术时间,降低医源性风险,降低患者术后不适感,对患者具有良好的术后恢复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解剖型接骨板固定于肩峰及肩胛冈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投影到平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不同于图3视角的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固定部;2-第二表面;3-第一植入螺钉;4-第一孔;5-过渡段;6-接骨板本体;7-第二固定部;8-第四表面;9-第二植入螺钉;10-第二孔;11-圆弧边;12-第三表面;13-肩胛冈;14-凸起部;15-第一表面;16-肩峰。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现有技术中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多使用重建骨板,而重建骨板在手术中不易折弯,骨板与肩胛骨的解剖服贴度不好的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固定系统,如图1至4所示,所述内固定系统,包括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及锁紧件,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6,接骨板本体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7,第一固定部1侧边设置有一圆弧形凸起部14;第二固定部7呈细长板形,其末端设置圆弧边11,第一固定部1的宽度大于第二固定部7的宽度,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7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所述夹角是指将解剖型接骨板投影到平面上(投影到平面上之后的平面图如图2所示)之后的第一固定部1的与第二固定部7之间的夹角),如95°、100°、105°、110°、120°、150°或170.5°等;所述接骨板本体6符合肩峰16和肩胛冈13顶部的解剖形态,在此基础上,按解剖形态设计凸起部,即所述凸起部应参照肩峰16的顶面形态设计,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符合肩峰的解剖形态,第二固定部符合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骨板本体(6),接骨板本体(6)包括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7);第一固定部的宽度大于第二固定部的宽度;/n第一固定部(1)包括第一表面和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肩峰接触;第二固定部(7)包括第三表面和与其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与肩胛冈顶部和/或肩胛冈顶部与肩峰的连接处接触;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连接,第二表面与第四表面连接;/n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7)之间的夹角为大于90°且小于18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骨板本体(6),接骨板本体(6)包括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7);第一固定部的宽度大于第二固定部的宽度;
第一固定部(1)包括第一表面和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肩峰接触;第二固定部(7)包括第三表面和与其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与肩胛冈顶部和/或肩胛冈顶部与肩峰的连接处接触;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连接,第二表面与第四表面连接;
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7)之间的夹角为大于90°且小于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7)通过过渡段(5)连接,过渡段(5)的长度为接骨板本体(6)长度的1/4-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7)为细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肩峰骨折的解剖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开设有多个第一孔(4),所述第二固定部(7)开设有多个第二孔(10),第二孔(10)沿第二固定部(7)长度方向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阳毕云龙廉馗察刘丽亚蒋超吕康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