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枕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8235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包括一充气单元和一慢回弹单元,所述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形成适于被佩戴于使用者颈部的颈枕,从而借助充入气体或流体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通过慢回弹材料为使用者提供柔软的触感。

Neck pillow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枕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颈枕,是枕在脖子底下的一种枕头,其主要作用就是预防和治疗颈椎病。颈枕的用处广泛,比如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使用颈枕辅助纠正坐姿;汽车驾驶人员使用颈枕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现有技术的颈枕包括以下几种慢回弹颈枕,充气颈枕,天然乳胶颈枕等。慢回弹颈枕的内部填充物为聚氨酯PU慢回弹记忆海绵,可以吸收身体的重量,感觉就像飘浮在空中。慢回弹颈枕的透气吸湿性能好,吸收冲击力的性能好,佩戴人员皮肤没有压迫感,还能够抑制细菌增生。这种填充慢回弹材料的颈枕占用空间大,不易存放和随身携带。乳胶颈枕选择天然乳胶作为颈枕材料,柔软而富有弹力,透气性佳。但是这种乳胶颈枕的造价相对较高,同时也不容易携带和存放,并且重量较大。充气颈枕,是通过吹气成型的颈枕,这种颈枕在使用之前可以放气以便于收纳,在使用时进行充气。充气颈枕便于携带和收纳,但是透气性能差,佩戴人员长时间佩戴容易出汗,出现不舒适的现象。此外,充气颈枕的充气气压较大时,充气颈枕对佩戴者的佩戴位置的压迫感较大,如果长时间佩戴影响血液循环。在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不同结构形状的颈枕为使用者提供合理的辅助支撑。比如在工作过程中,颈枕的作用是帮助使用者纠正坐姿,而在休息时,则需要颈枕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合理的睡姿,以减轻对身体的压迫感。现有技术的慢回弹颈枕和充气颈枕都只能实现一种用途,也就是说,用来辅助坐姿的颈枕不适合用来辅助睡眠,而用来辅助睡眠的颈枕不适合辅助坐姿。此外,对于不同的使用者来说,使用者的身材不同对于颈枕的尺寸,形状的要求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现有技术的颈枕一旦成型后,在使用过程中都很难跟进使用者调整形状,从而很难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为可充气慢回弹颈枕,既可以充气使用,也可以在不充气时当做慢回弹颈枕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借助充气的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力,借助慢回弹的性能提供柔软、舒适的支撑感,通过二者的结合,使其更加符合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为可充气慢回弹颈枕,其中所述颈枕中被填充慢回弹材料,提高了充气枕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可以被充气使用,在充气状态下改变原有在慢回弹颈枕的形态,以适应使用者的佩戴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结合慢回弹颈枕和充气颈枕的佩戴使用方式,既能节省颈枕的占用空间,提升使用者的佩戴使用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的一充气单元被设置于一慢回弹单元,当未充气状态时,所述慢回弹单元可以单独被使用和佩戴,当所述充气单元被充气后可以改变所述颈枕的佩戴形式,提高了颈枕的佩戴适应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在未充气状态时,适于使用者在工作状态下使用,以纠正使用者的坐姿,当所述颈枕被充气后适用于辅助使用者睡眠,提升睡眠质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的一充气单元被设置于两个慢回弹单元之间,由所述充气单元增加两个慢回弹单元之间的距离,辅助牵引支撑佩戴使用者的颈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的至少一个慢回弹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单元的内侧,由所述慢回弹单元接触使用者的颈部,避免充气单元在充气状态下对使用者的接触部位产生较大压迫感,从而改善了使用者的佩戴感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通过一充气单元连接两个慢回弹单元,当在未充气状态下,所述颈枕适于收纳,当所述充气单元被充气后,由所述充气单元推动两端的慢回弹单元,将所述颈枕调整为佩戴形态,以适于佩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的一慢回弹单元被设置于两个充气单元之间,通过充气的方式逐渐改变使用者的佩戴姿势,辅助牵引支撑佩戴者的颈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的两个充气单元分别被设置于一慢回弹单元的两端,由所述慢回弹单元连接支撑所述充气单元,形成所述颈枕的佩戴姿势,在节省空间的前提下,使用者通过充气的方式获得舒适的佩戴体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颈枕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颈枕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在充气状态下,由所述充气单元改变所述慢回弹单元的形态,从而改变所述颈枕的佩戴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依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颈枕,包括:至少一充气单元,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具有至少一气室,以供填充气体或流体;和至少一慢回弹单元,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结合于所述充气单元,以适于被佩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气单元进一步包括一充气囊和一阀门,其中所述阀门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藉由所述阀门向所述气囊中填充气体或流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气囊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气包膜和一第二气包膜,其中所述第一气包膜密封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包膜,藉由所述第一气包膜和所述第二气包膜形成所述气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门进一步包括一进气阀和一排气阀,其中所述进气阀和所述排气阀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的所述第一气包膜,藉由所述进气阀向所述气室内冲入气体,由所述排气阀将所述气室中的气体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颈枕进一步包括一气囊套,其中所述充气囊被设置于所述气囊套,由所述气囊套保护所述充气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慢回弹单元进一步包括一回弹套和一弹性棉,其中所述弹性棉被设置于所述回弹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气单元被置于两个慢回弹单元之间,由所述充气单元向外地支撑所述慢回弹单元,以将所述颈枕保持为佩戴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慢回弹单元被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当所述充气单元被充气时,所述充气单元包裹在所述慢回弹单元外,藉由所述慢回弹单元支撑所述充气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两侧,当所述充气单元被充气后,所述充气单元自所述慢回弹单元的两侧向外延伸,以形成佩戴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颈枕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至少一充气单元和至少一慢回弹单元;和保持所述充气单元于所述慢回弹单元。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颈枕,其包括:一充气单元;和一慢回弹单元,所述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形成适于被佩戴于使用者颈部的颈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和所述慢回弹单元被至少部分地上下叠层地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至少一气囊和至少一阀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充气单元;和/n一慢回弹单元,所述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形成适于被佩戴于使用者颈部的颈枕。/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9 CN 20181109055731.一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充气单元;和
一慢回弹单元,所述充气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慢回弹单元形成适于被佩戴于使用者颈部的颈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和所述慢回弹单元被至少部分地上下叠层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至少一气囊和至少一阀门,所述阀门被设置于所述充气囊,为所述充气囊充气或放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一气囊套,所述气囊套被设置于所述气囊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回弹套和至少一弹性棉,所述弹性棉被容纳于所述回弹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回弹套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气囊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一体连接的一第一充气支撑部、一第二充气支撑部和一第三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两所述慢回弹单元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回弹套和至少一弹性棉,所述弹性棉被容纳于所述回弹套,所述回弹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充气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第一回弹支撑部,一第二回弹支撑部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两所述充气单元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和第二回弹支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一第一充气支撑部、一第二充气支撑部和一第三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右侧肩部,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后侧,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第一回弹支撑部,一第二回弹支撑部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充气支撑部,所述第三回弹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充气支撑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枕,其中所述慢回弹单元包括一体连接的一第一回弹支撑部,一第二回弹支撑部以及一第三回弹支撑部,所述第一回弹支撑部用于被支撑于使用者的左侧肩部,所述第二回弹支撑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俐伶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卓艺家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