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99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1:52
电容器单元21一体地具备:电容器主体33;一对汇流条31、32,分别连接于电容器主体33的一对电极33A、33B;以及树脂制壳体30,内包电容器主体33和汇流条31、32,汇流条31、32分别具备:输入端子31A、32A,在一端侧供直流电的高压电缆的连接端子连接;以及输出端子31B、32B,在另一端侧供逆变器基板连接。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力转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单元以及具备该电容器单元的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的空调装置中,使用一体地嵌入有电力转换装置的电动压缩机。在这种电动压缩机中,构成为:通过电力转换装置将由搭载于车辆的电源单元供给的高压的直流电转换为所需频率的三相交流电,并将其施加于电动压缩机,由此进行驱动。作为这种电力转换装置,以往提出了一种技术,即,具备:半导体模块;汇流条,连接于该半导体模块的直流电源端子并向半导体模块供给直流电;以及电容器模块,电连接于该汇流条,一体地构成汇流条和电容器模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67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以往的构成中,汇流条是连结于电容器模块的外部而与电容器模块一体化的构造,在汇流条分别连接有电力电缆以及半导体模块。因此,连结有汇流条的电容器模块大型化,结果存在电力转换装置大型化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事实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谋求了小型化的电容器单元以及电力转换装置。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容器单元的特征在于,一体地具备:电容器主体;一对汇流条,分别连接于电容器主体的一对电极;以及树脂制壳体,内包电容器主体和汇流条,汇流条分别具备:输入端子,在一端侧供直流电的电力电缆连接;以及输出端子,在另一端侧供基板连接。根据该构成,能将电容器主体、输入端子以及输出端子紧凑地集中配置于壳体,能谋求电容器单元的小型化。此外,汇流条可以插入成型于壳体。根据该构成,能简单地将汇流条配置于避开电容器主体的位置,能简单地实现电容器单元的小型化。此外,壳体可以形成为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容纳部的箱状,在容纳部容纳电容器主体,并且通过树脂材料固定电容器主体。根据该构成,容纳于壳体内的电容器主体由树脂材料覆盖,由此,能谋求电容器单元的水密性的提高。此外,壳体可以具备:输入端子支承部,分别支承输入端子;以及固定部,并排设置于这些输入端子支承部,用于将该壳体固定于固定对象物。根据该构成,例如能简单地将电容器单元装配固定于外部装置等固定对象物。此外,固定部可以是能供直流电的屏蔽接地电缆连接的接地端子部。根据该构成,固定部同时进行电容器单元的装配、以及供给至电容器单元的直流电的抗噪声措施,因此,能谋求装配构成的简化。此外,壳体可以具备向侧方突出并分别支承输出端子的输出端子支承部,输出端子支承部可以形成于比壳体的上表面低的高度位置。根据该构成,能以将基板的一部分载置于输出端子支承部的状态,将基板与输出端子连接。因此,能与电容器单元邻接地配置基板,由此,与之相应地,能减小基板的面积,能谋求成本降低以及小型化。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可以具备:上述电容器单元;以及逆变器基板,连接于电容器单元的输出端子,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三相交流电源。根据该构成,随着电容器单元的小型化,能谋求电力转换单元的小型化。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将电容器主体、输入端子以及输出端子紧凑地集中配置于壳体,能谋求电容器单元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车载用电动压缩机的一例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表示构成电力转换装置的电容器单元和逆变器基板的配置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电容器单元的内部透视立体图。图4是表示容纳于电容器单元的壳体的电容器主体和汇流条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电容器单元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设置有电力转换装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定。此外,在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且容易置换的部分、或者实质上相同的部分。而且,以下记载的构成要素可以适当地进行组合。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车载用电动压缩机的一例的概略构成图。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0是构成搭载于车辆的空调装置(未图示)的设备,吸入在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内循环的低压制冷剂,对该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再次排出至制冷剂回路内。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0构成为具备:构成外壳的壳体11;内置于该壳体11的电动机12以及压缩机构13。压缩机构13经由旋转轴与电动机12连结,通过电动机12的旋转驱动来驱动压缩机构13。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0具备向电动机12供给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20。电力转换装置20装配于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0的壳体11而与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0成为一体。电力转换装置20将由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等电源单元15供给的直流电转换为所需频率的三相交流电并施加于电动机12,驱动该电动机12。电力转换装置20构成为具备:电容器单元21和逆变器基板22。电容器单元21去除叠加在由电源单元15供给的直流电中的纹波成分而使其平滑化,将平滑化后的直流电输出至逆变器基板22。逆变器基板22将平滑化后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将三相交流电施加于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0的电动机12。此外,逆变器基板22基于来自搭载于车辆的ECU(省略图示)的控制信号对电力转换装置20的动作进行控制。图2是表示构成电力转换装置的电容器单元和逆变器基板的配置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电容器单元的内部透视立体图。此外,图4是表示容纳于电容器单元的壳体的电容器主体和汇流条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电容器单元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逆变器基板22安装有:开关电路23A,由将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的IGBT等多个开关元件(省略图示)构成;以及控制电路23B,对该开关电路23A等进行控制。此外,在逆变器基板22设有供直流电输入的PN端子部24。该PN端子部24具有一对孔部25A、25B,该一对孔部25A、25B贯通逆变器基板22,沿着该逆变器基板22的一侧边缘并排设置,在逆变器基板22的表面的孔部25A、25B的周围分别形成有连接盘部26A、26B。此外,在逆变器基板22设有输出由直流电转换成的所需频率的三相交流电的UVW端子部(省略图示)。另一方面,如图2以及图3所示,电容器单元21的外形形成为大致方形形状(长方体形状),具备:一对输入端子31A、32A;以及一对输出端子31B、32B。在输入端子31A、32A分别连接有从电源单元15(图1)延伸的高压电缆(电力电缆)16的连接端子17A、17B。输入端子31A、32A和连接端子17A、17B分别形成为环状,连接端子17A、17B通过螺钉(省略图示)固定于输入端子31A、32A。此外,输出端子31B、32B形成为向上方突出的爪状,直接插入逆变器基板22的上述孔部25A、25B并分别焊接于连接盘部26A、26B。由此,电容器单元21通过输出端子31B、32B安装于逆变器基板22。如图3所示,电容器单元21具备:树脂制壳体30;内置于该壳体30的一对汇流条31、32以及电容器主体(也称为元件)33。壳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容器单元和逆变器基板,所述电容器单元一体地具备:/n电容器主体;/n一对汇流条,分别连接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一对电极;以及/n树脂制壳体,内包所述电容器主体和所述汇流条,/n所述汇流条分别具备:输入端子,在一端侧供直流电的电力电缆连接;以及输出端子,在另一端侧供所述逆变器基板连接,/n所述壳体具备:输入端子支承部,分别支承所述输入端子;固定部,并排设置于这些输入端子支承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固定于固定对象物;以及输出端子支承部,分别支承所述输出端子,/n所述逆变器基板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单元的所述输出端子,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三相交流电源,/n所述输出端子支承部在比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低的高度位置载置所述逆变器基板的一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08 JP 2015-239380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容器单元和逆变器基板,所述电容器单元一体地具备:
电容器主体;
一对汇流条,分别连接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一对电极;以及
树脂制壳体,内包所述电容器主体和所述汇流条,
所述汇流条分别具备:输入端子,在一端侧供直流电的电力电缆连接;以及输出端子,在另一端侧供所述逆变器基板连接,
所述壳体具备:输入端子支承部,分别支承所述输入端子;固定部,并排设置于这些输入端子支承部,用于将所述壳体固定于固定对象物;以及输出端子支承部,分别支承所述输出端子,
所述逆变器基板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单元的所述输出端子,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三相交流电源,
所述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诚上谷洋行樋口博人鹰繁贵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