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机与提水桶的回流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914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净水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净水机与提水桶的回流控制装置,后置滤芯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滤芯出水管和滤芯进水管;U型件两内侧表面之间的间距为U型槽宽;滤芯出水环嵌入到出水环定位孔内;进水管穿过导向环;滤芯进水环嵌入到进水环定位孔内;底板上固定有侧板;侧板上设置有接头夹紧装置;接头夹紧装置包括有转轴和套在转轴外的扭簧;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铰接块;另一块压板的内侧端面压紧在进水管接头上远离后置滤芯本体的一个端面。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该结构的后置滤芯本体拆装简单,极大限度地提高后置滤芯本体的更换效率。

A backflow control device of water purifier and bu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水机与提水桶的回流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净水机
,特别涉及一种净水机与提水桶的回流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反渗透净水机一般具有反渗透膜前过滤器、水泵和反渗透膜过滤器。原水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器后会分为净水和浓水。反渗透净水机一般带有提水桶和后置滤芯。反渗透净水机所产的净水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水质标准,可直接饮用。但是,使用过的净水机停止产水较长时间后再使用时,后置过滤装置由于静止渗透原理会使得出水端的TDS值偏高,导致出水水质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若提水桶或者后置滤芯搁置时间较久,也会滋生细菌,导致初始阶段的出水出现异味、微生物指标超标,达不到水质卫生标准,用户也不宜饮用。此外,根据静止渗透原理,反渗透膜也会在净水机停止制水时发生可溶性固体的渗透,使得纯水端出水TDS值偏高,初始产出的纯水质量不高。所以一般在净水机与提水桶的回流控制装置之间设置有回流装置,如图1所示在出水管B中的出水电磁阀A关闭后,水泵H把前置过滤装置的水泵入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G内,废水从废水管F排出,而过滤后的水通过逆止阀J进入提水桶E内,当提水桶E制满一桶水后,水泵H停止运转,高压开关D检测不到高压信号,高压开关D关闭,回流电磁阀I打开、出水电磁阀A关闭。提水桶E中的纯水通过后置过滤装置C、回流电磁阀I,进入反渗透膜过滤装G,将后置过滤装置C和反渗透膜过滤装置G及提水桶E中的质量不高的纯水再次经过反渗透膜进行进一步过滤,一段时间后,回流电磁阀I关闭,出水电磁阀A打开,用户可以放心使用出水管B的的产水;但由于后置过滤装置C的使用次数较为多,所以后置滤芯组件C4需要进行定期更换,现今的后置滤芯组件C4拆装时候,需要松出或安装多颗螺栓,才能完成;拆装效率低,且在拆装时候,螺栓容易丢失给后置滤芯组件C4的拆装增加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净水机与提水桶的回流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净水机与提水桶的回流控制装置,它包括有后置过滤装置;所述后置过滤装置包括有后置滤芯本体和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接头固定支架、导向环和进水管;所述接头固定支架与导向环之间设置有两个开口向上的U型件;所述U型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后置滤芯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滤芯出水管和滤芯进水管;所述U型件两内侧表面之间的间距为U型槽宽;所述滤芯出水管的外管直径、滤芯进水管的外管直径和U型槽宽均相等;所述滤芯出水管嵌入到其中一个U型件内;所述滤芯进水管嵌入到另一个U型件内;所述接头固定支架上固定有固定接头;所述滤芯出水管的末端设置有滤芯出水环;所述固定接头上靠近后置滤芯本体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出水环定位孔;所述出水环定位孔的直径等于滤芯出水环的外圈直径;所述滤芯出水环嵌入到出水环定位孔内;所述滤芯进水管的末端设置有滤芯进水环;所述进水管的管身与导向环的内圈相匹配;所述进水管穿过导向环;所述进水管上靠近后置滤芯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接头;所述进水管接头一端与进水管相接通;进水管接头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环定位孔;所述滤芯进水环的外圆直径等于进水环定位孔的直径;所述滤芯进水环嵌入到进水环定位孔内;所述底板上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接头夹紧装置;所述接头夹紧装置包括有转轴和套在转轴外的扭簧;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与底板相固定连接;所述铰接块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扭簧一端固定在转轴的轴身上;扭簧另一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转轴上固定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压板;其中一块压板的内侧端面压紧在滤芯进水环上靠近后置滤芯本体的一个端面;另一块压板的内侧端面压紧在进水管接头上远离后置滤芯本体的一个端面。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的外侧端面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的底表面与压板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凹弧面;其中一个凹弧面贴合在滤芯进水管的管身上;另一个凹弧面贴合在进水管的管身上。进一步地,两个压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把手。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净水机与提水桶的回流控制装置,后置过滤装置包括有后置滤芯本体和底板;底板上固定有接头固定支架、导向环和进水管;接头固定支架与导向环之间设置有两个开口向上的U型件;U型件固定在底板上;后置滤芯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滤芯出水管和滤芯进水管;U型件两内侧表面之间的间距为U型槽宽;滤芯出水管的外管直径、滤芯进水管的外管直径和U型槽宽均相等;滤芯出水管嵌入到其中一个U型件内;滤芯进水管嵌入到另一个U型件内;接头固定支架上固定有固定接头;滤芯出水管的末端设置有滤芯出水环;固定接头上靠近后置滤芯本体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出水环定位孔;出水环定位孔的直径等于滤芯出水环的外圈直径;滤芯出水环嵌入到出水环定位孔内;滤芯进水管的末端设置有滤芯进水环;进水管的管身与导向环的内圈相匹配;进水管穿过导向环;进水管上靠近后置滤芯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接头;进水管接头一端与进水管相接通;进水管接头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环定位孔;滤芯进水环的外圆直径等于进水环定位孔的直径;滤芯进水环嵌入到进水环定位孔内;底板上固定有侧板;侧板上设置有接头夹紧装置;接头夹紧装置包括有转轴和套在转轴外的扭簧;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铰接块;铰接块与底板相固定连接;铰接块与转轴转动连接;扭簧一端固定在转轴的轴身上;扭簧另一端固定在底板上;转轴上固定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压板;其中一块压板的内侧端面压紧在滤芯进水环上靠近后置滤芯本体的一个端面;另一块压板的内侧端面压紧在进水管接头上远离后置滤芯本体的一个端面。在使用本技术时,固定接头的末端通过PE管接通在出水管;进水管通过进水端的PE管与提水桶的出水端接通;提水桶压出的水依次通过PE管、进水管、进水管接头、滤芯进水环、滤芯进水管、后置滤芯本体的内部过滤结构、滤芯出水管、滤芯出水环、固定接头和出水端的PE管然后进入到出水管;在后置滤芯本体安装时,先把滤芯出水管和滤芯进水管分别嵌入到两个U型件上定位,后置滤芯本体能够沿U型件定向滑动,U型件起支撑以及导向的作用,滤芯出水环插入出水环定位孔后,推动进水管沿后置滤芯本体方向滑动,直到滤芯进水环嵌入到进水环定位孔内定位,扭簧的作用下,使得压板翻转,滤芯进水环与进水管接头之间通过两个压板压紧定位,使得滤芯进水环不能从进水管接头拔出,同时滤芯出水环不能够从水环定位孔拔出,实现后置滤芯本体的安装定位;当需要拆出后置滤芯本体时,把两个得压板翻转至与滤芯进水环和进水管接头错位后,整个后置滤芯本体以及进水管均能沿水平方向滑动,滤芯出水环从出水环定位孔拔出,滤芯进水环能够从进水环定位孔拉出,实现后置滤芯本体的拆出;该结构的后置滤芯本体拆装简单,极大限度地提高后置滤芯本体的更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提水桶和整个回流控制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后置过滤装置中后置滤芯本体安装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后置过滤装置中后置滤芯本体被松开定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拆出接头夹紧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接头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水机与提水桶的回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后置过滤装置(C);所述后置过滤装置(C)包括有后置滤芯本体(C4)和底板(C11);所述底板(C11)上固定有接头固定支架(C1)、导向环(C9)和进水管(C10);所述接头固定支架(C1)与导向环(C9)之间设置有两个开口向上的U型件(C3);所述U型件(C3)固定在底板(C11)上;所述后置滤芯本体(C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滤芯出水管(C401)和滤芯进水管(C402);所述U型件(C3)两内侧表面之间的间距为U型槽宽;所述滤芯出水管(C401)的外管直径、滤芯进水管(C402)的外管直径和U型槽宽均相等;所述滤芯出水管(C401)嵌入到其中一个U型件(C3)内;所述滤芯进水管(C402)嵌入到另一个U型件(C3)内;所述接头固定支架(C1)上固定有固定接头(C2);所述滤芯出水管(C401)的末端设置有滤芯出水环(C401a);所述固定接头(C2)上靠近后置滤芯本体(C4)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出水环定位孔(C201);所述出水环定位孔(C201)的直径等于滤芯出水环(C401a)的外圈直径;所述滤芯出水环(C401a)嵌入到出水环定位孔(C201)内;/n所述滤芯进水管(C402)的末端设置有滤芯进水环(C402a);所述进水管(C10)的管身与导向环(C9)的内圈相匹配;所述进水管(C10)穿过导向环(C9);所述进水管(C10)上靠近后置滤芯本体(C4)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接头(C1001);所述进水管接头(C1001)一端与进水管(C10)相接通;进水管接头(C1001)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环定位孔(C1001a);所述滤芯进水环(C402a)的外圆直径等于进水环定位孔(C1001a)的直径;所述滤芯进水环(C402a)嵌入到进水环定位孔(C1001a)内;/n所述底板(C11)上固定有侧板(C5);所述侧板(C5)上设置有接头夹紧装置;所述接头夹紧装置包括有转轴(C8)和套在转轴(C8)外的扭簧(C7);所述转轴(C8)的两端均设置有铰接块(C801);所述铰接块(C801)与底板(C11)相固定连接;所述铰接块(C801)与转轴(C8)转动连接;所述扭簧(C7)一端固定在转轴(C8)的轴身上;扭簧(C7)另一端固定在底板(C11)上;所述转轴(C8)上固定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压板(C6);其中一块压板(C6)的内侧端面压紧在滤芯进水环(C402a)上靠近后置滤芯本体(C4)的一个端面;另一块压板(C6)的内侧端面压紧在进水管接头(C1001)上远离后置滤芯本体(C4)的一个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机与提水桶的回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后置过滤装置(C);所述后置过滤装置(C)包括有后置滤芯本体(C4)和底板(C11);所述底板(C11)上固定有接头固定支架(C1)、导向环(C9)和进水管(C10);所述接头固定支架(C1)与导向环(C9)之间设置有两个开口向上的U型件(C3);所述U型件(C3)固定在底板(C11)上;所述后置滤芯本体(C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滤芯出水管(C401)和滤芯进水管(C402);所述U型件(C3)两内侧表面之间的间距为U型槽宽;所述滤芯出水管(C401)的外管直径、滤芯进水管(C402)的外管直径和U型槽宽均相等;所述滤芯出水管(C401)嵌入到其中一个U型件(C3)内;所述滤芯进水管(C402)嵌入到另一个U型件(C3)内;所述接头固定支架(C1)上固定有固定接头(C2);所述滤芯出水管(C401)的末端设置有滤芯出水环(C401a);所述固定接头(C2)上靠近后置滤芯本体(C4)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出水环定位孔(C201);所述出水环定位孔(C201)的直径等于滤芯出水环(C401a)的外圈直径;所述滤芯出水环(C401a)嵌入到出水环定位孔(C201)内;
所述滤芯进水管(C402)的末端设置有滤芯进水环(C402a);所述进水管(C10)的管身与导向环(C9)的内圈相匹配;所述进水管(C10)穿过导向环(C9);所述进水管(C10)上靠近后置滤芯本体(C4)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接头(C1001);所述进水管接头(C1001)一端与进水管(C10)相接通;进水管接头(C1001)另一端设置有进水环定位孔(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红标
申请(专利权)人:津贝特汕头环保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