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轿门电梯轿厢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89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无轿门电梯轿厢保护装置,属于电梯技术领域。装置包括与信号处理器相通信的柔性传感器,柔性传感器设于电梯轿厢入口下部的轿厢平台上,并位于轿厢平台与电梯井道内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弥补光幕保护系统存在的盲区,有效避免无轿门电梯轿厢入口下部的物体或乘客肢体在电梯轿厢运行时与电梯井道内壁或厅门内壁直接接触而造成的伤害,提高物体或乘客的安全性。

A car protection device for elevator without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轿门电梯轿厢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是涉及一种无轿门电梯轿厢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电梯分为有轿门电梯和无轿门电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梯井道利用率的不断提高,无轿门电梯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受到电梯井道窄小客户的关注和青睐。由于无轿门电梯没有轿门的保护,无轿门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物体或乘客的肢体可直接与电梯的井道内壁或电梯的厅门内壁接触,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乘客或物体与厅门内壁或电梯井道内壁直接接触带来的伤害,通常在无轿门电梯轿厢中采用光幕系统对物体或乘客进行保护。如中国专利CN201914821U公开了一种无轿门电梯门入口处的安全光幕系统,包括接收装置、发射装置等,发射装置、接收装置之间没有障碍物时,发射装置发出的光信号能够顺利到达接收装置,当电梯轿厢入口处有阻挡物时,接收装置无法顺利接受到光信号,接收装置发送有效信号至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进而控制无轿门电梯轿厢执行相应的动作。然而,上述光幕保护系统,其接收装置和发射装置分别设置在轿厢入口的两侧,但对于轿厢入口下部区域存在检测盲区,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物体或乘客肢体可能穿过检测盲区直接与电梯井道内壁或厅门内壁直接接触,进而对物体或乘客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避免无轿门电梯轿厢入口下部的物体或乘客肢体与电梯井道内壁或厅门内壁直接接触带来伤害的无轿门电梯轿厢保护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轿门电梯轿厢保护装置,包括柔性传感器和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包括轿厢入口、轿厢平台,及连接所述轿厢平台的轿厢侧壁,所述柔性传感器设于轿厢入口处,所述柔性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轿厢平台上,且所述柔性传感器位于轿厢平台与电梯井道内壁之间。优选地,所述柔性传感器的表面与轿厢平台的表面齐平,或所述柔性传感器的表面低于轿厢平台的表面。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采集器柔性传感器的状态信号并将柔性传感器的状态信号发送电梯控制器的信号处理器,所述柔性传感器与信号处理器相通信连接。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器设于轿厢侧壁上。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柔性传感器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相通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无轿门电梯轿厢保护装置,通过在电梯轿厢入口下部的轿厢平台上设置柔性传感器,弥补了无轿门电梯入口处光幕保护系统存在的盲区,可有效避免无轿门电梯轿厢入口下部的物体或乘客肢体在电梯轿厢运行时与电梯井道内壁或厅门内壁直接接触而造成的伤害,提高物体或乘客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0、柔性传感器,20、信号处理器,30、电梯轿厢,31、轿厢入口,32、轿厢平台,33、轿厢侧壁,40、曳引机,50、电梯井道,60、电梯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无轿门电梯轿厢保护装置,能够避免无轿门电梯轿厢入口31下部的物体或乘客肢体与电梯井道50内壁或厅门内壁直接接触带来的伤害,进而保护物体或乘客。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无轿门电梯轿厢保护装置,包括柔性传感器10和信号处理器20,柔性传感器10与信号处理器20相通信连接。其中,电梯轿厢30包括轿厢入口31、轿厢平台32和轿厢侧壁33,轿厢入口31的下部设置所述轿厢平台32,轿厢侧壁33连接轿厢平台32。柔性传感器10设于轿厢入口31处,并且柔性传感器10固定于轿厢平台32上,且柔性传感器10位于轿厢平台32与电梯井道50内壁之间,用于检测是否受到挤压力;信号处理器20设于电梯轿厢30的轿厢侧壁33上,用于采集柔性传感器10的状态信号并将柔性传感器10的状态信号发送至电梯控制器60,电梯控制器60通过曳引机40控制电梯轿厢30制动,并通过控制曳引机40控制电梯轿厢30以低速状态行驶至接收到有效信号前的位置。进一步地,柔性传感器10具有一定的压缩行程,以使被挤压的物体或乘客肢体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减少对物体或乘客肢体造成的伤害。实施时,以柔性传感器10的表面与轿厢平台32的表面齐平,或者柔性传感器10的表面低于轿厢平台32的表面为最佳。柔性传感器10采用上述布置方式,一方面可有效避免物体或乘客肢体对柔性传感器10的误挤压,另一方面可弥补无轿门电梯轿厢入口31处光幕保护系统的漏洞,给予物体或乘客更好的保护。本实施例中,柔性传感器10与信号处理器20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相通信连接。工作时,无轿门电梯轿厢30以预设速度在电梯井道50内行驶,轿厢平台32与电梯井道50或厅门产生相对运动,当物体遗漏在电梯轿厢入口31下部的柔性传感器10上或物体卡在柔性传感器10与电梯井道50壁之间时,轿厢平台32带动物体移动,物体在受到电梯井道50壁或厅门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挤压柔性传感器10,柔性传感器10输出一有效信号至信号处理器20,信号处理器20采集柔性传感器10的状态信号并将状态信号发送至电梯控制器60,电梯控制器60根据信号处理器20采集的柔性传感器10的状态信号,通过控制曳引机40控制电梯轿厢30制动,并通过控制曳引机40控制电梯轿厢30以低速状态反向行驶至接收到有效信号产生的位置,以便于解除被挤压的物体。或者无轿门电梯轿厢30以预设速度在电梯井道50内行驶,乘客肢体卡在柔性传感器10与电梯井道50壁或厅门之间,柔性传感器10受到挤压力,柔性传感器10输出一有效信号至信号处理器20,信号处理器20采集柔性传感器10的状态信号并将状态信号发送至电梯控制器60,电梯控制器60根据信号处理器20采集的柔性传感器10的状态信号,通过控制曳引机40控制电梯轿厢30制动,并通过控制曳引机40控制电梯轿厢30以低速状态反向行驶至接收到有效信号产生的位置,以便于解除被卡住的乘客肢体。本技术弥补了无轿门电梯入口处光幕保护系统存在的盲区,能够避免无轿门电梯轿厢入口31下部的物体或乘客肢体在电梯轿厢30运行时与电梯井道50内壁或厅门内壁直接接触而造成的伤害,提高物体或乘客的安全性。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技术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技术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技术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技术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轿门电梯轿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传感器和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包括轿厢入口、轿厢平台,及连接所述轿厢平台的轿厢侧壁,所述柔性传感器设于轿厢入口处,所述柔性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轿厢平台上,且所述柔性传感器位于轿厢平台与电梯井道内壁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轿门电梯轿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传感器和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包括轿厢入口、轿厢平台,及连接所述轿厢平台的轿厢侧壁,所述柔性传感器设于轿厢入口处,所述柔性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轿厢平台上,且所述柔性传感器位于轿厢平台与电梯井道内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轿门电梯轿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传感器的表面与轿厢平台的表面齐平,或所述柔性传感器的表面低于轿厢平台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志钦汤加坡韩羽成
申请(专利权)人:德普家用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