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俊祥专利>正文

一种危废处理用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83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危废处理用回收装置,包括外壳和回收箱,所述外壳的下端面转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外壳的上端开口处卡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两侧均固定有把手,所述外壳的内部底端固定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通过隔板固定在外壳的内部一侧,所述竖板的下端中间处开设有通槽,所述外壳的后端面下侧开设有观测窗,所述回收箱放置在外壳的内部前端,所述回收箱的上端面前端贯穿安装有进料管,所述回收箱的上端面后端贯穿安装有排料管,所述回收箱的上端面四角处均固定有吊环,所述外壳的前端面下侧中间处固定有连接座,且连接座上插接有插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可进行紧急处理,安全防护性高和存储量大,便于运输的优点。

A recovery device for hazardous wast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危废处理用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回收装置
,具体为一种危废处理用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3亿吨。由于危险废物带来的严重污染和潜在的严重影响,在工业发达国家危险废物已称为"政治废物"。现有的危险废物回收装置多防护性较差,且本身通过多层材质进行危险品的隔离,但回收装置为可持续利用产品,在重复使用中容易被危险品腐蚀,造成泄漏情况,现有装置无法有效的进行处理,无法预留出紧急处理时间,使用极为不便;且现有装置多通过人工进行携带,且其储存量较低,无法处理大批量的危险废液,运输困难,容易造成救援的延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废处理用回收装置,具备可进行紧急处理,安全防护性高和存储量大,便于运输的优点,解决现有装置安全防护性低和储存量小和使用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危废处理用回收装置,包括外壳和回收箱,所述外壳的下端面转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外壳的上端开口处卡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两侧均固定有把手,所述外壳的内部底端固定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通过隔板固定在外壳的内部一侧,所述竖板的下端中间处开设有通槽,所述外壳的后端面下侧开设有观测窗,所述回收箱放置在外壳的内部前端,所述回收箱的上端面前端贯穿安装有进料管,所述回收箱的上端面后端贯穿安装有排料管,所述回收箱的上端面四角处均固定有吊环,所述外壳的前端面下侧中间处固定有连接座,且连接座上插接有插销。优选的,所述万向轮共设有四个,且四个万向轮呈阵列分布,所述外壳的下端面中间处固定有加厚板。优选的,所述顶盖背离把手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锁扣,且锁扣卡接在外壳对应的锁扣用槽上。优选的,所述观测窗内嵌入安装有透明玻璃,所述观测窗对应通槽,所述外壳的后端面上侧固定有推杆。优选的,所述进料管和排料管的上端均螺纹安装有密封盖,所述排料管呈L型,且排料管的下端位于回收箱的底端,所述排料管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吸料口。优选的,所述回收箱的内部包裹有耐腐层,所述耐腐层为氟橡胶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回收箱和观测窗,推动推杆使本装置通过万向轮的转动移动,到达工作地点,使用者通过把手打开顶盖,将外壳内隔板上放置的耐腐蚀水泵取出,通过水泵进行危险废液的吸取,通过进料管将废液注入回收箱内,通过耐腐层提高耐腐蚀性能,回收完毕将进料管用密封盖密封,当回收箱内填充满,装置的重量较高,通过连接座与外部的牵引车连接,通过插销固定,提高存储量的同时便于运输,通过外部设备连接排料管,废料从吸料口进入后排出回收箱,当发生回收箱破损泄漏情况时,废料进入外壳内,通过通槽流入隔板的下端,工作人员通过观测窗可及时发现泄漏,进行紧急排料处理,通过加厚板对外壳的底部进行加固,避免泄漏后腐蚀外壳的底板,回收箱损坏后,通过外部吊车连接吊环,将回收箱取出后进行跟换,少部分部件进行更换,降低成本损耗,通过外壳和加厚板提供防护,避免泄漏,通过观测窗可及时发现泄漏情况,避免危害扩大,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可有效进行防护,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回收箱;3、耐腐层;4、万向轮;5、加厚板;6、进料管;7、锁扣;8、吊环;9、把手;10、顶盖;11、连接座;12、插销;13、排料管;14、吸料口;15、通槽;16、观测窗;17、竖板;18、隔板;19、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危废处理用回收装置,包括外壳1和回收箱2,外壳1的下端面转动安装有万向轮4,外壳1的上端开口处卡接有顶盖10,顶盖10的两侧均固定有把手9,顶盖10背离把手9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锁扣7,且锁扣7卡接在外壳1对应的锁扣用槽上,通过锁扣7将顶盖10固定在外壳1的开口处。外壳1的内部底端固定有竖板17,竖板17将回收箱2隔离,竖板17的一侧通过隔板18固定在外壳1的内部一侧,通过隔板18可以放置耐腐蚀水泵和危险废液的收取设备,竖板17的下端中间处开设有通槽15,外壳1的后端面下侧开设有观测窗16,观测窗16内嵌入安装有透明玻璃,观测窗16对应通槽15,外壳1的后端面上侧固定有推杆19。回收箱2放置在外壳1的内部前端,回收箱2的内部包裹有耐腐层3,耐腐层3为氟橡胶材质,回收箱2的上端面前端贯穿安装有进料管6,回收箱2的上端面后端贯穿安装有排料管13,进料管6和排料管13的上端均螺纹安装有密封盖,排料管13呈L型,且排料管13的下端位于回收箱2的底端,排料管13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吸料口14,回收箱2的上端面四角处均固定有吊环8。外壳1的前端面下侧中间处固定有连接座11,且连接座11上插接有插销12,推动推杆19使本装置通过万向轮4的转动移动,到达工作地点,使用者通过把手9打开顶盖10,将外壳1内隔板18上放置的耐腐蚀水泵取出,通过水泵进行危险废液的吸取,通过进料管6将废液注入回收箱2内,通过耐腐层3提高耐腐蚀性能,回收完毕将进料管6用密封盖密封,当回收箱2内填充满,装置的重量较高,通过连接座11与外部的牵引车连接,通过插销12固定,提高存储量的同时便于运输,通过外部设备连接排料管13,废料从吸料口14进入后排出回收箱2,当发生回收箱2破损泄漏情况时,废料进入外壳1内,通过通槽15流入隔板18的下端,工作人员通过观测窗16可及时发现泄漏,进行紧急排料处理,通过加厚板5对外壳1的底部进行加固,避免泄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危废处理用回收装置,包括外壳(1)和回收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下端面转动安装有万向轮(4),所述外壳(1)的上端开口处卡接有顶盖(10),所述顶盖(10)的两侧均固定有把手(9),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固定有竖板(17),所述竖板(17)的一侧通过隔板(18)固定在外壳(1)的内部一侧,所述竖板(17)的下端中间处开设有通槽(15),所述外壳(1)的后端面下侧开设有观测窗(16),所述回收箱(2)放置在外壳(1)的内部前端,所述回收箱(2)的上端面前端贯穿安装有进料管(6),所述回收箱(2)的上端面后端贯穿安装有排料管(13),所述回收箱(2)的上端面四角处均固定有吊环(8),所述外壳(1)的前端面下侧中间处固定有连接座(11),且连接座(11)上插接有插销(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废处理用回收装置,包括外壳(1)和回收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下端面转动安装有万向轮(4),所述外壳(1)的上端开口处卡接有顶盖(10),所述顶盖(10)的两侧均固定有把手(9),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固定有竖板(17),所述竖板(17)的一侧通过隔板(18)固定在外壳(1)的内部一侧,所述竖板(17)的下端中间处开设有通槽(15),所述外壳(1)的后端面下侧开设有观测窗(16),所述回收箱(2)放置在外壳(1)的内部前端,所述回收箱(2)的上端面前端贯穿安装有进料管(6),所述回收箱(2)的上端面后端贯穿安装有排料管(13),所述回收箱(2)的上端面四角处均固定有吊环(8),所述外壳(1)的前端面下侧中间处固定有连接座(11),且连接座(11)上插接有插销(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废处理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4)共设有四个,且四个万向轮(4)呈阵列分布,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俊祥南天冯亮陈守省
申请(专利权)人:常俊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