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世红专利>正文

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及双坡阁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711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19
本申请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及双坡阁楼,其中单破阁楼包括坡屋面板,坡屋面板上设置有空间扩展口,空间扩展口上设置有顶篷,顶篷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升降支撑柱,所述顶篷可绕铰接有第一升降支撑柱的一侧旋转;所述顶篷通过墙板与坡屋面板可拆卸的连接,相邻墙板间通过连接板可拆卸的进行连接,所述顶篷与所述墙板形成阁楼的扩展封闭空间。通过顶篷的可开合的设置,将其改成为可升降和折叠并能有效提高坡屋顶阁楼使用面积和空间,且折叠关闭可恢复坡顶原貌的新型坡顶阁楼。

A kind of loft with variable space and double sl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及双坡阁楼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及双坡阁楼。
技术介绍
现在有很多房屋屋顶都采用坡屋顶结构,但不少坡屋顶结构是10cm左右的现浇混凝土层,再在现浇混凝土上铺琉璃瓦,这种结构的坡屋顶有以下明显的问题不少坡屋面是零标高起坡,顶部由于坡屋面限制,建阁楼有效利用率不高。现有关在坡屋顶开天窗主要是解决通风和釆光问题,但对解决隔热问题和提高顶部阁楼利用率意义不大,而且天窗只能开较小尺寸,若开较大尺寸将进一步降低隔热效果,同时也将改变坡屋面外观和色调,影响整体风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及双坡阁楼,解决了阁楼空间扩展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包括坡屋面板,坡屋面板上设置有空间扩展口,空间扩展口上设置有顶篷,顶篷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升降支撑柱,所述顶篷可绕铰接有第一升降支撑柱的一侧旋转;所述顶篷通过墙板与坡屋面板可拆卸的连接,相邻墙板间通过连接板可拆卸的进行连接,所述顶篷与所述墙板形成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包括坡屋面板,其特征在于,坡屋面板(4)上设置有空间扩展口,空间扩展口上设置有顶篷(2),顶篷(2)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升降支撑柱(7),所述顶篷(2)可绕铰接有第一升降支撑柱(7)的一侧旋转;所述顶篷(2)通过墙板与坡屋面板(4)可拆卸的连接,相邻墙板间通过连接板(12)可拆卸的进行连接,所述顶篷(2)与所述墙板形成阁楼的扩展封闭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包括坡屋面板,其特征在于,坡屋面板(4)上设置有空间扩展口,空间扩展口上设置有顶篷(2),顶篷(2)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升降支撑柱(7),所述顶篷(2)可绕铰接有第一升降支撑柱(7)的一侧旋转;所述顶篷(2)通过墙板与坡屋面板(4)可拆卸的连接,相邻墙板间通过连接板(12)可拆卸的进行连接,所述顶篷(2)与所述墙板形成阁楼的扩展封闭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篷(2)还连接有第二升降支撑柱(1),第二升降支撑柱(1)用于升降和旋转所述顶篷(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扩展口上固定有洞框板(6),顶篷(2)包括顶板以及顶板下方设置的下沿板(3),当顶篷(2)旋转与坡屋面板(4)扣合时,所述下沿板(3)位于所述洞框板(6)的上方且接触面相互贴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包括前墙板(9)、后墙板(10)和侧墙板(11),前墙板(9)和后墙板(10)相对设置,侧墙板(11)连接于前墙板(9)和后墙板(10)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11)与顶篷(2)通铰接,所述前墙板(9)和后墙板(10)的下端与所述洞框板(6)铰接;所述前墙板(9)包括折叠板(23)和固定板,固定板通过折叠板(23)与顶篷(2)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间可变的阁楼,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板(9)、侧墙板(11)和后墙板(10)的下端与所述洞框板(6)铰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红
申请(专利权)人:刘世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