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水体下调蓄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694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观水体下调蓄池,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柱的顶端,所述安装柱为圆柱体,所述安装柱上设置有所述落水盘A和所述落水盘B,所述落水盘A设置在所述落水盘B的上方,所述落水盘A和所述落水盘B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安装柱安装在所述观赏池的中间位置,所述观赏池设置在所述蓄水罐的顶端,所述蓄水罐为圆柱体,所述蓄水罐的首端安装有所述动力箱A,所述动力箱A的顶端安装有所述上盖,所述上盖和所述动力箱A的首端安装有所述锁扣,所述动力箱A的下表面和所述蓄水罐的底部之间安装有所述进污管,所述动力箱A的右侧设置有所述排污管,所述观赏池的下表面安装有所述动力箱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雨水回收节约成本的功能。

A landscape water storage 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水体下调蓄池
本技术涉及景观水池调节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景观水体下调蓄池。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雨水径流量增大,将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时储存在调蓄池中,待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水排出,以削减洪峰流量,降低下游雨水干管的管径,提高区域的排水标准和防洪能力,减少内涝灾害。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主要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留期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达到既能规避雨水洪峰,提高雨水利用率,又能控制初期雨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有些城镇景观地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物或分流制排水系统排放的初期雨水已成为较高的溢流污染或初期雨水暂时储存在调蓄池中,待降雨结束后,再将储存的雨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达到控制面源污染、保护水体水质的目的。雨水利用工程中,为满足雨水利用的要求而设置调蓄池储存雨水,储存的雨水净化后可综合利用。对需要控制面源污染、削减排水管道峰值流量防止地面积水或需提高雨水利用程度的城镇,宜设置雨水调蓄池。技术内容(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观水体下调蓄池,包括出水口(1)、落水盘A(2)、落水盘B(3)、安装柱(4)、观赏池(5)、上盖(6)、锁扣(7)、动力箱A(8)、进污管(9)、蓄水罐(10)、排污管(11)、挂环(12)、进口(13)、动力箱B(14)、抽水管(15)、进水管(16)、安装槽(17)、登梯(18)、过滤罐(19)、法兰(20)、电子液位计(21)、孔洞(22)、过滤层(23)、活性炭层(24)、支架(25)、紫外线杀菌灯(26)、盖板(27)、固定板(28)和出水管(29),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设置在所述安装柱(4)的顶端,所述安装柱(4)为圆柱体,所述安装柱(4)上设置有所述落水盘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水体下调蓄池,包括出水口(1)、落水盘A(2)、落水盘B(3)、安装柱(4)、观赏池(5)、上盖(6)、锁扣(7)、动力箱A(8)、进污管(9)、蓄水罐(10)、排污管(11)、挂环(12)、进口(13)、动力箱B(14)、抽水管(15)、进水管(16)、安装槽(17)、登梯(18)、过滤罐(19)、法兰(20)、电子液位计(21)、孔洞(22)、过滤层(23)、活性炭层(24)、支架(25)、紫外线杀菌灯(26)、盖板(27)、固定板(28)和出水管(29),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设置在所述安装柱(4)的顶端,所述安装柱(4)为圆柱体,所述安装柱(4)上设置有所述落水盘A(2)和所述落水盘B(3),所述落水盘A(2)设置在所述落水盘B(3)的上方,所述落水盘A(2)和所述落水盘B(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安装柱(4)安装在所述观赏池(5)的中间位置,所述观赏池(5)设置在所述蓄水罐(10)的顶端,所述蓄水罐(10)为圆柱体,所述蓄水罐(10)的首端安装有所述动力箱A(8),所述动力箱A(8)的顶端安装有所述上盖(6),所述上盖(6)和所述动力箱A(8)的首端安装有所述锁扣(7),所述动力箱A(8)的下表面和所述蓄水罐(10)的底部之间安装有所述进污管(9),所述动力箱A(8)的右侧设置有所述排污管(11),所述观赏池(5)的下表面安装有所述动力箱B(14),且所述动力箱B(14)设置在所述安装柱(4)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柱(4)中设置有所述出水管(29),所述出水管(29)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箱B(14)连接,所述安装柱(4)的左侧设置有所述进口(13),且所述进口(13)上安装有所述盖板(27),所述盖板(27)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所述盖板(27)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所述挂环(12),且所述挂环(12)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观赏池(5)下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所述进水管(16),且所述进水管(16)的一端与所述观赏池(5)连接,所述进水管(16)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罐(19)连接,所述过滤罐(19)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污管(9)连接,所述动力箱B(14)的下表面安装有所述抽水管(15),且所述抽水管(15)的另一端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