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谐振腔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24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技术领域,针对冷却结构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谐振腔的冷却结构,包括DEE上板和DEE下板,还包括:上冷却板,上冷却板与DEE上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上冷却板上设有上冷却槽;下冷却板,下冷却板与DEE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冷却板上设有下冷却槽;DEE连接板,DEE连接板的顶部与DEE上板固定连接,DEE连接板的底部与DEE下板固定连接,DEE连接板上设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连通上冷却槽和下冷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冷却结构存在的结构复杂和结构不紧凑的问题。

Cooling structure of a reson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谐振腔的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谐振腔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医用回旋加速器应用于医疗研究领域。高频系统是医用回旋加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频谐振腔体在高频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谐振腔在功率源馈入功率的前提下,在加速电极缝隙处建立产生高频电场,在加速电极缝隙处产生高压用于加速质子,同时在中心区产生高压从离子源拉出质子粒子。在回旋加速器工作过程中,谐振腔的局部温度会非常高,需要冷却系统进行降温。现有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结构和外部冷却循环系统,由外部冷却循环系统提供冷却液,冷却液通过在冷却结构内流动实现谐振腔的冷却。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在现有冷却结构中预设冷却水管,由冷却水管实现冷却液的流动,从而带走DEE板上的热量。但是,现有的冷却结构预设冷却水管的方式,存在结构复杂和结构不紧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谐振腔的冷却结构,能避免现有冷却结构存在的结构复杂和结构不紧凑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谐振腔的冷却结构,包括DEE上板和DEE下板,还包括:上冷却板,上冷却板与DEE上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上冷却板上设有上冷却槽;下冷却板,下冷却板与DEE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冷却板上设有下冷却槽;DEE连接板,DEE连接板的顶部与DEE上板固定连接,DEE连接板的底部与DEE下板固定连接,DEE连接板上设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连通上冷却槽和下冷却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方案中,上冷却槽和上冷却槽通过连接通道接通,冷却液能在DEE上板和DEE下板之间流通,这种结构能同时对DEE上板和DEE下板进行冷却,上下流动的方式还能提升对DEE板的冷却效果;2)通过开设冷却槽的方式替代现有预设冷却水管的方式,在简化结构的同时还使冷却结构更紧凑;3)冷却槽还能避免冷却水管容易出现的受热变形的问题(冷却水管直接与DEE下板或DEE上板接触受热易变形)。本方案能解决现有冷却结构存在的结构复杂和结构不紧凑的问题。进一步,连接通道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上冷却槽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通道与下冷却槽的第一端连通,上冷却槽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通道与下冷却槽的第二端连通。有益效果:通过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不仅实现了冷却液的上下流通,还能实现冷却液在上冷却板和下冷却板之间的循坏流动,通过循环流动能进一步提升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进一步,下冷却槽包括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第一冷却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冷却入口和第一冷却出口,第二冷却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冷却入口和第二冷却出口;上冷却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三冷却入口和第三冷却出口;第一连接通道的底部与第一冷却出口连通,第一连接通道的顶部与第三冷却入口连通;第二连接通道的顶部与第三冷却出口连通,第二连接通道的底部与第二冷却入口连通。有益效果:冷却液从第一冷却入口流入第一冷却槽,然后从第一冷却槽的第一冷却出口流出,流经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三冷却入口进入上冷却槽(由DEE下板流动到DEE上板),然后从上冷却槽的第三冷却出口流出,流经第二连接通道和第二冷却入口进入第二冷却槽(由DEE上板流回DEE下板),最后从第二冷却槽的第二冷却出口流出。本方案有效地实现了冷却液的流动和循环,有利于提升对DEE上板和DEE下板的冷却效果,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和工作稳定的特点。进一步,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短路杆,短路杆与下冷却板的底部垂直且固定连接,短路杆内设有入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入水通道与第一冷却入口连通,出水通道与第二冷却出口连通。有益效果:短路杆内的入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分别与外部的循环系统连通,短路杆的设置既有利于冷却液循环流动,还有利于操作使用。进一步,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短路盘,短路盘与短路杆固定连接,短路盘的底部还设有支撑杆。有益效果:短路盘用于安装、固定和支撑整个冷却结构,有利于保持冷却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安装盘,安装盘与短路盘的支撑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短路杆的顶部固设有上支撑头,短路杆的下部固设有下支撑头,上支撑头与下冷却板固定连接,下支撑头与短路盘固定连接。有益效果:上支撑头和下支撑头既能支撑短路杆,又能辅助密封短路杆,能提升冷却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DEE上板上设有与上冷却板轮廓相似的上安装槽,上冷却板固定连接于DEE上板的上安装槽内;DEE下板上设有与下冷却板轮廓相似的下安装槽,下冷却板固定连接于DEE下板的下安装槽内。有益效果:上安装槽和下安装槽的设置,有利于上冷却板和下冷却板的安装和固定,能提升冷却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上冷却板与DEE上板通过钎焊焊接固定;下冷却板与DEE下板通过钎焊焊接固定。有益效果:钎焊有利于提升冷却结构的密封效果(防止冷却液泄漏),还有利于保持冷却结构的真空环境。进一步,上冷却槽的横截面为“V”形。有益效果:通入冷却液后,与直线形冷却槽相比,“V”形的冷却槽能加长冷却液的流动路程,从而增加冷却液与DEE连接板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升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冷却结构的正视剖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一中冷却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冷却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二中下冷却槽的正视图;图5为本实施例二中上冷却槽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安装盘1、短路盘2、下支撑头31、上支撑头32、短路杆4、入水通道41、出水通道42、入水口43、出水口44、DEE下板501、下冷却板5、第一冷却槽51、第一冷却入口511、第一冷却出口512、第二冷却槽52、第二冷却入口521、第二冷却出口522、DEE连接板6、第一连接通道61、第二连接通道62、DEE上板701、上冷却板7、上冷却槽71、第三冷却入口711、第三冷却出口712。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谐振腔的冷却结构,包括安装盘1、短路盘2、短路杆4、DEE下板501、下冷却板5、DEE连接板6、DEE上板701和上冷却板7。其中,短路盘2的底部通过螺钉均匀固定安装有四根支撑杆,支撑杆上均一体成型有螺纹,支撑杆上均螺纹连接有两颗固定螺母,支撑杆均通过两颗固定螺母垂直且固定连接于安装盘1上;短路杆4的下部贯穿短路盘2和安装盘1,短路杆4的下部焊接固定有下支撑头31,下支撑头31通过螺钉垂直且固定连接于短路盘2上;短路杆4的顶部焊接固定有上支撑头32,上支撑头32通过螺钉垂直且固定连接于下冷却板5上。DEE上板701上一体成型有与上冷却板7轮廓相似的上安装槽,上冷却板7焊接固定于DEE上板701的上安装槽内;DEE下板501上一体成型有与下冷却板5轮廓相似的下安装槽,下冷却板5焊接固定于DEE下板501的下安装槽内。其中,下冷却板5与DEE下板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谐振腔的冷却结构,包括DEE上板和DEE下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上冷却板,上冷却板与DEE上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上冷却板上设有上冷却槽;/n下冷却板,下冷却板与DEE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冷却板上设有下冷却槽;/nDEE连接板,DEE连接板的顶部与DEE上板固定连接,DEE连接板的底部与DEE下板固定连接,DEE连接板上设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连通上冷却槽和下冷却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谐振腔的冷却结构,包括DEE上板和DEE下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冷却板,上冷却板与DEE上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上冷却板上设有上冷却槽;
下冷却板,下冷却板与DEE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冷却板上设有下冷却槽;
DEE连接板,DEE连接板的顶部与DEE上板固定连接,DEE连接板的底部与DEE下板固定连接,DEE连接板上设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连通上冷却槽和下冷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谐振腔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连接通道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
上冷却槽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通道与下冷却槽的第一端连通,上冷却槽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通道与下冷却槽的第二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谐振腔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下冷却槽包括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第一冷却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冷却入口和第一冷却出口,第二冷却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冷却入口和第二冷却出口;
上冷却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三冷却入口和第三冷却出口;
第一连接通道的底部与第一冷却出口连通,第一连接通道的顶部与第三冷却入口连通;
第二连接通道的顶部与第三冷却出口连通,第二连接通道的底部与第二冷却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谐振腔的冷却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中庞健马超凡赵良超陈末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