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缠绕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09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缠绕数据线,其结构包括外壳、外包层、数据接头、连接器、内包层、铜芯、卷线轮、转动轴、发条和固定支撑机构,该防缠绕数据线,通过在外壳底部设置了固定支撑机构,通过外框底部的吸盘体,能够将外壳进行固定于墙面上,同时顺时针转动旋钮,使旋钮带动螺杆在螺纹套内侧进行移动,使螺杆通过顶块带动压轮往左端进行移动,使压轮通过推块将滑杆往上端推动,使滑杆将外壳往上顶,达到了能够对卷线器进行固定支撑,并且防止数据线与地面接触脏乱的优点。

A new type of anti winding data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缠绕数据线
本技术涉及数据线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缠绕数据线。
技术介绍
数据线,其作用是来连接移动设备和电脑的,来达到数据传递或通信目的,通俗点说,就是连接电脑与移动设备用来传送视频、铃声、图片等文件的通路工具。许多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数码相机等)的充电和数据传输通常需要通过数据线来完成,数据线的线材部分一般包括有芯线和外包表皮,芯线通常有两根电源线和两根信号线,两根电源线包括一正极线和一负极线(即接地线),传统的数据线为了防止其相互缠绕在一起,往往设置在卷线器上,但是将数据线拉出时,往往是随意的将卷线器和数据线放置于地面上,这样使得使用一段时间后数据线脏乱,现有防缠绕数据线不易对卷线器进行固定支撑,并且不易调节卷线器的高度,导致数据线脏乱。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防缠绕数据线,解决了现有防缠绕数据线不易对卷线器进行固定支撑,并且不易调节卷线器的高度,导致数据线脏乱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防缠绕数据线,包括外壳、外包层、数据接头、连接器、内包层、铜芯、卷线轮、转动轴、发条和固定支撑机构,所述外包层贯穿于外壳前端,并且外包层缠绕于卷线轮内侧壁,所述外包层后端设置有数据接头,所述外包层与连接器后端无缝连接,所述外包层内部等距分布有铜芯,并且铜芯上端均粘接有内包层,所述卷线轮通过转动轴与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通过发条与卷线轮内侧弹性连接,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固定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外框、导向块、滑杆、弹簧、压块、推块、推动机构和吸盘体,所述滑杆与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框通过胶水与导向块上端无缝粘合,所述滑杆贯穿于导向块中部,并且滑杆沿着导向块内侧滑动,所述滑杆下端三分一处固定有压块,所述压块通过弹簧与导向块下端弹性连接,所述滑杆下端设置有推块,并且滑杆与推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框右下端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外框与吸盘体上端无缝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旋钮、螺杆、螺纹套、顶块和压轮,所述螺纹套与外框内部右下端无缝粘合,所述螺杆与螺纹套内侧壁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一端通过胶水与旋钮左端无缝粘合,并且螺杆另一端延伸至顶块右端相固定,所述压轮活动嵌套于顶块上端设置的凸块内侧。进一步的,所述旋钮上端设置有条形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推块下端设置有呈圆弧状的坡面。进一步的,所述压轮与推块上端的坡面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旋钮、螺杆、螺纹套和顶块中心线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进一步的,所述滑杆的最大移动距离为三厘米。进一步的,所述压块呈圆柱体状,并且压块的直径大于导向块上端通孔的内直径。进一步的,所述旋钮为高分子聚乙烯材质,耐腐蚀性强。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合金弹簧钢材质,耐腐蚀性强。(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防缠绕数据线不易对卷线器进行固定支撑,并且不易调节卷线器的高度,导致数据线脏乱的问题,通过在外壳底部设置了固定支撑机构,通过外框底部的吸盘体,能够将外壳进行固定于墙面上,同时顺时针转动旋钮,使旋钮带动螺杆在螺纹套内侧进行移动,使螺杆通过顶块带动压轮往左端进行移动,使压轮通过推块将滑杆往上端推动,使滑杆将外壳往上顶,达到了能够对卷线器进行固定支撑,并且防止数据线与地面接触脏乱的优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包层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支撑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外壳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推动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外壳-1、固定支撑机构-2、外包层-3、数据接头-4、连接器-5、内包层-6、铜芯-7、卷线轮-8、转动轴-9、发条-10、外框-21、导向块-22、滑杆-23、弹簧-24、压块-25、推块-26、推动机构-27、吸盘体-28、旋钮-271、螺杆-272、螺纹套-273、顶块-274、压轮-27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防缠绕数据线:包括外壳1、外包层3、数据接头4、连接器5、内包层6、铜芯7、卷线轮8、转动轴9、发条10和固定支撑机构2,外包层3贯穿于外壳1前端,并且外包层3缠绕于卷线轮8内侧壁,外包层3后端设置有数据接头4,外包层3与连接器5后端无缝连接,外包层3内部等距分布有铜芯7,并且铜芯7上端均粘接有内包层6,卷线轮8通过转动轴9与外壳1内部转动连接,转动轴9通过发条10与卷线轮8内侧弹性连接,外壳1底部设置有固定支撑机构2,固定支撑机构2包括外框21、导向块22、滑杆23、弹簧24、压块25、推块26、推动机构27和吸盘体28,滑杆23与外壳1底部固定连接,外框21通过胶水与导向块22上端无缝粘合,滑杆23贯穿于导向块22中部,并且滑杆23沿着导向块22内侧滑动,滑杆23下端三分一处固定有压块25,压块25通过弹簧24与导向块22下端弹性连接,滑杆23下端设置有推块26,并且滑杆23与推块26为一体化结构,外框21右下端设置有推动机构27,外框21与吸盘体28上端无缝连接。其中,所述推动机构27包括旋钮271、螺杆272、螺纹套273、顶块274和压轮275,所述螺纹套273与外框21内部右下端无缝粘合,所述螺杆272与螺纹套273内侧壁螺纹连接,所述螺杆272一端通过胶水与旋钮271左端无缝粘合,并且螺杆272另一端延伸至顶块274右端相固定,所述压轮275活动嵌套于顶块274上端设置的凸块内侧。其中,所述旋钮271上端设置有条形防滑纹,利于起到防滑的作用。其中,所述推块26下端设置有呈圆弧状的坡面,利于起到推动滑杆23进行移动的作用。其中,所述压轮275与推块26上端的坡面紧密贴合,利于起到推动滑杆23进行移动的作用。其中,所述旋钮271、螺杆272、螺纹套273和顶块274中心线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利于起到使顶块274平稳移动的作用。其中,所述滑杆23的最大移动距离为三厘米,利于起到带动外壳1高度进行调节的作用。其中,所述压块25呈圆柱体状,并且压块25的直径大于导向块22上端通孔的内直径,利于起到对滑杆23进行限位的作用。其中,所述旋钮271为高分子聚乙烯材质,耐腐蚀性强。其中,所述弹簧24为合金弹簧钢材质,耐腐蚀性强。根据上表得知,本案中弹簧24采用合金弹簧钢材质,可使其耐热性和耐蚀性大大增强,增加了其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缠绕数据线,包括外壳(1)、外包层(3)、数据接头(4)、连接器(5)、内包层(6)、铜芯(7)、卷线轮(8)、转动轴(9)和发条(10),所述外包层(3)贯穿于外壳(1)前端,并且外包层(3)缠绕于卷线轮(8)内侧壁,所述外包层(3)后端设置有数据接头(4),所述外包层(3)与连接器(5)后端无缝连接,所述外包层(3)内部等距分布有铜芯(7),并且铜芯(7)上端均粘接有内包层(6),所述卷线轮(8)通过转动轴(9)与外壳(1)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9)通过发条(10)与卷线轮(8)内侧弹性连接;/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撑机构(2),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固定支撑机构(2),所述固定支撑机构(2)包括外框(21)、导向块(22)、滑杆(23)、弹簧(24)、压块(25)、推块(26)、推动机构(27)和吸盘体(28),所述滑杆(23)与外壳(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框(21)通过胶水与导向块(22)上端无缝粘合,所述滑杆(23)贯穿于导向块(22)中部,并且滑杆(23)沿着导向块(22)内侧滑动,所述滑杆(23)下端三分一处固定有压块(25),所述压块(25)通过弹簧(24)与导向块(22)下端弹性连接,所述滑杆(23)下端设置有推块(26),并且滑杆(23)与推块(2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框(21)右下端设置有推动机构(27),所述外框(21)与吸盘体(28)上端无缝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缠绕数据线,包括外壳(1)、外包层(3)、数据接头(4)、连接器(5)、内包层(6)、铜芯(7)、卷线轮(8)、转动轴(9)和发条(10),所述外包层(3)贯穿于外壳(1)前端,并且外包层(3)缠绕于卷线轮(8)内侧壁,所述外包层(3)后端设置有数据接头(4),所述外包层(3)与连接器(5)后端无缝连接,所述外包层(3)内部等距分布有铜芯(7),并且铜芯(7)上端均粘接有内包层(6),所述卷线轮(8)通过转动轴(9)与外壳(1)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9)通过发条(10)与卷线轮(8)内侧弹性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撑机构(2),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固定支撑机构(2),所述固定支撑机构(2)包括外框(21)、导向块(22)、滑杆(23)、弹簧(24)、压块(25)、推块(26)、推动机构(27)和吸盘体(28),所述滑杆(23)与外壳(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框(21)通过胶水与导向块(22)上端无缝粘合,所述滑杆(23)贯穿于导向块(22)中部,并且滑杆(23)沿着导向块(22)内侧滑动,所述滑杆(23)下端三分一处固定有压块(25),所述压块(25)通过弹簧(24)与导向块(22)下端弹性连接,所述滑杆(23)下端设置有推块(26),并且滑杆(23)与推块(2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框(21)右下端设置有推动机构(27),所述外框(21)与吸盘体(28)上端无缝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亮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康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