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00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气缸内壁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气缸内设置有两个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另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撑板;每个所述撑板上均设置有第二气缸,每个所述撑板上均垂直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第二气缸上相对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螺纹杆,两个所述撑板上均连接有拉板。能够实现撑开肋骨,保证在撑开肋骨时,肋骨均匀受力,而且,在第二气缸及延长撑板的作用下,能够使撑开器适合不同形状的肋骨,是肋骨撑开的过程安全便捷。

A kind of rib spreader in general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
技术介绍
在外科手术中,有时需要在肋骨之间开口,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常用肋骨撑开器将肋骨撑开。目前公知公用的肋骨撑开器包括固定撑开臂、活动撑开臂、安装板和撑开机构,固定撑开臂与活动撑开臂相互平行设置并连接在同一安装板上,固定撑开臂与活动撑开臂在撑开机构的作用下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肋骨钩分别挂住肋骨,当固定撑开臂与活动撑开臂反向远离时,肋骨被撑开。但是,现有的某些撑开器,由于两条撑开臂是平行的,然而,肋骨不是平行的,这样很容易造成肋骨受力不均,导致肋骨损伤甚至断裂,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不同患者的肋骨形状不相同,现有的撑开器不能跟肋骨的形状保持吻合,也会造成肋骨受力不均,给患者增加痛苦。另外,现有的撑开器大部分是通过手动调节肋骨撑开器的开合度,由于不能精确控制和调节撑开器撑开的力量,不能选取大多数肋骨能够承受的力量来撑开肋骨,容易给患者带来痛苦。所以,提供一种能与肋骨吻合且在撑开肋骨时尽可能减少对肋骨伤害的撑开器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旨在解决现有的肋骨撑开器与肋骨接触时,肋骨受力不均,肋骨撑开力量不能更好的控制和调节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气缸内壁中间位置设置有凸出的圆柱形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气缸内设置有两个第一活塞,且两个所述第一活塞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活塞相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活塞杆,且所述第一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所述第一活塞杆另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撑板;每个所述撑板上均设置有第二气缸,每个所述第二气缸内设置有一个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有第二活塞杆,两个所述撑板上的第二活塞杆均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撑板上相背的一侧均垂直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沿所述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固定板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撑板平行的滑槽,所述第二气缸上相对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延伸至固定板的另一侧、且螺纹连接有螺母;两个所述撑板上第二活塞杆相对的一端均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另一端向所在撑板的方向弯折。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撑板铰接有延长撑板,所述延长撑板与所述撑板设置有相同的第二气缸、固定板与拉板。更进一步地,所述拉板朝向撑板的一面上设置有医用橡胶垫。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拉板转动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气缸的两个活塞杆腔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塞杆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气缸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二弹簧。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提供的一种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撑板,所述第一气缸内壁中间位置设置有凸出的圆柱形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气缸内设置有两个第一活塞,且两个所述第一活塞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活塞相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活塞杆,且所述第一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所述第一活塞杆另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撑板;每个所述撑板上均设置有第二气缸,每个所述第二气缸内设置有一个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有第二活塞杆,两个所述撑板上的第二活塞杆均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撑板上均垂直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沿所述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固定板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撑板平行的滑槽,所述第二气缸上相对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延伸至固定板的另一侧、且螺纹连接有螺母;两个所述撑板上第二活塞杆相对的一端均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另一端向肋骨方向弯折。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通过向第一气缸的空腔内充入无菌气体,两个活塞杆由第一气缸向外伸出,进一步带动两个撑板相背运动,能够使拉板接触到肋骨,由于肋骨不是平行的,可能会出现拉板接触不到肋骨的情况,通过向每个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腔内充入无菌气体,由第二活塞带动活塞杆向第二气缸内收缩运动,进一步带动每个拉板紧扣在肋骨上,进一步由第一气缸内的两个活塞杆相背运动,从而带动拉板实现肋骨的撑开。两个撑板均设置有延长撑板,且延长撑板与撑板铰接,实现撑开器能够适应不同的肋骨撑开动作,防止肋骨受力集中带来损伤,给患者造成痛苦,撑板上还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贯穿有滑槽,实现第二气缸能够在固定板移动并由螺母固定,进一步实现方便选择肋骨撑开的位置。拉板上的医用橡胶可减轻对肋骨的伤害,撑开结束后,由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内的无菌气体释放,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内的弹簧进一步使撑板和拉板恢复到原位,实现肋骨复位的运动速度可控制,进一步减轻对肋骨的伤害。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气缸、11-第一进气口、12-第一活塞、13-第一活塞杆、14-第一进气管、15-第一控制阀、16-第一弹簧、2-第二气缸、21-第二活塞、22-第二活塞杆、23-螺纹杆、24-螺母、25-第二进气口、26-第二进气管、27-第二控制阀、28-第二弹簧、3-撑板、31-固定板、311-滑槽、4-连接杆、5-拉板、51-医用橡胶垫、6-延长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有效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与现有技术相比,参见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撑板,撑板还铰接有延长撑板,撑板还设置有固定板,第二气缸在固定板的滑槽内可实现滑动运动,肋骨撑开装置简单,撑开过程安全便捷,撑开结束恢复过程可控,有效减轻对患者肋骨的伤害。实施例一图1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缸(1)、第二气缸(2)和撑板(3),其中,/n所述第一气缸(1)内壁中间位置设置有凸出的圆柱形第一进气口(11),所述第一气缸(1)内设置有两个第一活塞(12),且两个所述第一活塞(12)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口(11)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活塞(12)相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活塞杆(13),且所述第一活塞杆(13)穿过所述第一气缸(1)的一端,所述第一活塞杆(13)另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另一端连接有撑板(3);/n每个所述撑板(3)上均设置有第二气缸(2),每个所述第二气缸(2)内设置有一个第二活塞(21),所述第二活塞(21)连接有第二活塞杆(22),两个所述撑板(3)上的第二活塞杆(22)均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撑板(3)上相背的一侧均垂直固定设置有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沿所述撑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固定板(31)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撑板(3)平行的滑槽(311),所述第二气缸(2)上相对所述第二活塞杆(22)的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螺纹杆(23),所述螺纹杆(23)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311)延伸至固定板(31)的另一侧、且螺纹连接有螺母(24);/n两个所述撑板(3)的第二活塞杆(22)上相对的一端均连接有拉板(5),所述拉板(5)另一端向所在撑板的方向弯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外手术肋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缸(1)、第二气缸(2)和撑板(3),其中,
所述第一气缸(1)内壁中间位置设置有凸出的圆柱形第一进气口(11),所述第一气缸(1)内设置有两个第一活塞(12),且两个所述第一活塞(12)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口(11)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活塞(12)相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活塞杆(13),且所述第一活塞杆(13)穿过所述第一气缸(1)的一端,所述第一活塞杆(13)另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另一端连接有撑板(3);
每个所述撑板(3)上均设置有第二气缸(2),每个所述第二气缸(2)内设置有一个第二活塞(21),所述第二活塞(21)连接有第二活塞杆(22),两个所述撑板(3)上的第二活塞杆(22)均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撑板(3)上相背的一侧均垂直固定设置有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沿所述撑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固定板(31)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撑板(3)平行的滑槽(311),所述第二气缸(2)上相对所述第二活塞杆(22)的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螺纹杆(23),所述螺纹杆(23)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311)延伸至固定板(31)的另一侧、且螺纹连接有螺母(24);
两个所述撑板(3)的第二活塞杆(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邸林倪云峰曾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