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过载扭力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77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36
一种防过载扭力传感器,包括一上连接件和一下连接件,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通过若干变形体连接,上连接件的下端未与下连接件连接的位置设有若干依次交替设置上凸起和上凹槽,下连接件的上端未与上连接件连接的位置设有若干依次交替设置下凸起和下凹槽,上凸起设于下凹槽内且间隔设置,下凸起设于上凹槽内且间隔设置;上连接件与每个变形体连接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径向设置的上通孔,下连接件与每个变形体连接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径向设置的下通孔,其中一上通孔和其中一下通孔靠近变形体的一侧的内壁均设有一应变片,上通孔与下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变形体严重变形、损坏,节省了更换扭力传感器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

Anti overload torque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过载扭力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防过载扭力传感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扭力传感器11包括一上连接件111和一下连接件112,上连接件111和下连接件112之间通过若干变形体113连接,上连接件111的下端未与下连接件112连接的位置为平面,下连接件112的上端未与上连接件111连接的位置也为平面,上连接件111与下连接件112正对且间隔设置,上连接件111与每个变形体113连接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径向设置的上通孔114,下连接件112与每个变形体113连接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径向设置的下通孔115,其中一上通孔114和其中一下通孔115靠近变形体113的一侧的内壁均设有一应变片116,上通孔114与下通孔115连通,使用时将上连接件111与一扭力装置(未示出)固定连接、将下连接件112与一基座(未示出)固定连接,使上连接件111可以相对于下连接件112旋转;这种现有的扭力传感器11不具备防过载功能,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力矩超出了变形体113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会造成变形体113严重变形、损坏,当变形体113严重变形、损坏时则需要更换整个扭力传感器11,而扭力传感器11更换起来费时费力且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过载扭力传感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过载扭力传感器,包括一上连接件和一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通过若干变形体连接,所述上连接件的下端未与所述下连接件连接的位置设有若干依次交替设置上凸起和上凹槽,所述下连接件的上端未与所述上连接件连接的位置设有若干依次交替设置下凸起和下凹槽,所述上凸起设于所述下凹槽内且间隔设置,所述下凸起设于所述上凹槽内且间隔设置;所述上连接件与每个所述变形体连接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径向设置的上通孔,所述下连接件与每个所述变形体连接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径向设置的下通孔,其中一所述上通孔和其中一所述下通孔靠近所述变形体的一侧的内壁均设有一应变片,所述上通孔与所述下通孔连通。具体地,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通过四个所述变形体连接。具体地,所述变形体为菱形。具体地,所述上连接件与其中一所述变形体连接的位置开设有两个径向设置的上通孔。具体地,所述下连接件与其中一所述变形体连接的位置开设有两个径向设置的下通孔。本技术提供的防过载扭力传感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上连接件在受到扭力装置施加的扭力时,上连接件相对于下连接件旋转,变形体开始产生形变;扭力装置施加的扭力逐渐增强时,上凸起与下凹槽的间隔逐渐变小,下凸起与上凹槽的间隔逐渐变小,变形体继续产生形变;当扭力装置施加的扭力过大时,上凸起与下凹槽抵接,下凸起与上凹槽抵接,此时,上连接件无法再相对于下连接件旋转,从而避免了扭力装置施加给上连接件的扭力超出变形体所能承受的最大扭力而造成的变形体严重变形、损坏,节省了更换扭力传感器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且上凸起与下凹槽的间隔、下凸起与上凹槽的间隔均可以依据要测量的扭力的量程大小进行改变,以调整扭矩改变产生的应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的扭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过载扭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过载扭力传感器,包括一上连接件1和一下连接件2,上连接件1和下连接件2之间通过若干变形体3连接,上连接件1的下端未与下连接件2连接的位置设有若干依次交替设置上凸起4和上凹槽5,下连接件2的上端未与上连接件1连接的位置设有若干依次交替设置下凸起6和下凹槽7,上凸起4设于下凹槽7内且间隔设置,下凸起6设于上凹槽5内且间隔设置;上连接件1与每个变形体3连接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径向设置的上通孔8,下连接件2与每个变形体3连接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径向设置的下通孔9,其中一上通孔8和其中一下通孔9靠近变形体3的一侧的内壁均设有一应变片10,上通孔8与下通孔9连通。具体地,上连接件1和下连接件2之间通过四个变形体3连接。具体地,变形体3为菱形。具体地,上连接件1与其中一变形体3连接的位置开设有两个径向设置的上通孔8。具体地,下连接件2与其中一变形体3连接的位置开设有两个径向设置的下通孔9。本技术提供的防过载扭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上连接件1与一扭力装置固定连接、下连接件2与一基座固定连接;接着,扭力装置对上连接件1施加扭力,使上连接件1相对于下连接件2旋转;当上连接件1相对于下连接件2旋转时,变形体3在受到扭力后会产生形变,从而导致靠近变形体3设置的应变片10发生形变,应变片10的电阻值也发生改变,通过测量应变片10的电阻变化即可测出扭力的大小。本技术提供的防过载扭力传感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上连接件1在受到扭力装置施加的扭力时,上连接件1相对于下连接件2旋转,变形体3开始产生形变;扭力装置施加的扭力逐渐增强时,上凸起4与下凹槽7的间隔逐渐变小,下凸起6与上凹槽5的间隔逐渐变小,变形体3继续产生形变;当扭力装置施加的扭力过大时,上凸起4与下凹槽7抵接,下凸起6与上凹槽5抵接,此时,上连接件1无法再相对于下连接件2旋转,从而避免了扭力装置施加给上连接件1的扭力超出变形体3所能承受的最大扭力而造成的变形体3严重变形、损坏,节省了更换扭力传感器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且上凸起4与下凹槽7的间隔、下凸起6与上凹槽5的间隔均可以依据要测量的扭力的量程大小进行改变,以调整扭矩改变产生的应变。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过载扭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连接件和一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通过若干变形体连接,所述上连接件的下端未与所述下连接件连接的位置设有若干依次交替设置上凸起和上凹槽,所述下连接件的上端未与所述上连接件连接的位置设有若干依次交替设置下凸起和下凹槽,所述上凸起设于所述下凹槽内且间隔设置,所述下凸起设于所述上凹槽内且间隔设置;/n所述上连接件与每个所述变形体连接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径向设置的上通孔,所述下连接件与每个所述变形体连接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径向设置的下通孔,其中一所述上通孔和其中一所述下通孔靠近所述变形体的一侧的内壁均设有一应变片,所述上通孔与所述下通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过载扭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连接件和一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通过若干变形体连接,所述上连接件的下端未与所述下连接件连接的位置设有若干依次交替设置上凸起和上凹槽,所述下连接件的上端未与所述上连接件连接的位置设有若干依次交替设置下凸起和下凹槽,所述上凸起设于所述下凹槽内且间隔设置,所述下凸起设于所述上凹槽内且间隔设置;
所述上连接件与每个所述变形体连接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法夏正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六一八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