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垚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675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安装室,所述安装室包括蓄电池、固定轴和空心柱,所述蓄电池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的内部相连接,所述固定轴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的两端对称连接,所述空心柱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上端的中间处相连接;所述空心柱上设置有伺服电机和内置槽,所述伺服电机通过铆钉与所述空心柱内部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内置槽位于所述空心柱上端的内部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上端设置有电机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嵌合板在转动时的稳定性,降低了嵌合板在转动过程中对电机转轴产生的压力,减小了电机转轴与伺服电机内部的摩擦力,提高了对伺服电机使用时的保护效果。

A new detection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专利201820024306.4可知,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壁的底部等间距安装有三组第一固定座,且第一固定座通过第一铰接轴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皆安装有第一伸缩杆,且第一伸缩杆上均匀分布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部安装有锥形固定脚,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安置槽,且安置槽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杆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二伸缩杆,且第二伸缩杆上均匀分布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通过第二铰接轴安装有水平检测仪,且水平检测仪的一侧安装有红外测距仪,所述蓄电池位置处第一壳体的正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一侧的第一壳体上安装有充电插孔。目前,现有的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内部的嵌合板在转动时的稳定性比较差,提高了嵌合板在转动过程中对电机转轴产生的压力,增加了电机转轴与伺服电机内部的摩擦力,降低了对伺服电机使用时的保护效果,而且现有的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在对安装板高度调节时的速度比较慢,提高了操作人员在调节安装板高度时的劳动强度,减弱了检测装置使用时的灵活性。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室,所述安装室包括蓄电池、固定轴和空心柱,所述蓄电池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的内部相连接,所述固定轴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的两端对称连接,所述空心柱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上端的中间处相连接;所述空心柱上设置有伺服电机和内置槽,所述伺服电机通过铆钉与所述空心柱内部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内置槽位于所述空心柱上端的内部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上端设置有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的上端设置有嵌合板,所述嵌合板上设置有支撑杆和连接板,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通过铆钉与所述嵌合板底部的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滑轮,所述连接板通过焊接于所述嵌合板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置有推动器,所述推动器的上端设置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机转轴的下端嵌合在所述伺服电机的内部,并且与所述伺服电机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电机转轴的上端穿过所述内置槽的内部,并且通过铆钉与所述嵌合板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置槽呈圆形,所述内置槽的深度为4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滑轮通过铆钉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滑轮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内置槽内部的边缘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推动杆的下端嵌合在所述推动器的内部,并且与所述推动器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内置槽、嵌合板、支撑杆和滑轮的结合,当连接板进行转动的时候,伺服电机通过电机转轴带动嵌合板进行转动,在嵌合板转动的过程中,支撑杆下端的滑轮会在内置槽的内部进行转动,有效的增强了嵌合板在转动时的稳定性,降低了嵌合板在转动过程中对电机转轴产生的压力,减小了电机转轴与伺服电机内部的摩擦力,提高了对伺服电机使用时的保护效果。2、本技术通过推动器和推动杆的结合,当安装板的高度需要调节时,可以直接让推动器通过推动杆将安装板向上推动或向下收缩,有效的加快了安装板高度调节时的速度,降低了操作人员在调节安装板高度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检测装置使用时的灵活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的放大图。图中:安装室1、蓄电池2、固定轴3、空心柱4、伺服电机5、内置槽6、电机转轴7、嵌合板8、支撑杆9、连接板10、滑轮11、推动器12、推动杆13、安装板1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室1,所述安装室1包括蓄电池2、固定轴3和空心柱4,所述蓄电池2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1的内部相连接,所述固定轴3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1的两端对称连接,所述空心柱4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1上端的中间处相连接;所述空心柱4上设置有伺服电机5和内置槽6,所述伺服电机5通过铆钉与所述空心柱4内部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内置槽6位于所述空心柱4上端的内部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5的上端设置有电机转轴7,所述电机转轴7的上端设置有嵌合板8,所述嵌合板8上设置有支撑杆9和连接板10,所述支撑杆9的上端通过铆钉与所述嵌合板8底部的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支撑杆9的下端设置有滑轮11,所述连接板10通过焊接于所述嵌合板8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板10的上端设置有推动器12,所述推动器12的上端设置有推动杆13,所述推动杆13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14,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内置槽6、嵌合板8、支撑杆9和滑轮11的结合,当连接板10进行转动的时候,伺服电机5通过电机转轴7带动嵌合板8进行转动,在嵌合板8转动的过程中,支撑杆9下端的滑轮11会在内置槽6的内部进行转动,有效的增强了嵌合板8在转动时的稳定性,降低了嵌合板8在转动过程中对电机转轴7产生的压力,减小了电机转轴7与伺服电机5内部的摩擦力,提高了对伺服电机5使用时的保护效果,通过推动器12和推动杆13的结合,当安装板14的高度需要调节时,可以直接让推动器12通过推动杆13将安装板14向上推动或向下收缩,有效的加快了安装板14高度调节时的速度,降低了操作人员在调节安装板14高度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检测装置使用时的灵活性。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电机转轴7的下端嵌合在所述伺服电机5的内部,并且与所述伺服电机5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电机转轴7的上端穿过所述内置槽6的内部,并且通过铆钉与所述嵌合板8相连接,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嵌合板8转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内置槽6呈圆形,所述内置槽6的深度为40mm,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方便嵌合板8在内置槽6的内部进行转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滑轮11通过铆钉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室(1)包括蓄电池(2)、固定轴(3)和空心柱(4),所述蓄电池(2)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1)的内部相连接,所述固定轴(3)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1)的两端对称连接,所述空心柱(4)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1)上端的中间处相连接;/n所述空心柱(4)上设置有伺服电机(5)和内置槽(6),所述伺服电机(5)通过铆钉与所述空心柱(4)内部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内置槽(6)位于所述空心柱(4)上端的内部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5)的上端设置有电机转轴(7),所述电机转轴(7)的上端设置有嵌合板(8),所述嵌合板(8)上设置有支撑杆(9)和连接板(10),所述支撑杆(9)的上端通过铆钉与所述嵌合板(8)底部的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支撑杆(9)的下端设置有滑轮(11),所述连接板(10)通过焊接于所述嵌合板(8)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板(10)的上端设置有推动器(12),所述推动器(12)的上端设置有推动杆(13),所述推动杆(13)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型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室(1)包括蓄电池(2)、固定轴(3)和空心柱(4),所述蓄电池(2)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1)的内部相连接,所述固定轴(3)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1)的两端对称连接,所述空心柱(4)通过铆钉与所述安装室(1)上端的中间处相连接;
所述空心柱(4)上设置有伺服电机(5)和内置槽(6),所述伺服电机(5)通过铆钉与所述空心柱(4)内部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内置槽(6)位于所述空心柱(4)上端的内部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5)的上端设置有电机转轴(7),所述电机转轴(7)的上端设置有嵌合板(8),所述嵌合板(8)上设置有支撑杆(9)和连接板(10),所述支撑杆(9)的上端通过铆钉与所述嵌合板(8)底部的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支撑杆(9)的下端设置有滑轮(11),所述连接板(10)通过焊接于所述嵌合板(8)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板(10)的上端设置有推动器(12),所述推动器(12)的上端设置有推动杆(13),所述推动杆(13)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垚
申请(专利权)人:吴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