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67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在冰雪严寒天气热水降温速度快、热能易浪费的问题;通过在真空集热管上方设置保温装置,在冰雪严寒天气为真空集热管进行遮挡保温,避免雨雪堆积在真空集热管上;利用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轮、主电缆、副电缆等作为传动件带动遮挡组件展开与合拢,避免雨雪、寒风对真空集热管的工作造成影响,保证真空集热管可以接受阳光,正常工作;利用平行四边形机构、连杆等支撑遮挡帘,提高遮挡组件的整体强度与刚度,实用性大大提高。

A vacuum tube solar col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氢原子发生氢氦聚变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经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部件,真空管集热器是太阳能集热器的重要组成之一,真空管集热器是将吸热体与透明盖层之间的空间抽成真空的太阳能集热器,具有耐冰冻、启动快、不结垢、安装简便等优点。但是在冰雪严寒天气,冰雹雨雪堆积在真空管上,造成真空管集热器内的热水降温速度快,从而浪费大量热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具有保温效果好的特点。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支架、真空集热管、联集管、尾托架、保温装置;尾托架、联集管均固定在支架上,联集管位于尾托架上方;尾托架与联集管之间设有多个真空集热管,真空集热管沿X方向均匀分布,真空集热管上端插入联集管内,真空集热管下端固定在尾托架上;联集管上设有配管接口;保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传动板、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轮、主电缆、副电缆、遮挡组件;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联集管的左右两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通过支柱固定在支架上,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真空集热管平行,真空集热管位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下方;第一支撑板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连有安装柱A、安装柱B;第二支撑板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连有安装柱C、安装柱D,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前端面均连有滑轨;传动板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传动板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传动板下端与遮挡组件连接,传动板前端面设有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上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皮带轮与第一轴转动连接,第一轴固定在传动板上;第二皮带轮上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皮带轮固定在第二轴上,第二轴与传动板转动连接,第二轴一端与电机轴连接,电机固定在传动板后端;第三皮带轮上设有第三环形槽、第四环形槽,第三环形槽位于第四环形槽上方,第三环形槽与第一环形槽位于平面A,第四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位于平面B,平面A、平面B均与支撑板平行,第三皮带与第三轴转动连接,第三轴固定在传动板上;第一轴、第二轴均位于传动板左侧,第一轴与第二轴关于传动板上下对称;第三轴位于传动板右侧,主电缆一端固定在安装柱A上,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环形槽、第三环形槽后固定在安装柱D上;副电缆一端固定在安装柱C上,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四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后固定在安装柱B上。进一步的,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轮的直径均为D1;第三轴与第一轴、第二轴的距离均为D1。进一步的,遮挡组件包括遮挡帘、连杆、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平行四边形机构;第一安装杆位于第二安装杆上方,第一安装杆与滑轨滑动连接,第一安装杆上端与传动杆下端连接;第二安装杆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第一安装杆与第二安装杆之间设有多根连杆,连杆沿Y方向均匀分布,连杆两端分别与滑轨滑动连接,相邻两个连杆之间通过平行四边形机构铰接,连杆与第一安装杆之间通过平行四边形机构铰接,连杆与第二安装杆之间通过平行四边形机构铰接;遮挡帘位于平行四边形机构上方,遮挡帘与连杆连接。本技术具有有益效果: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在冰雪严寒天气热水降温速度快、热能易浪费的问题;通过在真空集热管上方设置保温装置,在冰雪严寒天气为真空集热管进行遮挡保温,避免雨雪堆积在真空集热管上;利用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轮、主电缆、副电缆等作为传动件带动遮挡组件展开与合拢,避免雨雪、寒风对真空集热管的工作造成影响,保证真空集热管可以接受阳光,正常工作;利用平行四边形机构、连杆等支撑遮挡帘,提高遮挡组件的整体强度与刚度,实用性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右视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遮挡组件未安装遮挡帘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遮挡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真空集热管,3-联集管,4-尾托架,5-配管接口,6-保温装置,601-第一支撑板,602-第二支撑板,603-支柱,604-安装柱A,605-安装柱B,607-安装柱C,608-安装柱D,609-传动板,610-滑轨,611-第一皮带轮,612-第二皮带轮,613-第三皮带轮,618-第一轴,619-第二轴,620-第三轴,621-主电缆,622-副电缆,623-电机,624-遮挡组件,625-第一安装杆,626-第二安装杆,627-遮挡帘,628-连杆,629-平行四边形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支架1、真空集热管2、联集管3、尾托架4、保温装置6;尾托架4、联集管3均固定在支架1上,联集管3位于尾托架4上方;尾托架4与联集管3之间设有多个真空集热管2,真空集热管2沿X方向均匀分布,真空集热管2上端插入联集管3内,真空集热管2与联集管3之间通过硅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真空集热管2下端固定在尾托架4上;联集管3上设有配管接口5;保温装置6包括第一支撑板601、第二支撑板602、传动板609、第一皮带轮611、第二皮带轮612、第三皮带轮613、主电缆621、副电缆622、遮挡组件624;第一支撑板601、第二支撑板602分别位于联集管3的左右两侧,第一支撑板601、第二支撑板602通过支柱603固定在支架1上,第一支撑板601、第二支撑板602与真空集热管2平行,真空集热管2位于第一支撑板601、第二支撑板602下方;第一支撑板601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连有安装柱A604、安装柱B605;第二支撑板602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连有安装柱C607、安装柱D608,第一支撑板601、第二支撑板602前端面均连有滑轨610;传动板609位于第一支撑板601上方,传动板609通过滑块与滑轨610滑动连接,传动板609前端面设有第一皮带轮611、第二皮带轮612、第三皮带轮613;第一皮带轮611、第二皮带轮612、第三皮带轮613的直径均为D1;第一皮带轮611上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皮带轮611通过滚动轴承与第一轴618转动连接,第一轴618固定在传动板609上;第二皮带轮612上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皮带轮612固定在第二轴619上,第二轴619通过滚动轴承与传动板609转动连接,第二轴619一端与电机623轴连接,电机623固定在传动板609后端面;第三皮带轮613上设有第三环形槽、第四环形槽,第三环形槽位于第四环形槽上方,第三环形槽与第一环形槽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真空集热管、联集管、尾托架、保温装置;/n尾托架、联集管均固定在支架上,联集管位于尾托架上方;尾托架与联集管之间设有多个真空集热管,真空集热管沿X方向均匀分布,真空集热管上端插入联集管内,真空集热管下端固定在尾托架上;联集管上设有配管接口;/n保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传动板、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轮、主电缆、副电缆、遮挡组件;/n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联集管的左右两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通过支柱固定在支架上,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真空集热管平行,真空集热管位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下方;/n第一支撑板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连有安装柱A、安装柱B;第二支撑板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连有安装柱C、安装柱D,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前端面均连有滑轨;/n传动板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传动板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传动板下端与遮挡组件连接,传动板前端面设有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轮;/n第一皮带轮上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皮带轮与第一轴转动连接,第一轴固定在传动板上;第二皮带轮上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皮带轮固定在第二轴上,第二轴与传动板转动连接,第二轴一端与电机轴连接,电机固定在传动板后端;第三皮带轮上设有第三环形槽、第四环形槽,第三环形槽位于第四环形槽上方,第三环形槽与第一环形槽位于平面A,第四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位于平面B,平面A、平面B均与支撑板平行,第三皮带与第三轴转动连接,第三轴固定在传动板上;/n第一轴、第二轴均位于传动板左侧,第一轴与第二轴关于传动板上下对称;第三轴位于传动板右侧,主电缆一端固定在安装柱A上,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环形槽、第三环形槽后固定在安装柱D上;/n副电缆一端固定在安装柱C上,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四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后固定在安装柱B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真空集热管、联集管、尾托架、保温装置;
尾托架、联集管均固定在支架上,联集管位于尾托架上方;尾托架与联集管之间设有多个真空集热管,真空集热管沿X方向均匀分布,真空集热管上端插入联集管内,真空集热管下端固定在尾托架上;联集管上设有配管接口;
保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传动板、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轮、主电缆、副电缆、遮挡组件;
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联集管的左右两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通过支柱固定在支架上,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真空集热管平行,真空集热管位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下方;
第一支撑板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连有安装柱A、安装柱B;第二支撑板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连有安装柱C、安装柱D,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前端面均连有滑轨;
传动板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传动板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传动板下端与遮挡组件连接,传动板前端面设有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轮;
第一皮带轮上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皮带轮与第一轴转动连接,第一轴固定在传动板上;第二皮带轮上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皮带轮固定在第二轴上,第二轴与传动板转动连接,第二轴一端与电机轴连接,电机固定在传动板后端;第三皮带轮上设有第三环形槽、第四环形槽,第三环形槽位于第四环形槽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梦溪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