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立体花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53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生态立体花坛结构,包括四方定位墙体,所述四方定位墙体内按高到低设置有若干种植槽,所述四方定位墙体底部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设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上与种植槽之间连接有抽水杆,所述抽水杆上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支撑管,所述连接管内设有推动支撑管上升的推动机构,所述支撑管上端连接有用于喷灌的喷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实现对立体花坛的自动喷灌。

Three dimensional flower bed structure of garden ec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园林生态立体花坛结构
本技术涉及园林花坛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生态立体花坛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审美观的不断更新,人们对环境美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街头、广场、公园、标志性建筑入口、酒店餐饮及一些公共场所,常见有相应的立体花坛。目前一种立体花坛,包含四方定位墙体1,在四方定位墙体1上设置有第一槽体71,第二槽体72和第三槽体73,每个槽体之间按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形成立体花坛,操作者可以利用外接的水管对每个槽体进行浇灌操作。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下列问题,目前大多数花坛的浇水工作还都是由人工完成,操作者需要外接水管进行人工浇灌操作,因为第二槽体72和第三槽体73处于较高位置,操作者若再使用外接水管进行喷灌,往往会非常麻烦,操作十分不便,且喷灌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生态立体花坛结构,其具有自动对立体花坛进行灌水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园林生态立体花坛结构,包括四方定位墙体,所述四方定位墙体内按高到低设置有若干种植槽,所述四方定位墙体底部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设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上与种植槽之间连接有抽水杆,所述抽水杆上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支撑管,所述连接管内设有推动支撑管上升的推动机构,所述支撑管上端连接有用于喷灌的喷灌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能够实现对园林立体花坛的自动灌水,在四方定位墙体内部下端设有一个蓄水池,蓄水池内的水通过外接的水管进行补充,同时在蓄水池与每个种植槽之间连接有抽水杆,抽水杆通过电机驱动,同时抽水杆上端的增压泵可以对水进行增压,使得抽出的水能够使得喷管装置进行运作。当增压泵对水进行抽取后,通过连接管,连接管内的推动机构在水流冲击作用下将支撑管从种植槽中推出,支撑管再利用喷管装置将水喷洒至种植槽内种植的植株上,实现自动喷洒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连接管顶部内设有沿连接管长度方向的套筒,所述连接管内环绕套筒设有通水槽,所述通水槽内设有沿连接管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前端连接有限制套筒下滑的止动杆,所述套筒上开有若干通孔,所述套筒后端连接至支撑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在有水进入时可以将支撑管顶出,并且保证在停止进水之后,支撑管下落,在连接管内开有一个通水槽,通水槽内利用滑移框架和止动杆可以带动后端的支撑管伸出或下落,同时有水时,顶起止动杆,此时水不受到止动杆的阻挡进入到通水槽内,水从止动杆后端的套筒上的通孔内进入,从而继续进入到支撑管内。同时支撑管在止动杆上升后也被带动上升,从而实现上升动作;当停止进水时,止动杆前端没有水的阻挡,进而向下滑落,带动支撑管下降,进而使得喷灌装置下降,结束喷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灌装置包括连接在种植槽上端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开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形状为L形且上端与支撑管连接,所述连通槽内远离支撑管一侧转动连接有水轮,所述水轮的转动平面垂直于种植槽的底面,所述水轮相对与连通槽偏心设置,所述连通槽下端连接有用于将水喷洒至种植槽内的洒水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得从抽水杆中抽出的水能够对植株进行灌溉,防止水压过大而导致浇坏植株。在支撑管上端连接有一个喷灌装置,喷灌装置可以将压力过大的水流进行分散并通入到在种植槽上的灌水管内,进行均匀灌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灌装置包括与连通槽下端连接的接水管,所述接水管前端转动连接有灌水管,所述水轮的转轴上连接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的转动平面平行与水轮的转动平面,所述灌水管后端设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连接有齿链,所述接水管与灌水管之间连接有密封环,所述灌水管上开有若干出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对经过水轮的水进行收集,在整个连接块的底端上设有两个向外延伸的接水管,接水管外侧通过密封环连接有灌水管,同时水轮两端通过链传动连接到灌水管的后端上,水轮转动同时带动灌水管旋转,灌水管通过出水口进行喷洒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槽靠近支撑管的侧壁上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上端转动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前端转动后与灌水管上端抵接,所述端盖与框架之间连接有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保证在不浇水的状态下对整个喷灌装置进行保护,在种植槽的靠近支撑管一端的侧壁上滑移连接有一个框架,框架的上端连接有一个转动后覆盖整个喷灌装置的端盖,当不需要进行浇水时,框架下滑,带动端盖遮盖整个喷灌装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远离连接块一端连接有架杆,所述灌水管前端与架杆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灌水管进行转动的喷灌操作时,为了加强灌水管的强度,在框架上固定一个架杆,架杆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至灌水管的前端,保证灌水管的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槽下端与蓄水池之间连接有滤水管,所述滤水管内设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种植槽内浇水过多时,需要将残留在种植槽内的多余水分进行收集,就在种植槽和蓄水池之间连接有一个滤水管,对浇灌后的水进行收集,方便重复使用。同时在滤水管内还设有过滤网可以将种植槽内的植株进行隔离,放置泥土等通过滤水管进入到蓄水池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靠近最下端种植槽一端向外伸出有接雨管,所述接雨管上端设有接雨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装置在蓄水池上还设有一个接雨管,接雨管向上伸出到地面上,从而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利用此装置可以实现对立体花坛的自动喷灌操作;2、利用接雨斗可以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喷灌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洒水部件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附图。图中,1、四方定位墙体;11、种植槽;12、蓄水池;13、接雨管;14、接雨斗;15、止动杆;2、抽水杆;21、增压泵;22、连接管;23、支撑管;24、通水槽;25、套筒;26、通孔;27、连接块;3、洒水部件;31、灌水管;32、第一链轮;33、第二链轮;34、齿链;35、接水管;36、出水口;37、水轮;38、连通槽;39、;4、框架;41、端盖;42、架杆;43、弹簧;5、滤水管;51、过滤网;6、喷灌装置;7、推动机构;71、第一槽体;72、第二槽体;73、第三槽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园林生态立体花坛结构,如图1,包括四方定位墙体1,四方定位墙体1互相堆砌而成立体花坛的主要骨架,同时在四方定位墙体1之间设有若干个种植槽11,种植槽11按照从高到低排列设置,从而实现一种阶梯形。同时为了同时对每个种植槽11进行喷灌,在四方定位墙体1下端设有一个蓄水池12。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生态立体花坛结构,包括四方定位墙体(1),所述四方定位墙体(1)内按高到低设置有若干种植槽(11),其特征是:所述四方定位墙体(1)底部设有蓄水池(12),所述蓄水池(12)内设有增压泵(21),所述增压泵(21)上与种植槽(11)之间连接有抽水杆(2),所述抽水杆(2)上端连接有连接管(22),所述连接管(22)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支撑管(23),所述连接管(22)内设有推动支撑管(23)上升的推动机构(7),所述支撑管(23)上端连接有用于喷灌的喷灌装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生态立体花坛结构,包括四方定位墙体(1),所述四方定位墙体(1)内按高到低设置有若干种植槽(11),其特征是:所述四方定位墙体(1)底部设有蓄水池(12),所述蓄水池(12)内设有增压泵(21),所述增压泵(21)上与种植槽(11)之间连接有抽水杆(2),所述抽水杆(2)上端连接有连接管(22),所述连接管(22)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支撑管(23),所述连接管(22)内设有推动支撑管(23)上升的推动机构(7),所述支撑管(23)上端连接有用于喷灌的喷灌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生态立体花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推动机构(7)包括连接管(22)顶部内设有沿连接管(22)长度方向的套筒(25),所述连接管(22)内环绕套筒(25)设有通水槽(24),所述通水槽(24)内沿连接管(22)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套筒(25),所述套筒(25)前端连接有限制套筒下滑的止动杆(15),所述套筒(25)上开有若干通孔(26),所述套筒(25)后端连接至支撑管(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生态立体花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喷灌装置(6)包括连接在种植槽(11)上端的连接块(27),所述连接块(27)内开有连通槽(38),所述连通槽(38)形状为L形且上端与支撑管(23)连接,所述连通槽(38)内远离支撑管(23)一侧转动连接有水轮(37),所述水轮(37)的转动平面垂直于种植槽(11)的底面,所述水轮(37)相对与连通槽(38)偏心设置,所述连通槽(38)下端连接有用于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徐杰城杨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景园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