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连接机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50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8: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动连接机构及电子设备,转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转动结构,用于设置于第一部件上;第二转动结构,用于设置于第二部件上,第一转动结构与第二转动结构转动配合;摩擦阻尼部件,用于设置于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上,通过摩擦阻尼部件的弹性变形形成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在相对转动方向上的摩擦阻尼,并通过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均弹性接触的摩擦阻尼部件缓冲吸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转动产生的振动。通过摩擦阻尼部件的弹性变形形成摩擦阻尼,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阻尼转动,且由于摩擦阻尼部件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弹性接触,通过摩擦阻尼部件的弹性变形缓冲吸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

A rotating connec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动连接机构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转动连接机构。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含该转动连接机构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子设备中,经常存在两个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连接,现有的转动连接机构通常包括金属转轴、金属轴套、扭簧等零件,以实现阻尼转动,但是现有转动连接机构,零件多,结构复杂,组装繁琐,且转动的过程中存在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动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转动结构,用于设置于第一部件上;第二转动结构,用于设置于第二部件上,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二转动结构转动配合;摩擦阻尼部件,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或所述第二部件上,通过所述摩擦阻尼部件的弹性变形形成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在相对转动方向上的摩擦阻尼,并通过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均弹性接触的所述摩擦阻尼部件缓冲吸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对转动产生的振动。优选地,在上述的转动连接机构中,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部件上和/或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部件上。优选地,在上述的转动连接机构中,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包括用于径向限位配合的母端;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用于径向限位配合的公端;所述公端与所述母端相对径向限位转动配合。优选地,在上述的转动连接机构中,所述公端为凸起部,所述母端为与所述凸起部径向限位配合的凹陷部。优选地,在上述的转动连接机构中,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母端的周围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阻尼结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公端的周围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阻尼结构,所述第一阻尼结构和所述第二阻尼结构用于相对转动接触时形成周向阻尼力。优选地,在上述的转动连接机构中,所述第一阻尼结构为沿所述母端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阻尼结构为沿所述公端的径向延伸的第二凸块,其中,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块之间形成用于周向卡位所述第二凸块的卡位槽。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机构为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部件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部件为旋转支架;或者所述第一部件为旋转支架,所述第二部件为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容置所述旋转支架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用于承载与所述壳体分体设置的外部电子设备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旋转支架具有隐藏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和转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外的两种状态,且在该两种状态下,所述壳体均稳定位于由所述旋转支架和所述壳体形成的承载面上。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子设备中,还包括音频输出装置,所述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倾斜承载所述外部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第一侧面至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的方向,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设置;所述旋转支架在转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状态下,向所述第二侧面外翻转,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心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匹配。优选地,在上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旋转支架在转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外的状态下,所述旋转支架通过所述旋转支架与所述壳体配合的限位结构定位在最大转动角度位置,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最大转动角度为45°~270°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转动连接机构包括用于设置于第一部件上的第一转动结构、用于设置于第二部件上第二转动结构以及用于设置在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上的摩擦阻尼部件,第一转动结构与第二转动结构转动配合,通过摩擦阻尼部件的弹性变形形成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在相对转动方向上的摩擦阻尼,并通过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均弹性接触的摩擦阻尼组件缓冲吸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转动产生的振动。相比于现有的由金属转轴、金属轴套和扭簧等组成的转动连接机构,通过摩擦阻尼部件的弹性变形形成摩擦阻尼,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阻尼转动,且由于摩擦阻尼部件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弹性接触,因此,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被发生弹性变形的摩擦阻尼部件缓冲吸收,从而在转动过程中减少了异响。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了本申请中的转动连接机构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转动连接,通过摩擦阻尼部件的弹性变形形成摩擦阻尼,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阻尼转动,且由于摩擦阻尼部件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弹性接触,因此,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被发生弹性变形的摩擦阻尼部件缓冲吸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旋转支架处于隐藏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旋转支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电子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连接机构的轴向剖视图;图5为图4中的转动连接机构的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连接机构的第一转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连接机构的第二转动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连接机构的摩擦阻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旋转支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侧视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壳体、11为第一容纳空间、12为限位边缘、2为旋转支架、21为定位槽、3为摩擦阻尼部件、4为第二转动结构、41为凸起部、42为第二凸块、5为第一转动结构、51为凹陷部、52为第二凸块、53为卡位槽。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转动连接机构,减小了转动连接机构转动过程中的异响。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转动连接机构的电子设备,减小了转动连接机构转动过程中的异响。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转动连接机构,其包括第一转动结构5、第二转动结构4和摩擦阻尼部件3;其中,第一转动结构5用于设置于第一部件上;第二转动结构4用于设置于第二部件上,第一转动结构5与第二转动结构4转动配合,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通过第一转动结构5和第二转动结构4实现转动连接;摩擦阻尼部件3用于设置于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上,即摩擦阻尼部件3只设置在第一部件上,或只设置在第二部件,或同时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摩擦阻尼部件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转动结构,用于设置于第一部件上;/n第二转动结构,用于设置于第二部件上,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二转动结构转动配合;/n摩擦阻尼部件,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或所述第二部件上,通过所述摩擦阻尼部件的弹性变形形成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在相对转动方向上的摩擦阻尼,并通过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均弹性接触的所述摩擦阻尼部件缓冲吸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对转动产生的振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动结构,用于设置于第一部件上;
第二转动结构,用于设置于第二部件上,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二转动结构转动配合;
摩擦阻尼部件,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或所述第二部件上,通过所述摩擦阻尼部件的弹性变形形成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在相对转动方向上的摩擦阻尼,并通过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均弹性接触的所述摩擦阻尼部件缓冲吸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对转动产生的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部件上和/或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包括用于径向限位配合的母端;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用于径向限位配合的公端;所述公端与所述母端相对径向限位转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为凸起部,所述母端为与所述凸起部径向限位配合的凹陷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母端的周围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阻尼结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公端的周围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阻尼结构,所述第一阻尼结构和所述第二阻尼结构用于相对转动接触时形成周向阻尼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结构为沿所述母端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二阻尼结构为沿所述公端的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钢康洋涛钱泰良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