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小的温度差的用于二次电池化成过程的充电/放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40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设备。所述充电/放电设备包括:容纳结构,其包括多个容纳空间,并且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布线管道;多个充电/放电盒,其分别安装在所述多个容纳空间中;电线,其被布设在所述布线管道中;以及排气扇,其被安装在所述布线管道内,其中,所述电线被布设在所述布线管道中,以沿着所述排气扇的外侧穿过。除了排气扇之外,所述布线管道中还可以另外安装热绝缘面板。因此,当进行二次电池的化成过程时,防止每个充电/放电盒的内部空间受到电线等所产生热量的影响,因此均匀地控制和管理内部空间的内部温度。

Charging / discharging equipment for secondary battery formation process with reduce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减小的温度差的用于二次电池化成过程的充电/放电设备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8年3月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027427的优先权权益,并且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于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激活过程的充电/放电设备,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激活过程的充电/放电设备:其在制造二次电池之后执行激活过程时、通过不允许外部发热和温度差影响充电/放电盒的内部,能够将充电/放电盒的内部温度控制为均匀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移动设备的需求的增加以及电动车辆的普及程度的扩大,对作为能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其中,对具有高容量和能量密度的锂二次电池的需求特别高。通常,锂二次电池通过以下方式制造:将由负极电极、正极电极和分隔件组成的电极组件容纳在圆柱形或矩形金属罐或铝层压片的袋状壳体中,并向电极组件中注入电解质。如上所述制造的锂二次电池能够仅通过执行预定的充电/放电来激活电池而用作电池。这种过程称为化成过程或激活过程。在这种激活过程中,使用充电/放电设备。在二次电池的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充电/放电设备通常被设置成能够同时对多个单体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增加生产率。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用于执行大量二次电池的激活过程的常规充/放电设备的布置状态的示例的平面图,并且图2是其一部分的侧视图。参考这些视图,多个容纳空间21和布线管道22被设置在容纳结构20中,以便多个充电/放电盒能够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堆叠,所述容纳结构20被布置在激活过程室10内。而且,每个容纳空间21都设置有充电/放电盒30。图3是图2中的一个充电/放电盒30的容纳空间21的放大立体图,并且图4是其侧视图。参考这些视图,布线管道22被设置在设于容纳结构20中的容纳空间21的一侧处,由用于向充电/放电盒供电的多条电线23构成的线束穿过布线管道22的中空空间,并且排气扇24被安装在布线的外侧处,以将充电/放电期间产生的热量从充电/放电盒排出至外部。锂二次电池的性能可能会根据温度而变化很大,并且通过将多个充电/放电盒分层放置在过程室中并将多个电池单体容纳在另一个充电/放电盒中来同时执行二次电池的激活过程。这样,由于充电/放电盒之间或充电/放电盒中的各个电池单体之间可能存在温度偏差,因此保持均匀的温度分布是很重要的。然而,在常规的充电/放电设备中,如图3和图4中所示,充电/放电盒30的容纳空间21是敞开的,使得外部发热、温度偏差等向内部影响,并且根据这些外部影响,充电/放电盒之间发生温度变化。另外,在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过程中,除了在电池单体中产生的热量之外,用于向多个充电/放电盒供电的布线本身中也产生大量的热。参考常规的充电/放电设备的结构,在与充电/放电盒30的容纳空间21接触的布线管道22的内部进行布线,并且布线管道22的排气扇24被安装在布线的外部,以抽吸布线管道22内的空气,从而使空气流动到充电器/放电器的外部。因此,电线23产生的热量没有被排气扇24顺畅地排放到外部,由此降低了排热效率。结果,由于所布置的电线产生的热量,布线管道22内部的温度升高,并且布线管道22内部的温度影响相邻的充电/放电盒30。因此,存在发生温度偏差的问题,并且由于这种温度偏差,电池容量等被错误地测量或者发生测量偏差,由此降低了测量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而,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激活过程的充电/放电设备,该充电/放电设备通过在制造二次电池后执行激活过程时防止布线等产生的热量影响充电/放电盒的内部,从而能够均匀地控制内部温度。[技术解决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激活过程的充电/放电设备包括:容纳结构,其具有多个容纳空间,并且在每个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布线管道;多个充电/放电盒,每个充电/放电盒都安装在多个容纳空间中的每一个中;电线,其被布设在布线管道内部的空间中;以及排气扇,其安装在布线管道的内壁上。这里,排气扇被安装在布线管道的与容纳空间的一侧相邻的内壁上,并且电线被布设成穿过排气扇的外侧。此外,热绝缘面板可以与排气扇一起另外安装在布线管道中。通过这种构造,可以通过允许在执行二次电池的激活过程时、由布线等产生的热量不影响充电/放电盒的内部来均匀地控制内部温度。另一方面,排气扇从布线管道的设置有排气扇的内壁沿着布线管道与该内壁面对的另一内壁的方向吹送空气,直接吹向发热的电线,并且强制循环布线管道内部的空气,以将其排出。因此,冷却效率非常优秀。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加冷却效率,还可以在布线管道的与安装有排气扇的内壁面对的另一内壁上设置排气口。可以设置多个排气扇,并且可以通过一种将排气扇沿着布线管道的内壁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地布置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二次电池充电和放电设备还可以在布线管道的内壁上包括热绝缘面板,并且热绝缘面板防止由布线产生的热量移动到充电/放电盒,由此改善温度变化,这是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为了阻止热量从布线流入充电/放电盒,优选的是,在布线管道的与其中容纳有充电/放电盒的容纳空间的一侧相邻的内壁上设置热绝缘面板。另外,当将排气扇和热绝缘板安装在一起时,排气扇可以安装在热绝缘面板的上部,并且可以形成一起穿透热绝缘面板和布线管道的内壁的通孔,然后排气扇可被插入并安装在通孔中。当将排气扇安装在热绝缘面板上时,优点在于能够强烈地增加布线管道内部的冷却效率。当在热绝缘面板的内壁和布线管道中形成通孔、并且将排气扇插入所形成的通孔中时,从充电/放电盒产生的热量以及从布线产生的热量被一起吸收和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设备通过充电/放电盒和排气扇布线电线进行电连接和操作,并且每个充电/放电盒都被容纳在具有充电/放电盒的容纳空间的容纳结构中。优选地,容纳结构是具有多个容纳空间的结构,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堆叠的多个充电/放电盒,以允许大批量生产二次电池。此外,当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放电设备激活二次电池时,能够显著减小充电/放电盒之间的温度偏差,由此改善对温度非常敏感的容量和电阻的过程偏差。[有利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通过排气扇而将为了执行二次电池的激活过程、而使得布设在布线管道中的电线所产生的热量顺畅地排出到外部,所以显著降低了对内部充电/放电盒的影响,并且改善了过程偏差问题,并且当另外安装热绝缘面板时,可通过热绝缘面板阻挡外部温差,由此进一步降低温度变化。因而,由于防止或最小化了充电/放电盒中的温度升高和温度偏差,所以具有能够解决电池容量被不正确地测量或者发生测量偏差的问题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用于执行二次电池的大量激活过程的常规充电/放电设备的布置状态的示例的平面图,并且图2是其一部分的侧视图。图3是图2中的一个充电/放电盒的容纳空间的放大立体图,并且图4是其侧视图。图5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放电设备的一个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激活过程的充电/放电设备,所述充电/放电设备包括:/n容纳结构,所述容纳结构具有多个容纳空间,并且在每个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布线管道;/n多个充电/放电盒,所述多个充电/放电盒中的每个充电/放电盒被安装在所述多个容纳空间中的每个容纳空间中;/n电线,所述电线被布设在所述布线管道内部的空间中;以及/n排气扇,所述排气扇被安装在所述布线管道的内壁上,/n其中,所述排气扇被安装在所述布线管道的与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相邻的所述内壁上,并且/n其中,所述电线被布设成穿过所述排气扇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08 KR 10-2018-00274271.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激活过程的充电/放电设备,所述充电/放电设备包括:
容纳结构,所述容纳结构具有多个容纳空间,并且在每个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布线管道;
多个充电/放电盒,所述多个充电/放电盒中的每个充电/放电盒被安装在所述多个容纳空间中的每个容纳空间中;
电线,所述电线被布设在所述布线管道内部的空间中;以及
排气扇,所述排气扇被安装在所述布线管道的内壁上,
其中,所述排气扇被安装在所述布线管道的与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相邻的所述内壁上,并且
其中,所述电线被布设成穿过所述排气扇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放电设备,其中,所述排气扇从所述布线管道的设置有所述排气扇的所述内壁沿着所述布线管道的与所述排气扇面对的另一内壁的方向吹送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放电设备,其中,在所述布线管道的与安装有所述排气扇的所述内壁面对的另一内壁上另外安装排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放电设备,其中,所述排气扇被设置为多个,由此所述多个排气扇沿着所述布线管道的所述内壁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寅兑孙在炯韩昌旼蔡益洙安昶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