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内壁的流体管的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至少一个构造成基本上正交于风向延伸的流体管,该流体管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并且该流体管包括分别沿着流体管延伸的第一管区段和第二管区段,其布置成使得每个管区段与一对歧管流体连通并且构造成容纳冷却流体。
技术介绍
为了向发动机、发电机和其它发热设备提供经冷却的冷却流体,通常使用热交换器以降低发热设备的工作温度。热交换器通常分为两类:主动式热交换器和被动式热交换器。在例如风力涡轮机的领域中,被动式热交换器由于成本较低且功能更强大而通常是首选的。被动式热交换器利用风——例如围绕风力涡轮机的机舱流动的风——来冷却冷却流体被引导通过其中的多个流体管,以降低冷却流体的温度。在冷却流体的温度降低之后,将其引导回到发热设备以便对其进行冷却。为了实现理想的冷却效果,通常需要大型的被动式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大量的流体管,从而限定接收冷却风的大冷却区域。然而,所讨论的机舱上的可用空间是有限的。此外,较大的热交换器的相对较高的重量可能导致许多结构上的挑战以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1),包括:/n-至少一个流体管(2),其构造成基本正交于风向延伸,所述流体管(2)具有第一壁(5)和第二壁(6),并且所述流体管(2)包括:/n-各自沿着所述流体管(2)延伸的第一管区段(18)和第二管区段(19),其布置成使得每个管区段与一对歧管(9,10)流体连通并且构造成容纳冷却流体,/n其中,所述第一管区段(18)由所述第一壁(5)、所述第二壁(6)、第一外壁(7)和第一内壁(11)形成,并且/n所述第二管区段(19)由所述第一壁(5)、所述第二壁(6)、第二外壁(8,93)和第二内壁(12)形成,/n所述第一内壁(11)、所述第二内壁(12)、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14 EP 17181358.71.一种热交换器(1),包括:
-至少一个流体管(2),其构造成基本正交于风向延伸,所述流体管(2)具有第一壁(5)和第二壁(6),并且所述流体管(2)包括:
-各自沿着所述流体管(2)延伸的第一管区段(18)和第二管区段(19),其布置成使得每个管区段与一对歧管(9,10)流体连通并且构造成容纳冷却流体,
其中,所述第一管区段(18)由所述第一壁(5)、所述第二壁(6)、第一外壁(7)和第一内壁(11)形成,并且
所述第二管区段(19)由所述第一壁(5)、所述第二壁(6)、第二外壁(8,93)和第二内壁(12)形成,
所述第一内壁(11)、所述第二内壁(12)、所述第一外壁(7)和所述第二外壁(8,93)沿着所述流体管(2)基本上平行地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壁(5)和所述第二壁(6)不透流体地接触,其中所述热交换器(1)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管区段(18)中沿第一方向并且在所述第二管区段(19)中沿第二方向引导所述冷却流体,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其中所述冷却流体在进入所述第一管区段(18)之前被引导通过所述第二管区段(19),并且所述第一管区段(18)关于风向布置在所述第二管区段(19)的上游,使得沿风向流动的冷却空气首先冷却温度最低的所述冷却流体,
其中,所述第一内壁(11)和所述第二内壁(12)被由所述第一内壁(11)和所述第二内壁(12)限定的至少一个公共区域(30)间隔开,所述第一内壁(11)和所述第二内壁(12)彼此间隔距离(d)布置,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公共区域(30)布置在所述第一管区段(18)与所述第二管区段(19)之间并且所述公共区域(30)包括至少一个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所述第一外壁(7)和所述第二外壁(8)由所述流体管(2)的一对侧壁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槽(31)是沿着所述流体管(2)的纵向轴线(C)延伸的细长槽。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管(2)是扁平的流体管。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在所述管区段(18,19)的内部布置有扰流器(24,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所述扰流器(24)由布置在所述流体管(2)的所述第一壁(5)和/或所述第二壁(6)上的凹窝形成。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阿列索,J·巴赫曼,J·O·詹森,
申请(专利权)人:尼森冷却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丹麦;DK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