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戈登堡专利>正文

活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28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7:24
一种用于收集组织样本的活检针包括至少部分地收纳在手柄壳体内的外套管和收纳在外部套管内并配置成收纳管心针的内管。圈套器线圈附接在内管和外套管之间,并且配置成当内管相对于外套管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时向下卷绕,而当内管相对于外套管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时展开。外套管固定地联接到针保持器,该针保持器联接到可在手柄壳体内轴向移动的可移动基部并与该可移动基部一起移动。内部从动结构(曲线部分)配置成在操作的第一阶段和操作的第二阶段中选择性地接合可移动基部并与其一起行进,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内部从动结构与可移动基部脱离接合,内部从动结构沿着保持在固定位置的可移动基部受驱动。内部从动结构和内管之间的联接使得内部从动结构的轴向驱动使内管相对于外套管旋转。

Biopsy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活检针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专利申请基于2017年4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482,344并要求其优先权,与2015年11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4/939,805有关,该专利申请要求2014年11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62/081,257和2015年6月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62/170,934的优先权,这两个美国专利申请分别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一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科器械,通常已知为用于获得目标样本的组织样本的活检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微创活检装置,该微创活检装置允许操作者通过操纵装置的切割机构来更精确地获得实质上更大的组织样本,以有效地与病变或肿块接合,从而改进器官或其他解剖结构的采样。
技术介绍
作为开放式手术的替代方案,患者正在接受更微创的手术。这些侵入性较小的活检过程使用放置在器官和组织或者腹部、肺、泌尿道的空间中的各种装置,其目的是对组织、肿块或淋巴结进行采样以建立组织病理学诊断。组织样品的标准或直接探查或切除可能具有过度侵入性和创伤性,并且不符合通过微创手术使直接创伤最小化的基本原理。因此,已经开发了微创装置和技术来检索可疑病变或肿块的样本。传统活检装置的设计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存在许多缺点,这限制了其有效性和/或简单性。活检过程的成功取决于采样装置有效且可靠地获得组织样本的能力。活检过程的初始步骤要求采样装置必须以允许装置与目标组织接合的方式与该目标组织接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这些缺陷并改进活检过程的装置。当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时,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用于收集组织样本的活检针,包括至少部分地收纳在手柄壳体内的外套管和收纳在外部套管内并配置成收纳管心针的内管。圈套器线圈附接在内管和外套管之间,并且配置成当内管相对于外套管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时向下卷绕,而当内管相对于外套管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时展开。外套管固定地联接到针保持器,该针保持器联接到可在手柄壳体内轴向移动的可移动基部并与该可移动基部一起移动。内部从动结构(曲线形部分)配置成在操作的第一阶段和操作的第二阶段中选择性地接合可移动基部并与其一起行进,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内部从动结构与可移动基部脱离接合,内部从动结构沿着保持在固定位置的可移动基部受驱动。内部从动结构和内管之间的联接使得内部从动结构的轴向驱动使内管相对于外套管旋转。针包括偏置机构,当该偏置机构释放其存储的能量时,该偏置机构在内部从动结构上施加力,用于在远侧方向上驱动内部从动结构。因为在第一操作阶段中,内部从动结构接合可移动基部,所以可移动基部同样沿着其允许的行进路径在远侧方向上被驱动。一旦可移动基部到达允许的行进路径的末端,第二操作阶段开始并且内部从动结构与可移动基部脱离接合并且通过由偏置机构施加的力而向远侧驱动。如本文所述,可移动基部配置成使得当可移动基部到达其允许行程的端部时,内部从动结构与可移动基部的脱离接合自动发生,并且当内管相对于外套管旋转时,防止可移动基部向近侧移动。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该复位机构设计成将内部从动结构和可移动基部都移动回到其初始完全上紧位置,在该初始完全上紧位置,偏置机构受压缩并且存储能量。提供了用于释放组合的可移动基部和内部从动结构的致动器,这导致存储的能量的释放以及组合的可移动基部和内部从动结构在远侧方向上的驱动。如本文所述,复位机构可由两个单独的上紧操作限定,即第一上紧动作和第二上紧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在致动之前处于初始位置的活检装置的侧面透视图;图1A是用于联接装置的内管和外套管的替代机构的剖视图;图2是在完成第一阶段的操作之后活检装置的侧面透视图;图3是在完成第二阶段的操作之后活检装置的侧面透视图;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活检装置的侧面透视图;图5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活检装置的侧面透视图;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复位机构的侧面透视图;图7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复位机构的侧面透视图;图8是示出复位机构位于第一位置的侧面透视图;图9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复位机构处于第一位置的侧面透视图;图10至图15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活检装置的各种视图,其中移除了某些部分以允许观察其它部分;图16至图23示出了联接到管心针并且作为用于释放针组件的闩锁机构的一部分的第一致动器的各种视图;图24至图31示出针组件和引起针组件的受控轴向运动和旋转的第二致动器的各种操作状态;图32至图34示出了包括可移动基部和曲线部分的第二致动器的各种视图;图35至图37示出了复位按钮(上紧机构的一部分)和针保持器与可移动基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图38至图46示出了复位按钮及其在第一上紧位置和第二上紧位置中的位置和操作的各种视图;以及图47是针组件的远端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图1至图3,其中示出了圈套器线圈设计的活检装置100(样本检索和捕获装置或活检针),活检装置100配置成检索目标样本,该目标样本可以是位于某些器官或解剖结构中的组织样本或异物的形式。为了便于活检/捕获装置100进入器官或解剖结构或管道通道,装置100包含导管系统。现在参考图1至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检索装置(活检针)100。活检针100包括在其远端处具有(圈套器线圈)线200的内管120、外套管130、管心针101和手柄组件30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手柄组件300包括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偏置(弹簧加载)机构,其允许使用者选择性地致动活检针100,使得外套管130和内管120快速前进超过管心针101,以提供软组织样本的剪切动作。本活检针100特别构造用于软组织活检应用,因为弹簧加载机构提供了在组织被取芯之后去除该组织的改进装置,并且提供了通过活检针100获取组织的改进方式。手柄组件300包括手柄主体310,该手柄主体310可以形成为多种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通常是包含弹簧加载机构的中空主体。仅为了说明的目的,图1的手柄主体310为大致矩形或圆柱形或正方形主体;然而,手柄主体310优选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形状,其允许操作者牢固地抓握且精确定位针尖。内管120包括远端121和相对的近端122。内管120可以具有任意数量的不同横截面形状,然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管120具有圆形横截面。内管120可包括与近端122间隔开的环形凹槽124。外套管130可以类似于或等同于在上述专利之一中公开的外管。更具体地,外套管130可包括远端131和相对的近端132。外套管130还可以具有任何数量的不同横截面形状,一个实施方式是圆管结构。在外套管130的近端处或近端附近,外套管130可包括突起135,例如凸块,其与环形凹槽124配合并收纳在环形凹槽124内。可以在外套管130和内管120之间形成卡扣配合。突起135收纳到环形凹槽124中将两个构件联接在一起,使得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收集组织样本的活检针,包括:/n手柄壳体;/n外套管,至少部分地收纳在所述手柄壳体内;/n内管,收纳在所述外套管内并且配置成收纳管心针,其中,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管向远侧延伸超过所述手柄壳体的远端;/n圈套器线圈,附接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外套管之间;/n可移动基部,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内,其中,所述外套管固定地联接到针保持器,所述针保持器联接到所述可移动基部并由所述可移动基部承载,所述可移动基部可在所述手柄壳体内轴向移动;/n内部从动结构,联接到所述内管并且可拆卸地联接到所述可移动基部,并且配置成与所述可移动基部一起在所述壳体内轴向移动,并且进一步配置成当所述可移动基部静止时轴向移动跨过所述可移动基部的表面,其中,所述内部从动结构和所述内管之间的联接使得所述内部从动结构的轴向驱动使所述内管相对于所述外套管旋转;/n第一偏置机构,配置成当所述第一偏置机构释放存储的能量时,向所述内部从动结构施加偏置力,以在远侧方向上驱动所述内部从动结构和所述可移动基部;/n其中在第一操作阶段中,所述内部从动结构联接到所述可移动基部,并且所述第一偏置机构释放所存储的能量以在所述远侧方向上驱动联接的内部从动结构和可移动基部,并且在操作的第一阶段结束时,所述内部从动结构与所述可移动基部脱离接合并且所述内部从动结构在所述远侧方向上沿着所述可移动基部轴向地行进,以使所述内管相对于所述外套管旋转,从而激活所述圈套器线圈,作为第二操作阶段的一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06 US 62/482,3441.一种用于收集组织样本的活检针,包括:
手柄壳体;
外套管,至少部分地收纳在所述手柄壳体内;
内管,收纳在所述外套管内并且配置成收纳管心针,其中,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管向远侧延伸超过所述手柄壳体的远端;
圈套器线圈,附接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外套管之间;
可移动基部,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内,其中,所述外套管固定地联接到针保持器,所述针保持器联接到所述可移动基部并由所述可移动基部承载,所述可移动基部可在所述手柄壳体内轴向移动;
内部从动结构,联接到所述内管并且可拆卸地联接到所述可移动基部,并且配置成与所述可移动基部一起在所述壳体内轴向移动,并且进一步配置成当所述可移动基部静止时轴向移动跨过所述可移动基部的表面,其中,所述内部从动结构和所述内管之间的联接使得所述内部从动结构的轴向驱动使所述内管相对于所述外套管旋转;
第一偏置机构,配置成当所述第一偏置机构释放存储的能量时,向所述内部从动结构施加偏置力,以在远侧方向上驱动所述内部从动结构和所述可移动基部;
其中在第一操作阶段中,所述内部从动结构联接到所述可移动基部,并且所述第一偏置机构释放所存储的能量以在所述远侧方向上驱动联接的内部从动结构和可移动基部,并且在操作的第一阶段结束时,所述内部从动结构与所述可移动基部脱离接合并且所述内部从动结构在所述远侧方向上沿着所述可移动基部轴向地行进,以使所述内管相对于所述外套管旋转,从而激活所述圈套器线圈,作为第二操作阶段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中,所述内管的近端设置在所述内部从动结构的中空内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中,所述圈套器线圈包括所述内管的远端部分,所述圈套器线圈的远端附接到所述外套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中,所述内部从动结构包括曲线形部分,所述曲线形部分具有中空基部,所述中空基部内形成有至少一个螺旋形凹槽,所述内管具有从其外表面向外延伸并收纳在所述至少一个螺旋形凹槽内的至少一个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其中,所述螺旋形凹槽完全穿过所述曲线形管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其中,所述内管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一对突起,并且所述曲线形管具有彼此对称相对的两个螺旋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所述针进一步包括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二引导件与所述第一引导件间隔开并与所述第一引导件平行,其中,所述可移动基部和所述内部从动结构中的每一个沿着所述第一引导件和所述第二引导件轴向行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其中,所述可移动基部和所述内部从动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收纳所述第一引导件和所述第二引导件的一个或多个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中,所述内部从动结构收纳在沿着所述可移动基部的两个支腿形成的一对凹部内,以在所述第一操作阶段将所述内部从动结构可拆卸地联接到所述可移动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中,所述可移动基部包括第一可偏转支腿、第二可偏转支腿和在所述第一可偏转支腿和所述第二可偏转支腿之间延伸的基部部分,所述基部部分具有收纳所述第一引导件和所述第二引导件的一对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针,其中,在所述第一操作阶段中,所述内部从动结构通过收纳在沿着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形成的凹部内而附接到所述可移动基部,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操作阶段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戈登堡M·珀斯利P·亨德里克斯松P·詹内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A·戈登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