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日常步态分析和管理的可穿戴智能鞋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穿戴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日常步态分析和管理的可穿戴智能鞋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步态分析在医疗健康和临床上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步态参数可以监测和预测人体的健康状况。目前市面上的步态检测设备主要应用于医院和康养中心,多以进口设备为主,检测机制以光学仪器或压力仪器居多。除了设备价格昂贵,检测的环境要求苛刻,检测的流程也比较繁琐。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008823.9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智能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的鞋底内设有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数据连接;控制模块与压力传感器数据连接。该专利技术的智能鞋发电装置提高了计步、测重准确率和电能转化效率,满足了各元件对电能的需求;同时能进行鞋内温湿度的测量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该专利技术有数据采集的功能,但是没有提出一种用于日常步态分析和管理的可穿戴智能鞋及使用方法。又如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日常步态分析和管理的可穿戴智能鞋,其特征在于,包括:右鞋智能鞋鞋面、右鞋智能鞋鞋底、第一智能可穿戴模块、第一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第一拉绳、左鞋智能鞋鞋面、左鞋智能鞋鞋底、第二智能可穿戴模块、第二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第二拉绳、无线充电底座、底座充电口、数据线、数据线插头、指示灯;右鞋智能鞋鞋面与右鞋智能鞋鞋底胶合连接,右鞋智能鞋鞋底内部设置有第一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第一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拉绳,第一智能可穿戴模块设置于第一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内;左鞋智能鞋鞋面与左鞋智能鞋鞋底胶合连接,左鞋智能鞋鞋底内部设置有第二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第二智能鞋鞋底足跟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日常步态分析和管理的可穿戴智能鞋,其特征在于,包括:右鞋智能鞋鞋面、右鞋智能鞋鞋底、第一智能可穿戴模块、第一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第一拉绳、左鞋智能鞋鞋面、左鞋智能鞋鞋底、第二智能可穿戴模块、第二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第二拉绳、无线充电底座、底座充电口、数据线、数据线插头、指示灯;右鞋智能鞋鞋面与右鞋智能鞋鞋底胶合连接,右鞋智能鞋鞋底内部设置有第一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第一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拉绳,第一智能可穿戴模块设置于第一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内;左鞋智能鞋鞋面与左鞋智能鞋鞋底胶合连接,左鞋智能鞋鞋底内部设置有第二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第二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拉绳,第二智能可穿戴模块设置于第二智能鞋鞋底足跟凹槽内;右鞋智能鞋鞋底和左鞋智能鞋鞋底设置于无线充电底座上,无线充电底座上设置指示灯,无线充电底座侧壁上设置有底座充电口,底座充电口通过数据线与数据线插头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日常步态分析和管理的可穿戴智能鞋,其特征在于,第一智能可穿戴模块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智能可穿戴模块上外壳、第一PCB线路板、第一锂电池、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一智能可穿戴模块下外壳,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一锂电池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一PCB线路板连接;其中,第一PCB线路板上集成有第一MCU主控单元、第一IMU惯性传感器单元、第一GPS单元、第一GSM单元、第一休眠唤醒单元和第一无线充电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日常步态分析和管理的可穿戴智能鞋,其特征在于,第二智能可穿戴模块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二智能可穿戴模块上外壳、第二PCB线路板、第二锂电池、第二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二智能可穿戴模块下外壳,第二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二锂电池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二PCB线路板连接;其中,第二PCB线路板上集成有第二MCU主控单元、第二IMU惯性传感器单元、第二GPS单元、第二GSM单元、第二休眠唤醒单元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
4.一种用于日常步态分析和管理的可穿戴智能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可穿戴智能鞋中的智能可穿戴模块充电与放置;
步骤2.可穿戴模块采集用户步态数据;
步骤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帅,张雪飞,孙健飞,马重,李贵良,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乾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