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6124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属于电力输送技术领域,以解决单一目标制策略无法对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站的控制指令进行周期性的调整,控制换流站的直流电压和有功功率不够精准的问题。方法包括在电力系统暂态仿真软件中搭建六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设置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模式及初始参数、建立多目标潮流优化模型、多目标潮流优化模型的求解、将多目标优化结果中的直流电压、有功功率输入到步骤一搭建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对应的各个换流站中运行模型、定时通过最优潮流计算得到各个换流站的控制参数并下发。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具有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等优点。

A multi-objective optimal design method for multi terminal flexible HVDC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西北地区地势平坦,人口稀少,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使其成为大型陆上风电场建设安装的优先选址。截止2018年底,酒泉市风电装机达到915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0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但是,这一地区已建成的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基地都远离负荷中心,资源和负荷逆向分布,所发电量不能就地消纳。为了缓解能源供需的矛盾,2017年投入使用的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甘肃省新能源电力直接送往湖南,每年输送电量最大可达400亿千瓦。然而,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特性使风电控制变得困难,大规模集成可能导致严重的运行和可靠性问题。新一代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解决新能源发电分散性、小型化、远离负荷中心等问题上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通过多个换流站端口连接多个风电场、光伏电站及交流系统,可构成灵活、可控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新能源并网、大电网广域异步互联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下步骤:/n步骤一:在电力系统暂态仿真软件中搭建六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n该六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主要由两个风电场、一个光伏电站、六个换流站、三个交流系统、直流输电线路组成;/n具体的:风电场1连接换流站1,风电场2连接换流站2,光伏电站连接换流站3,三个交流系统分别连接换流站4和换流站5、换流站6,换流站1、换流站2、换流站3、换流站4、换流站5、换流站6之间互相连接,以上所有的连接均采用直流输电线路连接;/n步骤二:设置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模式及初始参数:/n发电侧的换流站采取定交流电压控制,电网侧换流站采用下垂控制;/n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电力系统暂态仿真软件中搭建六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该六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主要由两个风电场、一个光伏电站、六个换流站、三个交流系统、直流输电线路组成;
具体的:风电场1连接换流站1,风电场2连接换流站2,光伏电站连接换流站3,三个交流系统分别连接换流站4和换流站5、换流站6,换流站1、换流站2、换流站3、换流站4、换流站5、换流站6之间互相连接,以上所有的连接均采用直流输电线路连接;
步骤二:设置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模式及初始参数:
发电侧的换流站采取定交流电压控制,电网侧换流站采用下垂控制;
步骤三:建立多目标潮流优化模型:
具体模型包括目标函数、等式约束及不等式约束;
步骤四:多目标潮流优化模型的求解:
在优化模型的求解中,依据15min分辨率的新能源发电预测数据进行计算,多目标潮流优化采用NSGA-III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得到一组最优Pareto解集,然后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对每个目标函数去量纲化,计算各个目标函数对应的满意度;
拥有标准化最大隶属度的非支配解为最优折衷解;
步骤五:将多目标优化结果中的直流电压、有功功率输入到步骤一搭建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对应的各个换流站中运行模型;
步骤六:定时通过最优潮流计算得到各个换流站的控制参数并下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目标函数包括:
1)网络损耗最小目标函数:



其中,Ploss,line和Ploss,VSC分别代表直流极线和换流站的损耗;

R

i
是线路i的极线电阻,即直流平波电抗器与线路等效电阻之和;

I

i
是线路i的直流电流;ICi为第i个VSC的电流;

a,b,c为换流站的损耗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SN和UN分别是VSC的额定容量和直流侧额定电压;

S
B和UB分别是MTDC系统的的基准容量和基准电压;

c的下标R和I分别对应换流站的整流状态和逆变状态;
2)电压偏差目标函数:



其中,Ud为电压偏移量;

U

i.ref为节点i的电压期望值;

U

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的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
3)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目标函数:



其中,vSM为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裕度;

λ
min为常规收敛潮流雅可比矩阵的最小奇异值。


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鹰刘开启邹玮玮苏苗红陈晓婧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