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缆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113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建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压电缆通道,包括提升管道、第一工作井、第二工作井以及至少一条连接管道,所述第一工作井和所述第二工作井通过连接管道相连,所述提升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工作井相连,所述提升管道与海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工作井和所述第二工作井均包括由工作井底板和若干工作井侧壁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以及盖设在所述容纳腔上的工作井盖板,与所述连接管道和所述提升管道相连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通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高压电缆通道,结构简单,组建工序简单且结构牢固,便于快速铺设。

A kind of high voltage cable cha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电缆通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建设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电缆通道。
技术介绍
目前,海上风电向陆地输电或陆地电网向海上钻井石油平台输电时,必然要穿越海岸防波堤。我国海岸防波堤的基础多为抛石结构,即防波堤的基础由杂乱无序的抛石挤压淤泥、自然沉降而成,抛石的结构、形状大小不均匀,抛石的最终沉降至稳定的年限无法确定,即可能一直在沉降。目前高压电缆穿越海岸防洪多采用水平定向钻工艺,该工艺虽然不需要对海岸防波堤进行开挖,但因抛石沉降的最终深度不确定,水平定向钻的钻头极易碰到沉降中的抛石而造成钻进失败或回拖管道时破坏管道,风险极大;且采用水平定向钻工艺的造价和工期过长,不利于缩短工程周期,因此,提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以解决穿越防波堤所产生的相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电缆通道,该高压电缆通道结构简单,组建工序简单且结构牢固,便于快速铺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电缆通道,包括提升管道、第一工作井、第二工作井以及至少一条连接管道,所述第一工作井和所述第二工作井通过连接管道相连,所述提升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工作井相连,所述提升管道与海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工作井和所述第二工作井均包括由工作井底板和若干工作井侧壁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以及盖设在所述容纳腔上的工作井盖板,与所述连接管道和所述提升管道相连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通孔。优选的,所述提升管道包括提升管道底板和两块提升管道侧板,所述提升管道底板与所述两块提升管道侧板围合形成供电缆穿行的容纳槽。<br>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作井、所述第二工作井以及所述提升管道的下方均设有桩基础,所述桩基础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工作井、所述第二工作井或所述提升管道相连,所述桩基础的第二端预埋在地下。优选的,所述容纳腔的长度取值范围为1000-3000mm,所述容纳腔的高度取值范围为1500-2500mm。优选的,所述工作井底板、工作井侧板、工作井盖板的厚度范围均为100-250mm。优选的,所述提升管道的长度为8000-12000mm,所述容纳槽的槽宽取值范围为500-2500mm,所述容纳槽的槽深取值范围为500-2500mm。优选的,所述提升管道侧板和所述提升管道底板的厚度范围均为100-250mm。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道为金属管或塑胶管。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径范围为200-520mm,所述连接管的管壁厚为10-30mm。优选的,所述桩基础的直径范围为1000-2000mm,所述桩基础的长度范围为10000-35000m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高压电缆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高压电缆通道,电缆通过提升管道由海上提升到高位至第一二工作井处,并通过连接管道通过堤坝,在第一工作井内完成海缆和陆地电缆的连接,所述第一工作井和所述第二工作井横跨在堤坝两侧,所述连接管道位于堤坝上方,由此避免了在堤坝进行钻孔,简化了施工工序,同时避免了堤坝沉降造成电缆受损的现象发生,进一步的确保了电缆的工作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高压电缆通道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高压电缆通道的轴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工作井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工作井,11、工作井侧板,12、连接通孔,13、工作井盖板,2、第二工作井,3、连接管道,4、提升管道,5、第一桩基础,6、第二桩基础,7、第三桩基础,8、第四桩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高压电缆通道,包括提升管道4、第一工作井1、第二工作井2以及至少一条连接管道3,第一工作井1和第二工作井2通过连接管道3相连,可根据需要连接的电缆数量对连接管道3的数量进行调整,当所需的电缆组数为一组时,可设置一条连接管道3,当需连接的电缆组数为多组时,设置对应条数的连接管道3,提升管道4的一端与第一工作井1相连,提升管道4与海平面呈夹角设置;第一工作井1和第二工作井2均包括由工作井底板和若干工作井侧壁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以及盖设在容纳腔上的工作井盖板13,由此确保工作井内的电缆不受外界破坏,与连接管道3和提升管道4相连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通孔12。连接通孔12的直径与连接管道3的外径相等。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电缆通过提升管道4由海上提升到高位至第一二工作井处,并通过连接管道3通过堤坝,在第一工作井1内完成海缆和陆地电缆的连接,第一工作井1和第二工作井2横跨在堤坝两侧,连接管道3位于堤坝上方,由此避免了在堤坝进行钻孔,简化了施工工序,同时避免了堤坝沉降造成电缆受损的现象发生,进一步的确保了电缆的工作安全。进一步地,提升管道4包括提升管道底板和两块提升管道侧板,提升管道底板与两块提升管道侧板围合形成供电缆穿行的容纳槽,提升管道底板与海平面呈夹角设置,由此便于电缆由海上提升到高处,倾斜设置避免了直接转角设置对电缆造成损坏,提高了电缆的寿命。优选的,第一工作井1、第二工作井2以及提升管道4的下方均设有桩基础,桩基础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工作井1、第二工作井2或提升管道4相连,桩基础的第二端预埋在地下,由此防止第一工作井1、第二工作井2以及提升管道4沉降,可根据实际铺设时提升管道4的长度对提升管道4下方的桩基础的数量进行调整,由此可以确保提升管道4不发生沉降。在本实施例中,在提升管道4下设置第一桩基础5和第二桩基础6,在第二工作井2下设置第三桩基础7,在第一工作井1下设置第四桩基础8,由此避免第一工作井1、第二工作井2以及提升管道4的沉降。其中,容纳腔的长度取值范围为1000-3000mm,容纳腔的高度取值范围为1500-2500mm,由此便于转换线路的连接,同时为后期的维护提供足够的空间,便于操作人员对工作井内的电缆进行维护。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井底板、工作井侧板11、工作井盖板13的厚度范围均为100-250mm,由此确保工作井具有一定的强度,避免工作井受损,进一步地提高工作井的寿命。此外,提升管道4的长度为8000-12000mm,由此便于电缆在容纳槽内爬坡,容纳槽的槽宽取值范围为500-2500mm,容纳槽的槽深取值范围为500-2500mm,由此确保电缆完全容纳在容纳槽内,避免电缆受损。优选的,提升管道侧板和提升管道底板的厚度范围均为100-250mm,由此确保提升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电缆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管道、第一工作井、第二工作井以及至少一条连接管道,所述第一工作井和所述第二工作井通过连接管道相连,所述提升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工作井相连,所述提升管道与海平面呈夹角设置;/n所述第一工作井和所述第二工作井均包括由工作井底板和若干工作井侧壁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以及盖设在所述容纳腔上的工作井盖板,与所述连接管道和所述提升管道相连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电缆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管道、第一工作井、第二工作井以及至少一条连接管道,所述第一工作井和所述第二工作井通过连接管道相连,所述提升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工作井相连,所述提升管道与海平面呈夹角设置;
所述第一工作井和所述第二工作井均包括由工作井底板和若干工作井侧壁围合形成的容纳腔以及盖设在所述容纳腔上的工作井盖板,与所述连接管道和所述提升管道相连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缆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管道包括提升管道底板和两块提升管道侧板,所述提升管道底板与所述两块提升管道侧板围合形成供电缆穿行的容纳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缆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井、所述第二工作井以及所述提升管道的下方均设有桩基础,所述桩基础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工作井、所述第二工作井或所述提升管道相连,所述桩基础的第二端预埋在地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缆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长度取值范围为1000-3000mm,所述容纳腔的高度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卫平肖志军徐伟曹波陈峰罗彦李敏生张亮亮王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