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岩心补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钻井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岩心补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金矿、煤矿等资源矿产勘查程度的不断加大,钻探工程深度由以往的1000米以内向2000米以下逐渐延深。该类超深孔钻探工程一般采用小眼井施工工艺,即终孔直径在75毫米~95毫米之间。在超深孔的施工中,由于施工设备、取心钻具组合工艺或地层因素等多种原因易造成目的层的打薄、打丢或所取岩心不能满足实验要求等问题,这就需要进行补取岩心的操作。目前,对于补取岩心的操作通常采用移孔重打、刮煤器等方式进行补心。但是,移孔重打方式既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使得施工工期延长;同时在第二次施工中存在再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深孔、超深孔施工中,这种工艺方法的不足尤为明显。采用刮煤器等施工方式进行岩心补取,该工艺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提供完整的地层实验数据,尤其是当钻孔未达到目的层时,这种方法就直接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心补取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心补取装置,包括导斜器(100)、取心钻具(102),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斜器(100)的第一端向所述导斜器(100)中部的方向,所述导斜器(100)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沿所述导斜器(100)的中部向所述导斜器(100)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导斜器(10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取心钻具(102)沿所述导斜器(100)上的斜面移动以补取岩心。/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岩心补取装置,包括导斜器(100)、取心钻具(102),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斜器(100)的第一端向所述导斜器(100)中部的方向,所述导斜器(100)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沿所述导斜器(100)的中部向所述导斜器(100)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导斜器(10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取心钻具(102)沿所述导斜器(100)上的斜面移动以补取岩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补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斜器(100)的第一端至所述导斜器(100)的中部为第一倾斜段(104),所述导斜器(100)的中部至所述导斜器(100)的第二端为第二倾斜段(106),所述第一倾斜段(104)的斜率与所述第二倾斜段(106)的斜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心补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段(104)和所述第二倾斜段(106)的倾斜角度为1.5度至3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心补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段(104)和所述第二倾斜段(106)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2米至3米。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岩心补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段(104)与所述第二倾斜段(106)相对于所述导斜器(100)的中部所在的平面对称设置。
技术研发人员:王怀勐,李文涛,刘军锷,赵鹏,赵彦璞,屈云燕,刘秋颖,牛寒,杨晓宇,李晓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明达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