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5427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用于将已经完成建筑外框架柱施工层位置的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至待施工层;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1,拆除施工层位置已施工完成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步骤2,将所述木模板支模材料放置在爬模架平台板上;步骤3,爬模架体爬升时把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到待施工层;步骤4,进行待施工层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安装作业。上述施工方法通过外框柱爬模架体上的平台板兼做卸料平台可减少施工工序,解放塔吊,节省时间;同时,通过建筑外框架柱爬模架传递支模材料,避免传料洞设置及后期封堵工作,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危险源部位,大大提高施工安全性。

A transfer method of formwork materials for building frame, column and wooden form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支模材料高空转运方法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楼层内施工材料转运常常会使用悬挑卸料平台或在建筑结构板上预留传料洞进行人工传递。当选择使用悬挑卸料平台转运支模材料时,需要提前将螺栓预埋或穿结构板固定悬挑卸料平台锚固段,同时悬挑卸料平台需要采用支撑方式:上拉钢丝绳或型钢斜撑,待悬挑卸料平台安装完成后,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需要人工收集码放其上,再使用塔吊进行吊运至上一施工层,此方法不仅占用塔吊,还浪费人工和施工时间,增加施工工序。当选择使用传料洞传递支模材料时,需先在建筑结构楼板上提前预留若干传料洞,再安排工人分别站在传料洞的上下位置,上下配合通过传料洞传递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一般情况下传料洞适用于楼层层高3米以下的建筑较为安全,通常超高层建筑楼层层高均在4米以上左右,若使用传料洞进行材料转运,工人需要登高作业传递,这样施工安全性降低,增加劳动力和浪费施工时间,且增加危险源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用于将已经完成建筑外框架柱施工层位置的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至待施工层;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1,拆除施工层位置已施工完成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步骤2,将所述木模板支模材料放置在爬模架平台板上;步骤3,爬模架体爬升时把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到待施工层;步骤4,进行待施工层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安装作业。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优选地,在步骤2中,按照使用功能和不同标高,把木模板支模材料分类码放在不同高度的爬模架平台板上。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优选地,拆除已经完成建筑外框架柱施工层位置的木模板支模材料时,应从外框架柱自上向下拆除,不同高度支模材料分两层码放在上下两层设置的爬模架平台板上。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优选地,所述建筑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楼板是桁架组合楼板或预制组合楼板,建筑核心筒与建筑外框分开施工。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优选地,利用如下支模材料转运系统实现;所述支模材料转运系统包括:爬模架体、翻转式载料平台、推拉式载料平台和防护板;所述爬模架体通过附着装置连接所述建筑,爬模架体上设置平台板;所述翻转式载料平台的一侧与爬模架体利用连接器铰接,翻转式载料平台的安装位置与对应的平台板齐平;翻转式载料平台翻转后搭接在物料层或待施工层;所述推拉式载料平台安装在所述爬模架体上,推拉式载料平台的安装位置与对应的平台板齐平;所述推拉式载料平台设置在翻转式载料平台的上方;所述防护板与爬模架体连接,防护板在支模材料装卸操作时,对翻转式载料平台和推拉式载料平台上的施工人员进行防护。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进一步,所述翻转式载料平台包括翻转平台板,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所述第一盘体的外缘设置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盘体上设置定位块;所述第一盘体与爬模架体的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盘体与翻转平台板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利用销轴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和定位块使翻转平台板在翻转后能够定位在水平位置。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所述第一盘体的外缘还设置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块的连线经过第一盘体的圆心。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所述推拉式载料平台包括推拉平台板和两条侧导轨,所述侧导轨包括滑槽,侧导轨与爬模架体固定连接;所述推拉平台板的两个相对侧面分别设置第一导向柱组和第二导向柱组,推拉平台板的导向柱插入侧导轨的滑槽。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所述第一导向柱组包括至少两个与推拉平台板平行设置的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组包括至少两个与推拉平台板平行设置的导向柱。上述施工方法通过外框柱爬模架体上的平台板兼做卸料平台可减少施工工序,解放塔吊,节省时间;同时,通过建筑外框架柱爬模架传递支模材料,避免传料洞设置及后期封堵工作,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危险源部位,大大提高施工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为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系统位于物料层示意图;图3为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系统位于待施工层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翻转式载料平台示意图;图5为推拉式载料平台的导轨示意图;图6为推拉式载料平台的平台板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爬模架体,2、翻转式载料平台,21、第一盘体,22、第二盘体,23、翻转平台板,24、第一限位块,25、第二限位块,26、定位块,3、推拉式载料平台,31、侧导轨,32、滑槽,33、推拉平台板,34、第一导向柱组,35、第二导向柱组,4、木模板支模材料,5、防护板,6、建筑外框结构,7、建筑外框柱,8、已施工层,9、物料层,10、待施工层,11、平台板。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用于将已经完成建筑外框架柱施工层位置的木模板支模材料4转运至待施工层10;转运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1,拆除施工层位置已施工完成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4;步骤2,将木模板支模材料4放置在爬模架平台板11上;步骤3,爬模架体1爬升时把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4转运到待施工层10;步骤4,进行待施工层10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安装作业。上述施工方法通过外框柱爬模架体上的平台板兼做卸料平台可减少施工工序,解放塔吊,节省时间;同时,通过建筑外框架柱爬模架传递支模材料,避免传料洞设置及后期封堵工作,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危险源部位,大大提高施工安全性。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已经完成建筑外框架柱施工层位置的木模板支模材料(4)转运至待施工层(10);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1,拆除施工层位置已施工完成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4);步骤2,将所述木模板支模材料(4)放置在爬模架平台板(11)上;步骤3,爬模架体(1)爬升时把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4)转运到待施工层(10);步骤4,进行待施工层(10)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安装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已经完成建筑外框架柱施工层位置的木模板支模材料(4)转运至待施工层(10);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1,拆除施工层位置已施工完成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4);步骤2,将所述木模板支模材料(4)放置在爬模架平台板(11)上;步骤3,爬模架体(1)爬升时把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4)转运到待施工层(10);步骤4,进行待施工层(10)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安装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按照使用功能和不同标高,把木模板支模材料(4)分类码放在不同高度的爬模架平台板(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拆除已经完成建筑外框架柱施工层位置的木模板支模材料(4)时,应从外框架柱自上向下拆除,不同高度支模材料分两层码放在上下两层设置的爬模架平台板(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楼板是桁架组合楼板或预制组合楼板,建筑核心筒与建筑外框分开施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下支模材料转运系统实现;所述支模材料转运系统包括:爬模架体(1)、翻转式载料平台(2)、推拉式载料平台(3)和防护板(5);所述爬模架体(1)通过附着装置连接所述建筑,爬模架体(1)上设置平台板(11);所述翻转式载料平台的一侧与爬模架体(1)利用连接器铰接,翻转式载料平台(2)的安装位置与对应的平台板(11)齐平;翻转式载料平台(2)翻转后搭接在物料层(9)或待施工层(10);所述推拉式载料平台安装在所述爬模架体(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彦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