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支模材料高空转运方法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楼层内施工材料转运常常会使用悬挑卸料平台或在建筑结构板上预留传料洞进行人工传递。当选择使用悬挑卸料平台转运支模材料时,需要提前将螺栓预埋或穿结构板固定悬挑卸料平台锚固段,同时悬挑卸料平台需要采用支撑方式:上拉钢丝绳或型钢斜撑,待悬挑卸料平台安装完成后,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需要人工收集码放其上,再使用塔吊进行吊运至上一施工层,此方法不仅占用塔吊,还浪费人工和施工时间,增加施工工序。当选择使用传料洞传递支模材料时,需先在建筑结构楼板上提前预留若干传料洞,再安排工人分别站在传料洞的上下位置,上下配合通过传料洞传递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一般情况下传料洞适用于楼层层高3米以下的建筑较为安全,通常超高层建筑楼层层高均在4米以上左右,若使用传料洞进行材料转运,工人需要登高作业传递,这样施工安全性降低,增加劳动力和浪费施工时间,且增加危险源部位。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已经完成建筑外框架柱施工层位置的木模板支模材料(4)转运至待施工层(10);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1,拆除施工层位置已施工完成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4);步骤2,将所述木模板支模材料(4)放置在爬模架平台板(11)上;步骤3,爬模架体(1)爬升时把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4)转运到待施工层(10);步骤4,进行待施工层(10)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安装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已经完成建筑外框架柱施工层位置的木模板支模材料(4)转运至待施工层(10);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1,拆除施工层位置已施工完成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4);步骤2,将所述木模板支模材料(4)放置在爬模架平台板(11)上;步骤3,爬模架体(1)爬升时把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4)转运到待施工层(10);步骤4,进行待施工层(10)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安装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按照使用功能和不同标高,把木模板支模材料(4)分类码放在不同高度的爬模架平台板(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拆除已经完成建筑外框架柱施工层位置的木模板支模材料(4)时,应从外框架柱自上向下拆除,不同高度支模材料分两层码放在上下两层设置的爬模架平台板(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楼板是桁架组合楼板或预制组合楼板,建筑核心筒与建筑外框分开施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外框架柱木模板支模材料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下支模材料转运系统实现;所述支模材料转运系统包括:爬模架体(1)、翻转式载料平台(2)、推拉式载料平台(3)和防护板(5);所述爬模架体(1)通过附着装置连接所述建筑,爬模架体(1)上设置平台板(11);所述翻转式载料平台的一侧与爬模架体(1)利用连接器铰接,翻转式载料平台(2)的安装位置与对应的平台板(11)齐平;翻转式载料平台(2)翻转后搭接在物料层(9)或待施工层(10);所述推拉式载料平台安装在所述爬模架体(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彦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