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及构建方法及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355308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及构建方法及用途,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敲除野生型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的目标基因SO_1860,得到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Δ1860,所述基因SO_1860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15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的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Δ1860为基因缺陷型菌株,能够改变细胞表面结构,促进电极表面生物膜的形成,增强胞外电子传递速率,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

A recombinant electric Schwarzschild strain and its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及构建方法及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能源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及构建方法及用途。
技术介绍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我国现今面临的日益严峻的问题,因而能源开发和环境废物治理及过程中能源可再生利用成为了我国现代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挑战。科学家们不断寻找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其中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FuelCell,MFC)就是其中之一用来产生可替代能源和环境废物治理新装置,并且其重要性现今日益显现。MFC是利用产电微生物作为阳极催化剂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微生物产电能力相差很大,产电微生物决定着MFC的功能及应用,希瓦氏菌(Shewanellaoneidensis)属是目前发现的广泛用于MFC中产电的微生物之一,其代谢路径和胞外电子传递路径研究的比较明确。ShewanellaoneidensisMR-1(简称希瓦氏菌MR-1)是希瓦氏菌属中在基因组序列注释和遗传特性方面研究最广泛的菌株。该菌株能够在不添加外源媒介的情况下,将电子转移到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阳极,成为研究微生物如何在MFCs中产生电流的模型生物之一。研究表明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ElectronTransfer,EET)是一个受多种细胞成分影响的复杂过程。其中生物膜的厚度直接影响胞外电子传递的强度,影响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但野生型希瓦氏菌株MR-1细胞粘附性较弱,不能形成较厚且稳定的生物膜。因此,构建易于形成生物膜的希瓦氏菌株,不仅能够弥补希瓦氏菌的一些缺陷,而且也能够提高MFC的电化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的构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敲除野生型希瓦氏菌ShewanellaoneidensisMR-1的目标基因SO_1860,得到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Δ1860,所述基因SO_1860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5所示。上述方法构建的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Δ1860。上述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Δ1860产电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构建的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Δ1860为基因缺陷型菌株,能够改变细胞表面结构,促进电极表面生物膜的形成,增强胞外电子传递速率,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附图说明图1为引物设计与同源区基因扩增方法。图2为希瓦氏菌MR-1与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Δ1860MFC产电电压对比图。图3为电化学表征图。具体实施方式原始菌株野生型希瓦氏菌ShewanellaoneidensisMR-1简称:野生型希瓦氏菌MR-1,于2010年9月购自ATCC(美国,https://www.atcc.org/)公司的ATCC700550菌株。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敲除野生型希瓦氏菌MR-1的目标基因SO_1860,得到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Δ1860,所述基因SO_1860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5表示。具体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att位点特异性重组和双交换删除的方法敲除野生型希瓦氏菌MR-1目标基因SO_1860。(1)引物设计和基因扩增:从NCBI数据库获得希瓦氏菌MR-1的基因组序列,根据目标基因SO_1860及其上下游基因序列设计三对引物,1860-LF(SEQIDNO.4)和1860-LR(SEQIDNO.5)、1860-5-O(SEQIDNO.6)和1860-5-I(SEQIDNO.7)、1860-3-O(SEQIDNO.8)和1860-3-I(SEQIDNO.9),在体外扩增目的基因上游同源区和下游同源区,其中包含部分目的基因序列,扩增长度大约500-1000bp,再通过融合PCR把上下游同源区基因连接在一起,形成融合同源区片段。如图1所示。其中在引物1860-5-O和1860-3-O的5’端分别添加特异性位点attB1和attB2,在引物1860-5-I和1860-3-I的5’端添加一个20bp左右的同源互补序列(Linker)。上游同源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下游同源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融合同源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特异性位点attB1和attB2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IDNO.10、SEQIDNO.11所示;同源互补序列(Linke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2所示;(2)将步骤(1)获得的融合片段通过att位点特异性重组整合到自杀质粒pHG1.0载体(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3示)上,构建好的质粒先转入大肠杆菌WM3064(商业菌株)中,然后WM3064与希瓦氏菌MR-1结合转移,将构建好的质粒转入希瓦氏菌MR-1中。希瓦氏菌MR-1需要在LB培养基中,30℃培养,而大肠杆菌WM3064其生长需要在LB培养基中添加0.3M/mLDAP(2,6-二氨基庚二酸),37℃培养。a、att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体系(5uL):融合片段:1uL(~75ng)pHG1.0:1uL(~75ng)BPclonaseIIenzymemix:1uLH2O:2uLb、GatewayBPclonaseIIenzyme反应程序:将上述各种成分混匀,在25℃条件下反应5小时,然后降温到4℃保存;c、WM3064化学转化步骤:1.从-80℃冰箱中取50ulWM3064感受态细胞置于冰上10min;2.把b中反应复合物与WM3064感受态细胞在1.5mL的离心管中混匀,冰浴30min;3.然后在水浴锅中42℃热激90s,再次冰浴5min;4.向上述体系中添加1mL含0.3M/mLDAP的LB培养基,37℃,150rpm,培养1小时;5.取200uL培养液涂布于LB平板(含15ug/mL庆大霉素)上,30℃培养12小时;6.挑取单菌落进行PCR验证,验证正确的WM3064与希瓦氏菌MR-1进行接合转移。(3)将步骤(2)获得重组菌株在LB(含15ug/mL的庆大霉素)平板上培养,挑单菌落进行PCR验证,通过抗性筛选以及菌落PCR验证,获得自杀质粒整合到MR-1基因组中的重组菌株。其中菌落PCR所用引物为1860-LF(在MR-1基因组上)和Fprimer(在自杀质粒pHG1.0上)。引物Fprime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4所示;(4)将步骤(3)验证正确的菌株在LB(含15ug/mL的庆大霉素)液体培养基中过夜培养,然后以1%的比例转接到无抗L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敲除野生型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的目标基因SO_1860,得到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Δ1860,所述基因SO_1860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15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敲除野生型希瓦氏菌ShewanellaoneidensisMR-1的目标基因SO_1860,得到产电希瓦氏重组菌株Δ1860,所述基因SO_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浩刘向李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