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干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520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56
一种污泥干化方法,用于对从湿料仓出来的污泥进行烘干除湿,于湿料仓依次通过设置的下层履带、上层履带与干料仓连接;沿上层履带布设的方向、于上层履带的上方均匀布设第一热风出风口,第一热风出风口管路连接第一热风风源端;通过第一热风风源端提供的热风以由上层履带的上方向下吹送的形式、形成对上层履带及下层履带的烘干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通过上送下回的风的布置形式,降低了系统中的换热器、过滤网的堵塞程度;由于风是向下流动,导致泥中的水分因为重力作用,更容易被风带入到除湿装置进行除湿;履带上的污泥处于负压区,污泥中的臭味就不会从履带上四处散发到外界环境中,避免了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A method of sludge dr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干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泥烘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干化方法。
技术介绍
污泥的自然干化是一种简便经济的脱水方法,曾经广泛采用,有污泥干化场和污泥塘两种类型,它们都是利用自然力量而将污泥脱水的,适用于气候比较干燥、用地不紧张以及环境卫生条件允许的地区。干化场的特点是简单易行,污泥含水率低,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铲运干污泥的劳动强度大。热干化顾名思义,即通过对污泥进行加热来使污泥中的水分蒸发,使生物固体的含水量降到传统的脱水方法所无法达到的程度。其优点是不需要占用很大的面积、处理量大、可有效杀灭病原体、对环境影响小。缺点是耗能高,设备投资较高。虽然热干化具有耗能高等缺点,但其优点是自然干化所不具备的。但是目前热干化工艺应用的热干化系统多为常压式,常压系统容易导致污泥干化过程中蒸发气中臭味因子外泄,运行环境恶劣且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并且现有干化系统中采用的圆盘干化机仓盖处无加热,导致外界环境对于干化仓系统内温度影响较大,容易引起蒸发出的水蒸气在接触仓盖过程时的二次冷凝,降低热能利用效率。申请号为:201810305031.6的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负压电渗透耦合污泥深度热干化装置”,。包括进水泵、进水阀、温度仪、橡胶密封圈、恒温热水腔、进水管、填料压板、支撑架、导电膜、蓄水腔、活动台、紧固螺丝和箱盖和玻璃箱体;其是利用污泥在通电电压作用下,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通过压缩脱水作用实现污泥脱水的深度处理装置,可高效脱出污泥中的水分,可控性较好,废气中污染物可实现吸收,无臭气排出,处理过程廉价、安全,操作简单。申请号为:201910331086.9的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MVR蒸发的污泥热干化方法”,,包括干燥机、循环水罐、蒸发器、压缩机、除尘设备和除臭设备;所述干燥机为间接加热式;湿污泥通过所述的干燥机受热脱水干化后排出;所述干燥机采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蒸汽作为干燥热源,高温蒸气冷凝放热后排入循环水罐作为蒸发器的原料;湿污泥受热蒸发脱水产生的水蒸气经过除尘后作为蒸发器的热源;污泥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冷凝放热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其中含有的不凝气经过除臭设备后排入尾气处理系统;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升温后成为高温蒸气;所述的蒸发器与除臭设备经过真空泵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污泥干化方法,用于对从湿料仓出来的污泥进行烘干除湿,其特征在于:于湿料仓与干料仓之间设置污泥烘干用上层履带及下层履带,所述下层履带的物料进口端连接湿料仓的物料出口端,所述上层履带的物料出口端连接干料仓的物料进口端;沿上层履带布设的方向、于上层履带的上方均匀布设第一热风出风口,所述第一热风出风口管路连接至第一热风风源端;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通过第一热风风源端提供的热风以由上层履带的上方向下吹送的形式、形成对上层履带及下层履带的烘干作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沿下层履带布设的方向、于下层履带的上方均匀布设第二热风出风口,所述第二热风出风口管路连接至第二热风风源端;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通过第二热风风源端提供的热风以由下层履带的上方向下层履带的下方吹送的形式、形成对下层履带的二次烘干。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以提供第一热风风源端的热风由至少两个压缩机组分别对应的第一冷凝端及第二冷凝端提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以提供第二热风风源端的热风由一个压缩机组相应的第三冷凝端提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以提供第一热风风源端的热风由两个压缩机组分别对应的第一冷凝端及第二冷凝端提供;用以提供第二热风风源端的热风由一个压缩机组的相应第三冷凝端提供;与第三冷凝端对应的压缩机组与与第一冷凝端对应的压缩机组或与第二冷凝端对应的压缩机组中的任意一个压缩机组为同一压缩机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履带上的污泥完成烘干后到达下层履带下方的热风部分被设置的第一送风机抽回,送至设置的除湿端进行三级除湿后,再分别送至第一冷凝端及第二冷凝端作为热交换用风源;经由第一冷凝端及第二冷凝端热交换后形成第一热风风源端的热风;对履带上的污泥完成烘干后到达下层履带下方的热风剩余部分被设置的第二送风机抽回,送至第三冷凝端作为热交换用风源,经由第三冷凝端热交换后形成第二热风风源端的热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由第一冷凝端及第二冷凝端出来的热风通过设置的辅电后,形成第一热风风源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级除湿依次为:水表冷器除湿、风风换热器除湿及蒸发端除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经由第一冷凝端及第二冷凝端热交换后的热风被送至第一热风风源端,通过第一热风出风口沿上层履带的上方向下吹送直至到达下层履带的下方;S2:第一送风机及第二送风机、对到达下层履带下方的烘干后热风进行按工艺要求的分别抽回;S3:第一送风机将抽回的烘干后热风送至除湿端进行三级除湿;第二送风机将抽回的烘干后热风送至第三冷凝端作为热交换用风源;S4:完成三级除湿后的风分别送至第一冷凝端及第二冷凝端进行热交换。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1.通过上送下回的风的布置形式,和市场上热泵污泥烘干下送上回的结构比较,风中带走的灰尘会更少,降低了系统中的换热器、过滤网的堵塞程度;2.同时,由于风是向下流动,导致泥中的水分因为重力作用,更容易被风带入到除湿装置进行除湿;3.同时,由于本案中设置的第一送风机的抽回风环节,使得处于烘干区的污泥整体处于负压区,从而使得污泥里的水分因为外界空间为负压,更容易从污泥中蒸发出来,从而提高烘干效率,相较于现有市场上的正压蒸发技术效率提高10%左右;且无需额外的负压设置;4.同时,履带上的污泥处于负压区,污泥中的臭味就不会从履带上四处散发到外界环境中,避免了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步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用于对从湿料仓出来的污泥进行烘干除湿,于湿料仓与干料仓之间设置污泥烘干用上层履带及下层履带,所述下层履带的物料进口端连接湿料仓的物料出口端,所述上层履带的物料出口端连接干料仓的物料进口端;沿上层履带布设的方向、于上层履带的上方均匀布设第一热风出风口,所述第一热风出风口管路连接至第一热风风源端;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通过第一热风风源端提供的热风以由上层履带的上方向下吹送的形式、形成对上层履带及下层履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干化方法,用于对从湿料仓出来的污泥进行烘干除湿,其特征在于:/n于湿料仓与干料仓之间设置污泥烘干用上层履带及下层履带,/n所述下层履带的物料进口端连接湿料仓的物料出口端,/n所述上层履带的物料出口端连接干料仓的物料进口端;/n沿上层履带布设的方向、于上层履带的上方均匀布设第一热风出风口,/n所述第一热风出风口管路连接至第一热风风源端;/n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通过第一热风风源端提供的热风以由上层履带的上方向下吹送的形式、形成对上层履带及下层履带的烘干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干化方法,用于对从湿料仓出来的污泥进行烘干除湿,其特征在于:
于湿料仓与干料仓之间设置污泥烘干用上层履带及下层履带,
所述下层履带的物料进口端连接湿料仓的物料出口端,
所述上层履带的物料出口端连接干料仓的物料进口端;
沿上层履带布设的方向、于上层履带的上方均匀布设第一热风出风口,
所述第一热风出风口管路连接至第一热风风源端;
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通过第一热风风源端提供的热风以由上层履带的上方向下吹送的形式、形成对上层履带及下层履带的烘干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沿下层履带布设的方向、于下层履带的上方均匀布设第二热风出风口,
所述第二热风出风口管路连接至第二热风风源端;
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通过第二热风风源端提供的热风以由下层履带的上方向下层履带的下方吹送的形式、形成对下层履带的二次烘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以提供第一热风风源端的热风由至少两个压缩机组分别对应的第一冷凝端及第二冷凝端提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以提供第二热风风源端的热风由一个压缩机组相应的第三冷凝端提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以提供第一热风风源端的热风由两个压缩机组分别对应的第一冷凝端及第二冷凝端提供;
用以提供第二热风风源端的热风由一个压缩机组的相应第三冷凝端提供;
与第三冷凝端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舒王玉军王颖刘进进杨佳李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