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18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无需停水安装,降低填料网前堆积可能性的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如下,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包括网板模组、第一过水箱和第二过水箱,所述网板模组包括若干网板模块,若干所述网板模块依次排列并通过支撑管固定,所述第一过水箱位于所述网板模组下方,所述网板模组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过水箱连通,所述第一过水箱和所述第二过水箱连通,所述第二过水箱与后续池体的过水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现有污水处理设备的升级改造。

A kind of blocking structure of MBBR packing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拦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升级或提量改造的需要,将MBBR用于污水厂提标改造,尤其是针对脱氮具有较好的效果。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投加填料后,需在填料池内设置拦网以阻拦填料流出填料池。目前对于拦网一般是单一平板式滤网,其在安装时一般需要停水安装,这限制了MBBR技术在某些条件下的使用,另外,由于拦网结构的不合理,容易导致填料在网前堆积,影响出水甚至造成安全事故。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具有无需停水安装,降低填料网前堆积可能性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包括网板模组、第一过水箱和第二过水箱,所述网板模组包括若干网板模块,若干所述网板模块依次排列并通过支撑管固定,所述第一过水箱位于所述网板模组下方,所述网板模组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过水箱连通,所述第一过水箱和所述第二过水箱连通,所述第二过水箱与后续池体的过水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网板模块为扁平的立体网状结构,所述网板模块的每一个面均均匀分布有网孔,所述网孔的孔径小于填料的粒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水箱为长方体的敞口结构,所述第一过水箱位于开口处垂直延伸有凸沿,所述网板模组通过支撑管与所述凸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网板模块与上部的所述支撑管固定具体为,所述网板模块顶部延伸有U型的第一钩部,所述第一钩部对称设于所述网板模块的两侧,所述第一钩部至少设有一供所述支撑管嵌入的第一嵌入槽,所述支撑管与所述第一钩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网板模块与下部的所述支撑管固定具体为,所述网板模块底部延伸有L型的第二钩部,所述第二钩部对称设于所述网板模块的两侧,所述第二钩部至少设有一供所述支撑管嵌入的第二嵌入槽,所述支撑管与所述第二钩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网板模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辅助支撑管,所述辅助支撑管与每一所述网板模块的中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水箱的形状根据后续池体的过水孔的形状和尺寸设置,所述第二过水箱的尺寸大于后续池体的过水孔的尺寸。将网板模块、第一过水箱以及第二过水箱集成为一体结构,将集成后的拦网结构放入污水池,然后经潜水员或者水下机器人将集成后的拦网进行焊接固定,易于安装,便于操作;MBBR填料区填料和污水混合液经网板模组中网板模块分离,MBBR填料留在填料区,污水进入网板模块中,进而进入底部的第一过水箱,再导流进入左侧的第二过水箱,经与第二过水箱连通的后续池体的过水孔进入后续污水处理池体。本专利技术中的拦网模组能够使污水从拦网模组的各个方向进入网板模块中,与现有的单一平板式拦网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填料网前堆积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拦网结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网板模块与第一过水箱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网板模块与支撑管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中,1、网板模组;11、网板模块;111、三角体结构;112、第一钩部;1121、第一嵌入槽;113、第二钩部;1131、第二嵌入槽;2、第一过水箱;21、凸沿;3、第二过水箱;4、支撑管;5、辅助支撑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网板模组1、第一过水箱2和第二过水箱3,网板模组1包括若干网板模块11,若干网板模块11依次排列并通过支撑管4固定,第一过水箱2位于网板模组1下方,网板模组1的底部与第一过水箱2连通,第一过水箱2和第二过水箱3连通,第二过水箱3与后续池体的过水孔连通。将网板模块11、第一过水箱2以及第二过水箱3集成为一体结构,将集成后的拦网结构放入污水池,然后经潜水员或者水下机器人将集成后的拦网进行焊接固定,易于安装,便于操作;MBBR填料区填料和污水混合液经网板模组1中网板模块11分离,MBBR填料留在填料区,污水进入网板模块11中,进而进入底部的第一过水箱2,再导流进入左侧的第二过水箱3,经与第二过水箱3连通的后续池体的过水孔进入后续污水处理池体。本专利技术中的拦网模组能够使污水从拦网模组的各个方向进入网板模块11中,与现有的单一平板式拦网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填料网前堆积的可能性。如图1所示,网板模块11为扁平的立体网状结构,网板模块11的每一个面均均匀分布有网孔,网孔的孔径小于填料的粒径,保证污水能够从网孔中通过,但填料无法通过,避免填料流出填料池,网板模块11为扁平的立体网状结构,能够保证多个方向排出污水至第一过水箱2,从而实现污水从填料池向后续的污水处理池过渡。如图2所示,第一过水箱2为长方体的敞口结构,第一过水箱2位于开口处垂直延伸有凸沿21,网板模组1通过支撑管4与凸沿21固定连接,这里,支撑管4与凸沿21可以采用焊接固定,也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和螺母将支撑管4固定于凸沿21上。凸沿21一方面用于便于网板模组1的定位,另一方面便于网板模组1与第一过水箱2的固定。如图3所示,网板模块11与上部的支撑管4固定具体为,网板模块11顶部延伸有U型的第一钩部112,第一钩部112对称设于网板模块11的两侧,第一钩部112至少设有一供支撑管4嵌入的第一嵌入槽1121,支撑管4与第一钩部112固定连接,这里,支撑管4与第一钩部112焊接固定;网板模块11与下部的支撑管4固定具体为,网板模块11底部延伸有L型的第二钩部113,第二钩部113对称设于网板模块11的两侧,第二钩部113至少设有一供支撑管4嵌入的第二嵌入槽1131,支撑管4与第二钩部113固定连接,这里,支撑管4与第二钩部113焊接固定,通过第一钩部112和第二钩部113将若干网板模块11与支撑管4形成一个整体,用于后续与第一过水箱2和第二过水箱3的安装。第一钩部112和第二钩部113的设置,能够在网板模块11与支撑管4连接时,先将支撑管4放入第一嵌入槽1121和第二嵌入槽1131中,一方面能够对支撑管4进行定位,保证了各网板模块11安装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无需手扶着支撑管4进行焊接,操作十分简便。如图3所示,网板模组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辅助支撑管5,辅助支撑管5与每一网板模块11的中部固定连接。辅助支撑管5能够对网板模组1中各网板模块11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在长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网板模组1不易变形,延长网板模组1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第二过水箱3的形状根据后续池体的过水孔的形状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网板模组(1)、第一过水箱(2)和第二过水箱(3),所述网板模组(1)包括若干网板模块(11),若干所述网板模块(11)依次排列并通过支撑管(4)固定,所述第一过水箱(2)位于所述网板模组(1)下方,所述网板模组(1)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过水箱(2)连通,所述第一过水箱(2)和所述第二过水箱(3)连通,所述第二过水箱(3)与后续池体的过水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网板模组(1)、第一过水箱(2)和第二过水箱(3),所述网板模组(1)包括若干网板模块(11),若干所述网板模块(11)依次排列并通过支撑管(4)固定,所述第一过水箱(2)位于所述网板模组(1)下方,所述网板模组(1)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过水箱(2)连通,所述第一过水箱(2)和所述第二过水箱(3)连通,所述第二过水箱(3)与后续池体的过水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板模块(11)为扁平的立体网状结构,所述网板模块(11)的每一个面均均匀分布有网孔,所述网孔的孔径小于填料的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箱(2)为长方体的敞口结构,所述第一过水箱(2)位于开口处垂直延伸有凸沿(21),所述网板模组(1)通过支撑管(4)与所述凸沿(2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BBR填料池的拦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板模块(11)与上部的所述支撑管(4)固定具体为,所述网板模块(11)顶部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翀黄东辉孙兆国申晨希冯超史群毓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裕隆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