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燕专利>正文

一种铝合金生产用型材拉伸校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843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铝合金生产用型材拉伸校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拉伸校直装置包括加工平台,加工平台上固定设置有校直装置、校直检验装置、物料暂存装置、取料装置与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用于将待处理的物料转移至校直装置上,并将校直装置上完成校直的型材转移至校直检验装置上,所述取料装置用于将在校直检验装置上的型材转移进入物料暂存装置,所述物料暂存装置的上表面设有弧形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装夹装置对管状型材的端部进行固定时,是同时对型材端部的内壁进行支撑,外壁进行加压,在保证装夹固定效果的同时,不会对拉伸校直的型材,同时通过拉伸校直装置对管状型材进行拉伸校直能够提升型材的表面质量,避免校直后型材的延伸率过大。

A drawing straightening device for aluminum alloy profiles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生产用型材拉伸校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生产
,具体的,涉及一种铝合金生产用型材拉伸校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铝型材是通过将铝锭热熔挤压加工得到的截面具有一定形状的铝材料,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结构材料,型材在加工初成型后会进行冷却定型,刚刚定性的铝型材的强度不大,在传输冷却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铝型材无法达到生产要求,因此自定型后会通过对型材进行拉伸校直,来保证所生产铝型材的质量。在现有技术中,铝型材的校直是将铝型材的两端进行固定,然后将铝型材经过与型材形状适配的孔道,通过拉伸使型材经过该孔洞,来实现对铝型材的校直,但是一方面,在对型材的两端进行固定时,为了在拉伸校直时不脱落,需要保证固定强度,这时过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型材的两端明显变形,从而影响型材的质量,另一方面,现有技术完全依靠拉拽产生的拉力使型材通过孔洞进行校直,型材的表面容易与孔洞的边缘发生紧密接触,容易在型材的表面产生鱼鳞纹,且型材的变形程度越大,越容易对型材的表面造成伤害,且拉拽的力过大还会影响型材的延伸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生产用型材拉伸校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1、在对型材的两端进行固定时,为了在拉伸校直时不脱落,需要保证固定强度,这时过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型材的两端明显变形,从而影响型材的质量。2、现有技术完全依靠拉拽产生的拉力使型材通过孔洞进行校直,型材的表面容易与孔洞的边缘发生紧密接触,容易在型材的表面产生鱼鳞纹,且型材的变形程度越大,越容易对型材的表面造成伤害,且拉拽的力过大还会影响型材的延伸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铝合金生产用型材拉伸校直装置,包括加工平台,加工平台上固定设置有校直装置、校直检验装置、物料暂存装置、取料装置与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用于将待处理的物料转移至校直装置上,并将校直装置上完成校直的型材转移至校直检验装置上,所述取料装置用于将在校直检验装置上的型材转移进入物料暂存装置,所述物料暂存装置的上表面设有弧形槽;所述校直装置包括校直滑轨,校直滑轨沿型材校直方向铺设,所述校直滑轨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滑块,第一连接滑块通过第一校直气缸驱动在校直滑轨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一连接滑块上固定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装夹装置,装夹装置转动设置在支撑块上,所述校直滑轨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滑块,第二连接滑块通过第二校直气缸驱动在校直滑轨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二连接滑块上固定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转动设置有装夹装置,第一连接滑块上的装夹装置与第二连接滑块上的装夹装置相对设置,所述校直滑轨的中部两侧设置有四个校直件,每两个校直件为一组设置在校直滑轨的一侧,且校直滑轨两侧的校直件交叉设置,相邻两个校直件之间在垂直于校直滑轨的方向上的距离为零,设置于校直滑轨两侧的两组校直件中,至少有一组校直件的底部设置有滑轨,且该校直件受气缸驱动沿着垂直于校直滑轨的方向进行移动;所述装夹装置包括装夹外环,装夹外环为一面开口的圆槽结构,装夹外环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内环装夹电机,所述内环装夹电机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的一端,螺纹杆的另一端与端部圆盘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上套接有丝杆套,所述端部圆盘与装夹外环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定位滑杆,定位滑杆与螺纹杆平行设置;所述端部圆盘的轴向上铰接有若干从动杆的一端,若干从动杆环形阵列分布,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上铰接有主动杆的一端,主动杆的另一端与丝杆套铰接,若干主动杆与丝杆套的铰接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从动杆与主动杆铰接的一端上还铰接有内固定弧板,所述内固定弧板的弧度与所要进行拉伸校直的管状型材的内环对应;所述装夹外环的侧面上固定有若干外环装夹气缸,外环装夹气缸环形阵列分布,外环装夹气缸的气缸轴端部连接有外固定弧板,所述外固定弧板的弧度与所要进行拉伸校直的管状型材的外环环对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转移机架,转移机架上固定设置有转移滑轨,转移滑轨通过转移滑块滑动连接有气缸架,转移机架上还固定设置有转移气缸,转移气缸的气缸轴连接有转移滑块,气缸架上固定设置有垂直驱动气缸,垂直驱动气缸的气缸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转移机架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双向气缸,双向气缸的气缸轴连接有装夹手,通过双向气缸的两根气缸轴驱动装夹手合并或分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取料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架,两个支撑架转动连接有动力丝杆,两个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动力丝杆的一端与取料电机传动连接,通过取料电机驱动动力丝杆转动,所述动力丝杆与定位杆上套接有取料丝杆套,取料丝杆套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取料杆,所述取料杆为电磁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校直检验装置包括检测台,检测台的一端设置有机箱,机箱内设置有检测气缸,所述检测台包括中心支撑机架与设置在中心支撑机架两侧的侧面检测机架,所述侧面检测机架通过调节滑块滑动设置在调节滑轨上,调节滑轨与中心支撑机架垂直设置,所述侧面检测机架侧面连接有调节气缸,通过调节气缸驱动侧面检测机架以改变侧面检测机架与中心支撑机架之间的距离,所述中心支撑机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槽,所述中心支撑机架上还设置有两个U形状槽,所述U形槽内设置有距离检测仪,所述侧面检测机架靠近中心支撑机架的一面上设置有两个距离检测仪,设置在U形状槽内的距离检测仪用于检测距离检测仪与经过U形状槽上方的型材表面的距离,设置于侧面检测机架上的距离检测仪用于检测距离检测仪与中心支撑机架上的型材表面之间的距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校直检验装置对型材进行校直检验的方法为:当物料进入中心支撑机架定位后,通过机箱内的检测气缸与取料杆驱动型材以预设速率平移,所述U形槽内的两个距离检测仪的检测数值为A1、A2,所述侧面检测机架上固定的两个距离检测仪的检测数值为B1、B2,其中U形槽内距离检测仪与中心支撑机架的弧形槽底面之间的距离为A,侧面检测机架上固定的距离检测仪与中心支撑机架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为B,当大于预设值λ1时或大于预设值β1时,均认为该型材未达到校直要求。所述型材拉伸校直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转移装置将待进行拉伸校直的型材转移至校直装置上,通过校直件固定位置,将装夹装置设置在所需要加工的管状型材的端部,通过两个装夹装置分别固定管状型材的两端,首先第二校直气缸推,第一校直气缸拉,同时转动电机驱动型材转动,完成第一次拉伸校直,然后第二校直气缸拉,第一校直气缸推,转动电机驱动型材转动,完成第二次拉伸校直,完成校直的型材通过转移装置转移进入校直检验装置中进行校直检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装夹装置在工作时,将装夹装置设置在所需要加工的管状型材的端部,然后使内环装夹电机轴伸端所连接的部分进入型材的内部,外固定弧板设置在型材的周向上,然后通过内环装夹电机转动驱动丝杆套靠近端部圆盘,此时主动杆与从动杆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生产用型材拉伸校直装置,包括加工平台(1),加工平台(1)上固定设置有校直装置(2)、校直检验装置(6)、物料暂存装置(5)、取料装置(4)与转移装置(3),所述转移装置(3)用于将待处理的物料转移至校直装置(2)上,并将校直装置(2)上完成校直的型材转移至校直检验装置(6)上,所述取料装置(4)用于将在校直检验装置(6)上的型材转移进入物料暂存装置(5),所述物料暂存装置(5)的上表面设有弧形槽,其特征在于:/n所述校直装置(2)包括校直滑轨(21),校直滑轨(21)沿型材校直方向铺设,所述校直滑轨(2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滑块(23),第一连接滑块(23)通过第一校直气缸(22)驱动在校直滑轨(21)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一连接滑块(21)上固定设置有转动电机(26),转动电机(26)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装夹装置(7),装夹装置(7)转动设置在支撑块(28)上,所述校直滑轨(2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滑块(24),第二连接滑块(24)通过第二校直气缸(25)驱动在校直滑轨(21)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二连接滑块(24)上固定有支撑块(28),支撑块(28)上转动设置有装夹装置(7),第一连接滑块(23)上的装夹装置(7)与第二连接滑块(24)上的装夹装置(7)相对设置,所述校直滑轨(21)的中部两侧设置有四个校直件(27),每两个校直件(27)为一组设置在校直滑轨(21)的一侧,且校直滑轨(21)两侧的校直件(27)交叉设置,相邻两个校直件(27)之间在垂直于校直滑轨(21)的方向上的距离为零,设置于校直滑轨(21)两侧的两组校直件中,至少有一组校直件(27)的底部设置有滑轨,且该校直件(27)受气缸驱动沿着垂直于校直滑轨(21)的方向进行移动;/n所述装夹装置(7)包括装夹外环(71),装夹外环(71)为一面开口的圆槽结构,装夹外环(7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内环装夹电机(72),所述内环装夹电机(72)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73)的一端,螺纹杆(73)的另一端与端部圆盘(74)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73)上套接有丝杆套(75),所述端部圆盘(74)与装夹外环(7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定位滑杆(78),定位滑杆(78)与螺纹杆(73)平行设置;/n所述端部圆盘(74)的轴向上铰接有若干从动杆(77)的一端,若干从动杆(77)环形阵列分布,所述从动杆(77)的另一端上铰接有主动杆(76)的一端,主动杆(76)的另一端与丝杆套(75)铰接,若干主动杆(76)与丝杆套(75)的铰接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从动杆(77)与主动杆(76)铰接的一端上还铰接有内固定弧板(79),所述内固定弧板(79)的弧度与所要进行拉伸校直的管状型材的内环对应;/n所述装夹外环(71)的侧面上固定有若干外环装夹气缸(710),外环装夹气缸(710)环形阵列分布,外环装夹气缸(710)的气缸轴端部连接有外固定弧板(711),所述外固定弧板(711)的弧度与所要进行拉伸校直的管状型材的外环环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生产用型材拉伸校直装置,包括加工平台(1),加工平台(1)上固定设置有校直装置(2)、校直检验装置(6)、物料暂存装置(5)、取料装置(4)与转移装置(3),所述转移装置(3)用于将待处理的物料转移至校直装置(2)上,并将校直装置(2)上完成校直的型材转移至校直检验装置(6)上,所述取料装置(4)用于将在校直检验装置(6)上的型材转移进入物料暂存装置(5),所述物料暂存装置(5)的上表面设有弧形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直装置(2)包括校直滑轨(21),校直滑轨(21)沿型材校直方向铺设,所述校直滑轨(2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滑块(23),第一连接滑块(23)通过第一校直气缸(22)驱动在校直滑轨(21)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一连接滑块(21)上固定设置有转动电机(26),转动电机(26)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装夹装置(7),装夹装置(7)转动设置在支撑块(28)上,所述校直滑轨(2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滑块(24),第二连接滑块(24)通过第二校直气缸(25)驱动在校直滑轨(21)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二连接滑块(24)上固定有支撑块(28),支撑块(28)上转动设置有装夹装置(7),第一连接滑块(23)上的装夹装置(7)与第二连接滑块(24)上的装夹装置(7)相对设置,所述校直滑轨(21)的中部两侧设置有四个校直件(27),每两个校直件(27)为一组设置在校直滑轨(21)的一侧,且校直滑轨(21)两侧的校直件(27)交叉设置,相邻两个校直件(27)之间在垂直于校直滑轨(21)的方向上的距离为零,设置于校直滑轨(21)两侧的两组校直件中,至少有一组校直件(27)的底部设置有滑轨,且该校直件(27)受气缸驱动沿着垂直于校直滑轨(21)的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装夹装置(7)包括装夹外环(71),装夹外环(71)为一面开口的圆槽结构,装夹外环(7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内环装夹电机(72),所述内环装夹电机(72)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73)的一端,螺纹杆(73)的另一端与端部圆盘(74)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73)上套接有丝杆套(75),所述端部圆盘(74)与装夹外环(7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定位滑杆(78),定位滑杆(78)与螺纹杆(73)平行设置;
所述端部圆盘(74)的轴向上铰接有若干从动杆(77)的一端,若干从动杆(77)环形阵列分布,所述从动杆(77)的另一端上铰接有主动杆(76)的一端,主动杆(76)的另一端与丝杆套(75)铰接,若干主动杆(76)与丝杆套(75)的铰接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从动杆(77)与主动杆(76)铰接的一端上还铰接有内固定弧板(79),所述内固定弧板(79)的弧度与所要进行拉伸校直的管状型材的内环对应;
所述装夹外环(71)的侧面上固定有若干外环装夹气缸(710),外环装夹气缸(710)环形阵列分布,外环装夹气缸(710)的气缸轴端部连接有外固定弧板(711),所述外固定弧板(711)的弧度与所要进行拉伸校直的管状型材的外环环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生产用型材拉伸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3)包括转移机架(31),转移机架(31)上固定设置有转移滑轨(33),转移滑轨(33)通过转移滑块(34)滑动连接有气缸架(35),转移机架(31)上还固定设置有转移气缸(32),转移气缸(32)的气缸轴连接有转移滑块(34),气缸架(35)上固定设置有垂直驱动气缸(36),垂直驱动气缸(36)的气缸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7),连接板(37)与转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
申请(专利权)人:张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