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4698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驱蚊酯5‑20%,聚乙烯吡咯烷酮5‑20%,无水乙醇15‑40%,聚乙二醇‑400 5‑20%,α‑吡咯烷酮10‑30%,其余为去离子水;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配方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无水乙醇加入搅拌器混合,得到混合液a;b、将熔融状态的α‑吡咯烷酮缓缓倒入混合液a中,得到混合液b;c、向混合液b中加入配方量的聚乙二醇‑400,得到混合液c;d、向混合液c加入配方量的驱蚊酯,并加入去离子水至全量,得到最终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蚊虫驱避剂直接涂抹与皮肤表面,施药时费时费力并且容易出现过敏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及其制备方法。

A long-term repellent of mosquito repellent est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硬蜱是畜牧业中常见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由于寄生虫夺取畜禽所需的营养物质病,分泌有害物质,造成动物消瘦、贫血、衰弱、降低生产性能,甚至死亡。驱蚊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驱避物质,又称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BAAPE,IR3535,伊默宁,是一种塑化剂,也是广谱、高效的低毒昆虫驱避剂,具有低毒、无污染、无刺激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被制成各种日用品及化妆品用于驱蚊。硬蜱防治中,人们一般用杀虫剂对其进行防治,杀虫方法一般为环境喷洒、药浴和体内用药杀虫三种,体外杀蜱剂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脒基类等,使用时需要对环境进行喷洒,但缺点是要想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杀灭效果往往需要大量使用;药浴法虽然经济、简单易行,但是也有着保护时间较短和受施用对象状态和天气限制的缺点;体内杀蜱剂如阿维菌素等,这类药物需要通过内服或者透皮吸收的方式进入动物血液循环,在硬蜱吸食了带有药物的血液后起到对其的杀灭作用,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杀死蜱虫,但是蜱虫对宿主已经发生了叮咬,导致硬蜱已经有可能把潜在的病原微生物传播到动物体内,进而造成动物的患病风险。另外,在使用杀蜱药的过程中,硬蜱产生的抗药性、动物机体残留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而驱避剂则不同,它不会使硬蜱致死,不会使硬蜱出现耐药性的问题,而且相对于与环境喷洒式的杀蜱剂大面积,大剂量使用,驱避剂使用量少、毒性低,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污染。简而言之,将驱蚊酯作为一种驱避剂在兽医临床上用于预防硬蜱具有很好的潜力。公开号为CN101843566B,名称为“蚊虫驱避剂及制备方法”的专利技术公开了蚊虫驱避剂,由下列组分组成:25%-40%驱蚊酯,0.5%-1.2%卡波姆940,10%-15%聚乙二醇400,2%-10%丙二醇,2%-10%的95%乙醇,5%-10%聚乙二醇6000,0.5-2%的三乙醇胺,其余为去离子水。本专利技术降低了酒精的浓度,提高了驱蚊酯的用量,同时通过调整溶剂的组成,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凝胶型蚊虫驱避剂在效果增强的情况下,涂抹后皮肤感觉同样清爽凉快,同时通过丙二醇、聚乙二醇400、6000的相互配合,涂抹后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水滋润作用,适用于长期野外作业人员。但其制备产物的性状为凝胶,要直接涂抹在皮肤表面,用于家畜时费时费力,并且将药物与家畜皮肤直接接触会出现过敏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目前蚊虫驱避剂直接涂抹与皮肤表面,施药时费时费力并且容易出现过敏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驱蚊酯5-20%,聚乙烯吡咯烷酮5-20%,无水乙醇15-40%,聚乙二醇-4005-20%,α-吡咯烷酮10-30%,其余为去离子水。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配方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无水乙醇加入搅拌器混合,常温条件下以每分钟50转的搅拌速度,搅拌30min得到混合液a;b、将配方量的α-吡咯烷酮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将熔融状态的α-吡咯烷酮缓缓倒入混合液a中,以每分钟50转的搅拌速度,搅拌5min得到混合液b;c、向混合液b中加入配方量的聚乙二醇-400,常温条件下以每分钟50转的搅拌速度,搅拌5min得到混合液c;d、向混合液c加入配方量的驱蚊酯,并加入去离子水至全量,搅拌5min得到最终产品。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可优先选用以下技术方案:优选的,按质量份数配成以下成分:驱蚊酯13-20%,聚乙烯吡咯烷酮7-15%,无水乙醇25-35%,聚乙二醇-4007-15%,α-吡咯烷酮15-25%,其余为去离子水。优选的,按质量份数配成以下成分:驱蚊酯20%,聚乙烯吡咯烷酮10%,无水乙醇30%,聚乙二醇-40010%,α-吡咯烷酮20%,其余为去离子水。优选的,步骤b中将装有α-吡咯烷酮的容器放入水浴锅内进行加热。优选的,加热时所述水浴锅温度设定至70摄氏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备产物为液体制剂,用水稀释后对家畜进行喷雾施药,在家畜毛发上形成一层薄膜,通过毛发上缓慢散发出的驱蚊酯来抵御硬蜱对家畜的侵害。不仅避免硬蜱叮咬,防止蜱体内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不会使硬蜱产生耐药性以及降低人们对抗寄生虫药物的依赖,并且施药方便、快捷,同时避免了药物与皮肤接触出现的过敏现象。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缓释物质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和α-吡咯烷酮复配,有效增强聚乙烯吡咯烷酮单独使用时的缓释效果,同时增加的缓释物质的使用剂量,在保证驱避效果的情况下延长本专利技术的有效驱避时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驱蚊酯长效驱避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驱蚊酯20%,聚乙烯吡咯烷酮10%,无水乙醇30%,聚乙二醇-40010%,α-吡咯烷酮20%,其余为去离子水。驱蚊酯长效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液体状的无水乙醇加入搅拌器,然后将粉末状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缓缓倒入搅拌器中,常温条件下搅拌30min,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a;将装有α-吡咯烷酮的容器放入水浴锅内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70摄氏度,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使α-吡咯烷酮完全处于熔融状态,然后将熔融状态的α-吡咯烷酮缓缓倒入混合液a中,搅拌5min得到混合液b;向混合液b中加入聚乙二醇-400,常温条件下搅拌5min得到混合液c;最后向混合液c加入驱蚊酯,并加入去离子水至全量,搅拌5min得到最终产品。依据驱蚊酯的理化性质将其做成长效驱避剂,药物经稀释后对家畜进行喷雾,通过配方中所加入的缓释物质来延缓驱蚊酯的释放,起到持久作用。长效驱避剂具有其它剂型不可比拟的优点,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时间长,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因为驱蚊酯是一种油性物质,在空气中相对来说比较易流失,所以选取一种能够延缓其释放的缓释成分是配方筛选的关键,同时设计溶剂配方时不仅要考虑其缓释性能,还要考虑配方组分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使用成本。根据油性系统常用的溶剂系统和驱蚊酯的理化性质,以采用的溶剂系统与主药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干扰主药的含量测定,有利于溶液的稳定和药物的溶解为依据,对溶剂配方进行了筛选和确定。针对上述情况,优良的溶剂应对药物有较好的溶解性、稳定性、兼容性,同时还要毒性小,刺激小。溶剂配方的选取主要从非极性溶媒、半极性溶媒入手,最终筛选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缓释物质,α-吡咯烷酮为助溶剂、稳定剂,聚乙二醇-400为增稠剂、粘附剂,无水乙醇为有机溶剂,去离子水为无机溶剂。通过室温观察(23℃)、高温试验(60℃)、冷冻试验(-10℃)观察配制的驱蚊酯驱避剂的性状来判断药物的稳定性。用肉眼在3天观察配方的色泽、澄清透明度、是否出现沉淀、分层等表观性状以及乳化性,本配方在各个处理条件下均未出现沉淀、变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n驱蚊酯5-20%,聚乙烯吡咯烷酮5-20%,无水乙醇15-40%,聚乙二醇-400 5-20%,α-吡咯烷酮10-30%,其余为去离子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驱蚊酯5-20%,聚乙烯吡咯烷酮5-20%,无水乙醇15-40%,聚乙二醇-4005-20%,α-吡咯烷酮10-30%,其余为去离子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配成以下成分:
驱蚊酯13-20%,聚乙烯吡咯烷酮7-15%,无水乙醇25-35%,聚乙二醇-4007-15%,α-吡咯烷酮15-25%,其余为去离子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配成以下成分:
驱蚊酯20%,聚乙烯吡咯烷酮10%,无水乙醇30%,聚乙二醇-40010%,α-吡咯烷酮20%,其余为去离子水。


4.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驱蚊酯长效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治光赵聪宁晓冬黄斌斌许新春菅复春张素梅王荣军张龙现宁长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安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