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育珠蚌人工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459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育珠蚌人工养殖方法,具体涉及河蚌养殖领域,包括,具体步骤如下:S1、养殖水域选择:挑选远离工业区、日照充足、水面区域不小于6000m

A kind of artificial culture method of river pearl muss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育珠蚌人工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蚌养殖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育珠蚌人工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种类丰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在国际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辰的幸运石,结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纪念石。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气质的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珍珠还分为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两种。珍珠是在几种软体动物中,其中以河蚌最为常见,由于在套膜里面或下面层层真珠质围绕不附着于外壳的外来粒子聚合而形成的稠密凝结物,具有各种形状,但最典型的是圆形和梨形呈现各种颜色,但通常是白色或浅色,且有不同程度的光泽,可做装饰或入药。当今社会中以人工养殖河蚌的方式进行珍珠的培育已较为常见,但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因错误的饲养方式,造成大量的死蚌、产珠量少方面的问题,这样就给养殖者带来大量的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河育珠蚌人工养殖方法,通过优化养殖方法,降低死蚌、产珠量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成本浪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育珠蚌人工养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养殖水域选择:挑选远离工业区(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日照充足、水面区域不小于6000m2的活水水域,若水域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受影响后变化大、不稳定,影响河蚌的生长,活水可保证水源充足,又可避免水分长时间静止造成有害物质的浓度堆积,影响河蚌的生长;S2、养殖区改造:S2.1:对水域排水位置安装格网,可对排水口进行遮挡,防止饲养的河蚌及鱼苗的流失,且对水源位置进行分道改造,采用改道分流的方式降低水源口的入水量,避免水流速度过快造成水中饲料或营养物质的过快流失,保证河蚌的生长速度;S2.2:对水域深度进行测量,对水深低于1m的位置进行开挖处理,水面深度过低影响吊笼的放置深度,而放置过浅容河蚌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不宜养殖、育珠;S3、水质改善:S3.1:检测水域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若含量超过0.1毫克/升,向水域抛洒次氯酸钠,用于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因河蚌的饵料生物为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而亚硝酸盐作为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的水体质量,若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不仅会造成水质中浮藻堆积,影响充足的阳光照射,降低了河蚌的能量能源供应,又降低了水中的溶氧度,且亚硝酸盐的含量堆积,容易造成河蚌的中毒、死蚌情况;S3.2:检测水质pH值,若水质呈酸性,可向水域中抛洒生石灰进行pH值调节,PH值在7-8是最适宜河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若pH值呈酸性,因河蚌壳材质为碳酸钙,容易造成河蚌壳的损坏,影响河蚌的生长甚至造成河蚌的大面积死亡;S4、河蚌投放养殖:S4.1:捞取、清除水域中河蚌的敌害生物如虾、蟹,再放养草鱼、鳊鱼和鲫鱼苗,放养量为100~200尾/亩,防止虾、蟹进食造成河蚌幼苗的数量减少,而草鱼、鳊鱼和鲫鱼苗的放养以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且鱼粪可最为水域肥料补充及河蚌的饲料;S4.2:采用吊养和笼养养殖河蚌幼苗,养殖密度为800-1200只/亩,避免养殖密度过小影响成本投入,且养殖密度过大影响河蚌的生长及成珠品质;S5、养殖管理:S5.1:及时调节吊养深度:根据水位、水温及季节变化,应适时调节育珠蚌的吊养深度;S5.2:水域施肥:定期将鸡、鸭粪与生石灰拌合发酵腐熟后施加到水域中,增肥水质,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保证河蚌的供给量;S5.3:钙肥施用:定期检测水质pH值,根据pH值的高低确定生石灰的施加量,水体中无机盐的含量以钙离子最重要,因为钙是珍珠和河蚌的主要成分,通常要求水中含钙量在10毫克/升以上,当水体中含钙量低时,可通过施生石灰来解决;S6、清除附着物:定期清洗吊养网笼、网袋和蚌体的附泥和生物,因每天会有大量的水流进蚌体,清理附着物可保证水的置换效果和速率。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1中分道改造后水域水流速度不超过0.1m/s,避免因水体流动性过大造成水肥流失。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1中改善后水域亚硝酸盐含量应在0.01-0.1毫克/升。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1中冬季和夏季吊养深度设置为水面下40-60厘米,春、秋两季吊养深度设置为水面下15-20厘米。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2中鸡、鸭粪与生石灰的重量比设置为3:1,充分拌合后待其冷却至常温进行抛洒,生石灰遇水后熟化,产生大量热量且呈碱性,可杀死鸡、鸭粪中的病菌及病毒,防止水肥供给时危害河蚌的正常生长。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2和步骤S5.3使用生石灰后的水质pH值范围设置为7-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5.3和步骤S6的时长间隔均设置为20-35天。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6中还应清理水生维管束植物和水面的浮萍,以防其与河蚌的饵料生物争夺营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养殖区改造,在活水源的水分补充下稀释亚硝酸盐浓度,可避免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影响充足的阳光照射,且避免亚硝酸盐的含量堆积造成河蚌的中毒、死蚌情况,且又可避免水流速度过快造成水中饲料或营养物质的过快流失,保证河蚌的生长速度,既降低了死蚌率和丢蚌率,还能给河蚌提供一个更佳的生长环境,保证产珠量,避免养殖者的成本浪费;2、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方案,可对不同季节的河蚌养殖条件进行改变,以保证河蚌的生长温度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步,且水肥、钙肥的实际,既可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保证河蚌的供给量,又可保证河蚌生长及珍珠生成的钙元素补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育珠蚌人工养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养殖水域选择:挑选远离工业区(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日照充足、水面区域不小于6000m2的活水水域,若水域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受影响后变化大、不稳定,影响河蚌的生长,活水可保证水源充足,又可避免水分长时间静止造成有害物质的浓度堆积,影响河蚌的生长;S2、水质改善:S2.1:检测水域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若含量超过0.1毫克/升,向水域抛洒次氯酸钠,用于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改善后水域亚硝酸盐含量应在0.01-0.1毫克/升,因河蚌的饵料生物为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而亚硝酸盐作为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的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育珠蚌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nS1、养殖水域选择:挑选远离工业区、日照充足、水面区域不小于600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育珠蚌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S1、养殖水域选择:挑选远离工业区、日照充足、水面区域不小于6000m2的活水水域;
S2、养殖区改造:
S2.1:对水域排水位置安装格网,且对水源位置进行分道改造;
S2.2:对水域深度进行测量,对水深低于1m的位置进行开挖处理;
S3、水质改善:
S3.1:检测水域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若含量超过0.1毫克/升,向水域抛洒次氯酸钠,用于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S3.2:检测水质pH值,若水质呈酸性,可向水域中抛洒生石灰进行pH值调节;
S4、河蚌投放养殖:
S4.1:捞取、清除水域中河蚌的敌害生物如虾、蟹,再放养草鱼、鳊鱼和鲫鱼苗;
S4.2:采用吊养和笼养养殖河蚌幼苗,养殖密度为800-1200只/亩;
S5、养殖管理:
S5.1:及时调节吊养深度:根据水位、水温及季节变化,应适时调节育珠蚌的吊养深度;
S5.2:水域施肥:定期将鸡、鸭粪与生石灰拌合发酵腐熟后施加到水域中;
S5.3:钙肥施用:定期检测水质pH值,根据pH值的高低确定生石灰的施加量;
S6、清除附着物:定期清洗吊养网笼、网袋和蚌体的附泥和生物。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国珍珠宝石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